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穿越亮剑二营长我为意大利炮代言 »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家乡

第一卷 第四十一章 家乡

    听沈泉说要把营房盖在这里,并点名问他们的意见,三个连长就观察起四周的环境:抬头看看周围树木的高度,迈步量量周围的面积,踢了踢地面看了看土质,举手测了测到山顶岗哨的距离。

    最后三人把头抵在一起,小声商量交换了看法,由杨树开口回答:“如果在这里驻营的话,我们觉得还不错。

    周围全是小树,长得不高但是很密集,会有不错的隐蔽效果,却不会挡子弹,打起来易守难攻。

    地方够大,足够咱们使用。

    土质不软不硬,不论是挖坑还是夯墙都不错。

    还有山上那个岗哨,到这里不到二百米,大声喊起来就能示警,还能相互呼应互成犄角。”

    沈泉边听边点头,三个人能看出这么多,他感到非常满意,然后又补充到:

    “房屋的样式,还是我按我上次说的那样,造成半入地下的样式,屋子往地下挖一米五到两米,上面用树木做支撑,在地面上造一个半米高的房顶,房顶上覆盖泥土。”

    他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结合两世的知识,设计出这种生活和军事两便利的房屋。

    在生活上,这种房屋保暖性非常好,还可以在屋里生明火,外面根本看不到光。

    在军事上,这种房屋对炮轰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还可以当做班排阵地和机枪阵地,房屋之间挖上交通壕,直接就能当战壕用。

    “不管怎么样,鬼子必定还会来这里进行扫荡。

    如果这里没有暴露,这些房屋可以伪装成坟茔之类的,直接就能躲过鬼子的扫荡。

    如果这里提前暴露了,或者需要我们就地打阻击,这些房屋就是最好的掩体,把敌人拉过来就能打阵地战。”

    身边的人都是出生入死的老兵,听了他的话,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好处,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他继续往下说:“明天开始,咱们的人分成两部分,一半人按计划挖坑盖房子,一半人以班为单位,外出侦查收集情报,这次咱们出来游击,游击只是手段,打击敌人、发展自己才是目的。”

    晚饭还是杂粮咸粥,所有人趁着天还有亮光时吃完了饭。

    天完全黑了以后,没事的人都选择了睡觉,沈泉查完第一遍哨,进了侯队长睡觉的屋子。

    侯队长睡觉的屋子是个大通铺,能睡下十二三个人,沈泉进屋的时候,所有人都已经钻进了被窝,正躺着说话。

    看人都没有睡着,他干脆坐到了大通铺上,和披着衣服的侯队长,一人一句,一问一答地说起话来。

    “侯队长,你们游击队现在还有多少人?”沈泉问。

    侯队长抬起手,在黑暗中比了个手势,可是连他自己也看不清:“二十七人。之前游击队有三十一人,上次打炮楼时牺牲了八个,前几天又吸收了四个人,两个半大娃娃,两个是从鬼子手里逃出来的苦命人。”

    “逃过来的两个人可靠吗?”听说有两个是从鬼子手里逃出来的,沈泉有些担心。

    侯队长解释道:“可靠。两个人都是东山西村的熟人,他们是两兄弟,祖传几辈的铁匠,之前被抓了壮丁,全靠身体壮才能挺到逃出来。”

    听是本地的熟人,沈泉放心了,就接着聊游击队的情况:“那行,是本地的老百姓就靠得住。对了,你是游击队队长,游击队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比如发展壮大或者什么的。”

    “下一步的打算...”侯队长顿了一下,声音有些不好意思:“我们人不多,枪也不行,大仗是打不了,上次二营发武器给我们,还是游击队第一次全员有枪。

    我就想着帮八路军收集下情报,有机会就打打汉奸,笼住周边的老百姓,让他们少受点罪。”

    沈泉上次就夸过侯队长,这次继续肯定他的想法和行为:“嗯,你的想法很好,做得也很好。上次我就和你说过,兵民是胜利之本。”

    “那我问你,如果让游击队加入八路军,去打大仗,打鬼子,你们愿不愿意?”沈泉说这句话的时候,屋子里猛地静了一下,显然,屋子里的游击队员都听着他们说话呢。

    这次侯队长停顿了很久,最后缓缓地吐出一口气,才回答:“我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我个人的想法,是不想加入八路军的。”

    听他这么说,沈泉感到非常意外,不由自主的就问了出来:“为什么?是八路军的纪律太严格了吗?”

    说完这句话,他就后悔了,瞪着眼睛看着对面的黑影。

    黑暗中,看不到侯队长的表情,只知道他再次长时间的沉默,然后回答说:“我不想加入八路军,并不是因为八路军的纪律,是因为......可能你听了会觉得我没出息,我是因为舍不得离开这里,才不想加入八路军的。”

    “这里?是二道坡村吗?”沈泉很不理解。

    这次侯队长回答的很快:“也是也不是,我说的这里,是二道坡村,是牛角铺镇,是河源县。

    我听说八路军打仗,都要去很远的地方,可是我不想离开这里,就是我说的这里。”

    黑暗中,沈泉这次居然看到了,他伸着手在空中画了一个圆圈。

    一时间,沈泉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能打动对方加入二营,只在心里品味着对方话里的情感。

    突然,他想起了另外一个一心抗日、却也不愿意加入八路军的人:这个人从东北打到华北,又从华北打到西北,瞎了眼、瘸了腿,却再也回不去家乡;这个人曾经因为王奎喜一句乡音,而决定帮助他俩脱困。

    这个人叫做柳义,他对家乡的思念,和侯队长对家乡的依恋,一定是相通的。

    回不去的是家乡,离不开的也是家乡。

    正是有无数像柳义、像侯队长的人,才能坚守住苦难,才能收拾起破碎的山河吧。

    想到这些,沈泉知道,自己虽然不是个感性的人,但是还是会被这种朴实的情感打动,自己不会再要求侯队长加入八路军,就像当初没有要求柳义加入八路军一样。

    他伸手拍了拍侯队长的胳膊,在黑暗中无声地笑了笑,轻轻的关上房门,离开了这间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