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宋大有问题 » 第十三章 偶遇东坡 品味南城

第十三章 偶遇东坡 品味南城

    因为最近的匆忙赶路,一行人都是十分紧张,心提到了嗓子眼,赵佶也就顺势给众人放了个小假,罗真人去寻了他的好友叙旧,智真法师也似乎有着有着故人在此,向赵佶打了招呼就离去了。

    甚至连魏忠贤和汪直都被赵佶赶走了,二人进了宫之后就一直伺候人,今天是正好是中秋佳节,也就让他们好好过个节,而且其实也想尽情放纵一番,这两个太监虽然忠心,但也极度注重礼节,想吃点路边的小吃总会被挡着,最重要的是先会被试吃,等到了赵佶口中都凉了。

    所以赵佶这次就带着了两人一个是周同,给谁放假都不可能给他放假,保命要紧,另一个则是苏轼,苏轼和包拯虽然都是有修为的文士,但还都十分年轻修为不是极为高深,之前为了处理龙气的问题,也就现行一步,苏轼两者就独自来到这金陵城,没想到今天碰上了。但不巧的是包拯与苏轼分别了,独自去游历美景,苏轼却与历史一般独爱美食,在这食肆遇到了。

    “子瞻,你这注意一下吃相啊!”只见苏轼一只手手里拿着鸭腿,另一只手在扒着鸭血粉丝汤往嘴里送着。

    鸭腿是南京板鸭的,看起来就色泽饱满,平整,粉丝汤中鸭血,豆泡,鸭心,鸭肝,鸭肠,鸭肫各种材料交织在一起,苏轼仿佛极度愤恨。

    “哦怎么,不好吃?”

    “这琵琶鸭我吃的太多了,粉丝汤喝不下了这不同的材料味道绝对不同,但我却吃不下了,实在是人生的悲哀,为何我不能像那貔貅一般吃不饱啊。”苏轼的回答极大地出乎了赵佶的意料,只能说不愧是一个历史著名的吃货。

    为了帮助他排解哀愁说道“金陵城中知名小吃有十多种,还有多少种你没吃过呢,梅花糕口感甜糯色泽金黄,牛肉锅贴外酥内嫩、汁多味美还有…”

    赵佶还准备继续介绍,苏轼则赶忙告罪“殿下,您别这样,我怕我撑死在这金陵城中。”

    打趣了一番,赵佶看向了忙忙碌碌的百姓却叹了口气。

    “殿下,您这是?”苏轼看到赵佶的动作也停下了品尝美食。

    “这金陵城繁华吗?”

    “除了汴京城外,这世上应该再也没有如此繁荣的地点了,而且两者是各有千秋。”

    “这城内的百姓,过得似乎是富足,但城外却仍有难以计数的贫民挣扎求生,其实城内某些坊市也是贫困异常,这繁华与他们有关吗。”

    “殿下,众生皆苦,这是盛世,他们终究是能活下去的,换到了其他的年头,卖儿鬻女随处可见,连活着都是奢望。”苏轼是难得在意底层百姓的宋代官员,在他的眼中是不单单有着那新旧党争的朝堂,更有着没有人在意的芸芸众生,也是因此他既不被新党接纳,也不受旧党待见。但他还没有真正的接触那无人记述的平民百姓,还未完全褪去身为士子的贵气。

    “子瞻啊,这其实能改变的,至少能保证只要吃上饱饭,只是需要改变,我的时代不需要乞丐。”

    “您也是支持新政吗?”苏轼以为赵佶被新党吸引了。

    “不,我们需要更大的变革,彻底的洗礼。”宋朝其实有着高度发达的经济,有着对各种思潮的接纳包容,有着各种新式技术的应用。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爆发发生在宋代,可能整个历史的走向会完全不同,比起明清他的包容性太强了。前生虽然是老师的学生,但时代必然存在着局限性,不可能去一步到位。而如今其实有些加速倾向,只要他留下了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资本社会就有可能孕育出更彻底的变革,老师的胜算也就更大了,老师一直用最烂的牌打出最好的结果,而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国度,赵佶相信一定会给与他更多的助力。

    “您的变革听起来并不容易。”苏轼有些感到赵佶想要的绝不简单。

    “今日是节日,不聊那些了,和本王去吃别的小吃吧。”马上生硬转移了话题,然后带着苏轼继续品尝各式小吃。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赵佶要继续办正事前往庙宇祈福了。

    鸡鸣寺外

    一群人好像在等着什么。

    “义父,我们还要等多久啊,这都几天了。”一个年轻人向众人的头领抱怨道。

    “我怎么教你的,做任何事都要有耐心。”头领直接大手拍向了年轻人的脑袋。

    “关键现在都下雨了,要不安排个人在这候着,咱们先去躲雨吧。”年轻人提议道。

    “不行,要表现出诚意,必须要我亲自在这等。”头领果断的拒绝。

    “义父,万一人都办完事了呢?而且也没说是找你啊。”年轻人并没有放弃。

    “这样,再等七天,时间到了咱们就撤。”头领承诺道。

    听闻这话,不止年轻人,其他人也都松了一口气,自家老大知道个消息就在这直接带人来这干等,啥也不干,从早待到晚,都快闲出鸟了。

    “殿下,这就是鸡鸣寺了,西晋年头修建的古庙,都说灵验得很啊。”

    赵佶远远望着鸡鸣寺,确实古色古香,环视一圈发现有一群人好像在盼望着什么?

    “找我?”赵佶心道。

    “义父,你看,那是不是就是?”年轻人兴奋的向头领说道。

    “应该没错。”

    “那还等什么?我们快过去啊”年轻人正要抬脚。

    “等,现在他们必然还有正事没有办完,等出来再前去。”头领将年轻人拉住。

    “都听您的。”年轻人深呼了一口气。

    看到那群人没过来赵佶也就不在在意了。

    赵佶一行在寺内庄严的举办了祈福仪式,苏轼听闻这寺内的斋饭十分美味,便带着众人吃完了晚饭才走出了寺门。

    “义父,他们出来了!”年轻人饿了一天,总算看到了希望。

    “你都等了一天了,何必急于一时,没看见还在告辞吗?”头领望着与寺庙住持一行再见的赵佶一行说道。

    “这一行人怎么还在?”赵佶再次看到了之前那群人。

    见寺门关闭,赵佶等人正要离开,头领立马带着部下追上了赵佶。

    “拜见殿…,啊不是,公子”头领刚想行礼,但想到赵佶不想暴露身份而且地点也不太合适立马改了口,正准备继续介绍自己,赵佶却打断了他。

    “这里不适合交谈,我们找个安静的地方再聊吧。”

    “哦,好好好。”头领有些紧张的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