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宋大有问题 » 第三十三章 工业的肌肉

第三十三章 工业的肌肉

    “殿下,要不要把那些佃户清走。”汪直知道自己殿下注重保密,而且殿下特意购置难保不会有着什么深意,未免走漏什么风声,汪直想着把这些佃户和仆人直接遣散。

    “不用了,不过要重新修建一番,南面还是那些之前的人,北面给我空出来留给李成梁他们,只需要留下几个负责烧火做饭处理杂物。”这都是劳动力,汪直你可别给我浪费了。

    “是,殿下。”

    看了看后这属于自己的土地后,赵佶也就没什么好奇心了,汪直为了避免轻易被人打扰,选的地方附近并没有怎么开发,庄子里也没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迅速一圈后,赵佶就准备返程了。

    “公子,我们去汴梁里的闹市?”

    “嗯。”赵佶缓慢的点了一下头。

    晌午时分

    “公子,这里人太多了,您多小心一些。”

    一直在传闻中的汴梁终于出现在了赵佶的眼前,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他虽一直身在汴梁但今天才是心到了汴梁。

    沿街叫卖的小贩,川流不息的行人,汴河上不断有着货物传递,往来四方的商人在此处贩卖着各地的商品,时不时还能见到几个胡人,各种酒肆和商铺客流不止,甚至刚刚就碰到一掷千金的豪客抱得美人归。

    前世的百万人的大都市很多,但其实是千篇一律的,这宋朝能够出现百万人的聚集,它的繁华是完全和现代不同的,清明上河图中的繁华不能描述此刻的万一,但却将精髓刻画了出来。

    没有随处可见几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高楼大厦,而是各式风格古色古香的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合。

    在这里,赵佶真正做到了身心的放松,也是在这里赵佶彻底的融入了这个世界,为了保证这些普通人的兴奋不会破坏,必须拼尽全力啊。

    赵佶不知购买了多少商品,宋代的各种奇思妙想层出不断各种科技发明如同井喷一般涌现,即使以着后世的眼光也是新奇无比,王朝的覆灭同时伴随着科技的断层啊,很多古代的特有技术有一些到了现在也难以复刻。劳动人民的创造力是无限的,赵佶今天是真正的被这些普通人的创造所吸引了。

    赵佶是一路上买买买了,但为了避免惹人注意并没有使用须弥袋,汪直可就苦了,他表现了什么叫做平衡,摞起来接近两米的商品他居然一个没掉。也算他倒霉,魏忠贤被赵佶派出去办事了,周同随时要做好战斗准备,不能手里拿东西,甚至趁着汪直没注意,还买了一些小东西放到了汪直的包裹山上。

    ……

    一个半月后

    “殿下是怎么了,一直在弄那些泥巴,脏得很,师傅你不去劝一劝吗?”公孙胜对他师傅罗真人问道。

    “魏忠贤魏公公和汪直汪公公都没劝,你就别触霉头了。”罗真人敲了一下公孙胜的头。

    汪直和魏忠贤不是没劝过但是直接被赵佶给呵斥了,赵佶可是很少直接发脾气的,两人也就不在自找没趣了。

    赵佶生气一是他在做的事情很重要二则是他一直在失败心态有些炸裂。

    其实他这一个多月一直在研发水泥,魏忠贤就是被他安排去购置原料去了。

    他曾经大致了解水泥的配方,但时间久了完全想不起来具体怎么做了。他只能想起水泥是由石灰石、粘土、铁矿粉作为原料,经过破碎、配料、磨细混合这一系列操作制成生料,然后在不知道多少的高温下煅烧最后混合石膏,赵佶能回想起这么多都得感谢修炼带来的好处了,要是回忆绘画和书法相关可能会想起更多但赵佶前世是个艺术白痴毫无艺术细菌。

    具体的配比,研磨程度,投料顺序和温度控制那是一概不知,但好在有着一个大方向可以去试验而不是毫无头绪。

    赵佶感觉作为穿越者最大的金手指并不是未卜先知更关键这个世界混乱的一匹,而是科学的思维。科学不是具体的什么手机电脑和电视,不是具体到哪项技术,而是看待事务的方法论,归纳总结,使其公式化普遍化使每个人都能去理解这才是科学最重要的意义。

    赵佶这些日子用着控制变量的方法,不断的进行实验,一系列浓度梯度的原料配比,实验了上千次,不只他自己,汪直魏忠贤和李成梁以及府中的护卫都按照赵佶给与的表格进行配料,再进行观察,在整个院子全都是灰尘的一个多月后,赵佶终于摸索出了原始的水泥配方,虽然远远比不上后世的强度,但好歹是能用了。

    赵佶的面板其实是能够解锁科技的,但一来需要点数二来需要人才。并不是直接点上去就能自己学会或者突然出现个专业的科技人员在你眼前为你工作,就算真的是传输知识赵佶的脑容量也不可能全装得下。有了特定的人才在身边赵佶才可以去解锁,这些人会在意识中拉入一个试炼空间然后会自动掌握赵佶解锁的技术,接下来会进行专业的试炼,通过之后也不会掌握这些技术这些记忆会被遗忘。但是在从事相关方面的工作时会事半功倍水到渠成的掌握该项技术,同时和他同一组别的人也会如有神助一同在该方面获得加成。而没有通过的话就需要再次话费点数重新解锁,当然要是实在没有相关人才,就会获得相关科技基础的书籍,比如解锁高等数学,就会获得小学数学书。

    赵佶一直认为科技发展是需要积累的,那种所谓主角一个人带动一个时代飞速进入工业化的实在是不可能,只依靠一个人发明出的跨时代的技术只会是空中楼阁无根之萍,对于整个社会而言那不过是一个个黑箱,和玄学造物没什么不同。只有整个行业进步了才可能保证技术的稳步发展,科学的发展是一步步探索出来的,所有的先进成果都是在已知之中发育出来的,从未知获得的结果还是未知。爱因斯坦的理论也是在大量的数据和实验结果下才得以提出,让其早出生一百,不五十年都可能做不到同样的结果。

    错误也是一种正确,不断的错误之下,人类才订立了种种的规章,不同的教训让各种制度更加完善,实验的失败,对科研发展是必不可缺的。

    “殿下,这就是您要的东西?”

    魏忠贤颤颤巍巍的问道,这些日子他快累疯了,他不止一次的后悔自己为什么会修炼水行功法,因为他的功法特性赵佶简直把他当成了究极工具人,一次没落下他,看到终于有盼头了,他都快喜极而泣了。

    “没错,这就是本王想要。”赵佶也感到轻松不已。

    “这魏忠贤的功法真好用,以后想要对水泥配方更进一步完善还得用他。”赵佶满意的想到。

    “呼终于结束了,苦日子总算到头了。”魏忠贤心中美滋滋的想着,但不知为何突然感到一股不好的感觉涌上心头。

    “光祖,你来试试用几分力能打碎。”

    周同以为这昨天还是灰水的固块不会有多硬,就以普通人的力道打了上去,没想到居然一点没有反应。接着用上武者的力量才是将其击碎。

    “殿下,臣敢保证未曾修炼的常人绝对打不碎。”

    赵佶也没指望能抗住修炼者,能不会轻易毁坏就够了,有着强度就可以用来修筑房屋、道路以及堤坝了。这年头,水利可是老是出问题,一发大水就有可能百里的百姓全都无家可归。黏土的堤坝用不了多久就会别冲塌,有着这水泥用来修建堤坝就算不能完全挡住,但能减低一分就是一分,就可能多保住一条人命。

    水泥同样是工业发展的重要一环,如果说石油是血液,那么煤炭和水泥就是肌肉,木质的建筑不可能用来建筑工厂,而现在对石料的应用只能去找形状合适的,而水泥完全可以塑造成各种造型解决各种不同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