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路过诸天的剑神 » 第六十五章 藏经阁

第六十五章 藏经阁

    修道至今,蒋三虽说经常在空闲时间通读收集到的道经名典。但这个时代又不比信息化的时代,信息交流频繁,且信息量巨大。他读来读去也就那几本比较容易弄到手的道经。

    然而,老祖宗们都爱搞一些虚头八脑的东西,一方面提升逼格,一方面不希望让外人看懂。所以多数都是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传下来的经典大多拥有着某位高人的注解,高人的注解就是按照他们自己的理念来解读的经典。自个瞎几把琢磨容易钻进死胡同,所以多看一些高人的注解,眼界会更高,理解力会更强。

    虽然不一定要全信那些前辈们对于道经、道术的理解。

    可触类旁通之下,对日后攀登更高的道行与境界,绝对会有所帮助。

    老道士就在蒋三查看完自尽那人的情况后邀请蒋三进藏书阁一观。

    虽然众人都强烈反对老道士的决定,但老道士却压下了所有的声音。蒋三不由对老道士刮目相看。因为蒋三是一个比较宽容,良善的人。只要没有人去挑衅他,或触动他的底线,他是不会轻易杀戮的。显然,这老道察觉到了这一点。所以希望付出些好处,让蒋三念着茅山的好。

    蒋三其实也想看看茅山的藏经阁内有什么道经。于是答应了老道,承了他的情。

    “且带剑玄前去华阳洞吧!”老道士道。

    “什么!不可啊!师兄。”众人强烈反对。

    “愚不可及!此人修行速度如此之快,若是生于古时,必是我道门一代高人。且他的来历非凡,跟脚都算不出来,极可能是应劫而生之人。交好他,利大于弊。”一番话,直接说服了众师兄弟。

    于是,他们带领着蒋三前去了华阳洞。该洞位于老虎岗西北坡林间的山岩之下,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天轮石灰溶洞。这就是茅山著名的华阳洞、玉柱洞、汕人洞,其中最见钱名的是华阳洞;此洞之口上端坐间石刻有“华相洞”三个红色大字,每字大约1未见方,笔力苍劲,传为宋代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手迹,壁上另有石刻20余年,隐约可强印均为历代文人星客甚名游洞之后所题刻。

    元代刘大彬编著的《茅山志》记载,华阳洞共有东、西、南、北(南分二口)五个洞,亦称五便门,其中三里二踢,深约数百里;《洞天福地·天地宫府图》载其为中国道教十大洞天之中的“第八洞天”,名曰“金坛华阳洞天”;相传西汉时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与西晋时的汗浇及东晋时的许明,均曾于洞内隐居修炼过,人称“山中宰相”的齐梁时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炼丹家陶弘景也曾隐于洞中,并借洞而设华阳上、中、下三论,著书立说,收徒传教;

    总之,华阳洞可以说是茅山的重要地标之一了。

    蒋三跟随众人一进洞,便见洞内泉水叮哈作响,各种自级形成的钟乳石是千姿百态,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洞外林木葱笼,修竹青翠,怪石四立,溪水云雾飘渺,环境清幽。

    墙上刻上了些许的符咒术印,因而光线充足良好。走到山洞的尽头时,老道士挥手几道法决打出。

    一座镶嵌于石墙中,高耸巍峨的八面石塔便出现在了蒋三眼前。他竟没有察觉到此地隐藏石塔的巨型大阵。不愧是茅山祖庭,底蕴非凡。

    石塔的顶端是天然的环形空洞,塔尖没入空洞。而空洞却通向外界某个高峰。阳光倾泻而下,恍如仙境。

    此藏经阁是纯用山体雕刻搭建而成的楼阁式建筑。

    石塔公分九层,取九极之数。

    老道士推开石门,众人跟在他身后,走了进去。

    进去之后,蒋三感觉此地的灵气浓度以及活性比外界强了不少。且这类溶洞应该非常潮湿,但石阁内却无一丝潮湿之感。反而比较干燥,干净。

    不知阁楼是怎么设计的,石阁内的光线十分充足,光亮适中。

    “藏经阁内你只需遵守一个规矩,只要不损坏书籍就行了。出了藏经阁后,只请你不要把藏经阁内的道法外传。”

    这老道士的话令蒋三很是受用。毕竟,蒋三年纪也不大,社会经验也不如这些老家伙丰富。所以,他一般少说话,直接动手。这样就不会被人忽悠或者动摇了。

    “藏经阁一至六层的是祖师爷们注解过的道藏。还有收集来的孤本,你可以随便看。而七到九层的道法,我建议你专修火法就行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精于一道更易臻至巅峰。”

    “多谢指点。”不管老道怀有何种目的,起码他是真心实意地指点蒋三的。蒋三自会承他的情。

    “这藏经阁内共有道家经书一万二千九百六十本,乃是我茅山的底蕴,也是保持强盛的原因。如今末法已至,华夏大劫起,妖邪丛生,国运衰败,民不聊生。就算我茅山是道家名门之一,也不能避免衰败啊……”

    长叹息后,老道士叫来了守阁的长老介绍给蒋三认识。让蒋三有事了就找长老。交代了一些事情后,他们便退出了藏经阁。

    蒋三看了守阁长老一眼,发觉此人也不简单。单论道行来说,蒋三都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蒋三在这个世界杀伐无双,就算茅山所有人一起上,也只是五五之数。若是蒋三大开杀戒,彻底入魔,那么茅山将彻底衰败。

    “小友请随意,有事唤我名即可。”守阁长老笑道。

    “好。”蒋三点点头,就去翻看道藏去了。

    “小友修的可是火法?”长老问。

    “主修火法,可有指教?”

    “指教不敢当,我在小友的年纪不过区区道童罢了。修炼数十载不过小友短短岁月,若小友再进一步,我等以小友为师了!”

    说罢,他继续道,“小友既然修炼到如此地步,必然知晓五行之理吧。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若是凝聚胸中五气,自是顺天行气,生生不息,根基深厚。既然火气已生,何不凝练其余四气?”长老道。

    蒋三最开始修炼火法是有原因的。在中医的辩证思想中,心属火。不管是西医的解剖学上,还是中医里,心脏都是极其重要的器官。现代科学中,心脏是人体的发动机。若是其他器官过度强化,反而会引起人体系统的紊乱,崩溃。所以强化心脏是最优选择。

    中医中,心主血脉,即指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在脉管中运行,流注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心主血脉包括心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

    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是指心有统帅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

    心之所以称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还与其主血脉功能,即生血和运血功能有一定关系。人体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包括神志活动,都离不开血气的充养,而血气通过脉管到达全身各处,是以心脏搏动为动力的。只有当心主血脉的功能正常,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活动得以继续。若心主血脉的功能发生障碍,就可影响到各脏腑形体官窍。一旦心脏搏动停止,全身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也即丧失,生命活动也随之结束。

    所以,蒋三先修火法是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如今火法已成,凝练其余四气也正是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