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我的大宋大有问题 » 第三十八章 选择煤矿 姚广孝分析利弊

第三十八章 选择煤矿 姚广孝分析利弊

    在丹药事件过去几天后,赵佶以为一切终于风平浪静了。

    没想到李宪又来到了这王府来找他。

    “殿下,李公公又在门口等着呢。”

    “请进来吧。”

    难道是又要丹药?不对啊,之前就和李宪说了短时间应该是炼不了丹,难道父皇着急要?

    “李公公你这是又有何事来到本王这啊?这丹药得要十日以后才有下一炉,而且罗真人不是也说这丹药不能常吃,需要间隔一些时日。”

    “殿下误会了,您这是贵人多忘事。”

    “哦,本王这事情太多也不知道是忘了什么事。”赵佶还准备探索要提纯白糖的技术来发大财呢,根本没时间关心其他事。

    “殿下您忘了陛下许给您的一座煤矿,总算是找到了合适的,今日特来请您来选上一选。”

    接着李宪便让身后的随从取来了一些书册,记载各自煤矿的信息。

    “殿下,还是给您推荐这两个,其他的都是太远了。”看赵佶大概浏览了一遍全部的文档,就挑出了两个指给了赵佶。

    这时代运输可是一件难事,别说是后世那种各种货物就算是大件一周以内一般都能送到,现在的大宋连一封家书一个月能邮递到都是谢天谢地了。

    赵佶也就没有头铁的选择那些离得远的煤矿,虚心接受了李宪的建议。

    “那就请李公公详细为本王介绍一下吧。”

    李宪来之前就做好了功课,其实也确信赵佶肯定在这两个中间选,也就把这两个煤矿的信息背了个滚瓜烂熟。

    接下来李宪就详细的介绍了这两个的煤矿的各种相关信息。

    最后李宪也道出了两个煤矿的优势与劣势。

    “殿下,这个矿小上一些但胜在人手充足,各种矿业工具都是足够的,开发的彻底,同时很安全,您只需安心等待就能不断地为您供给煤炭。”

    “至于另一个,规模更大一些,但是开矿过程并不顺利,因此也就除去半荒废的状态,您要是选这个就需要自行招募人手购置工具了。”

    李宪从宫里出发之前。

    “官家,这不是有一些开发出来的合适煤矿吗?难道是您特意挑出来这两个?”

    “不错,不过李宪你知道为什么朕要特意要找出一个开发好的但小一些和另一个储量更大却没有开发的?”

    “奴婢不知。”李宪猜的出来神宗的想法,但还是觉得得让神宗好好展示一下他的高瞻远瞩出出风头,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的回答。

    “端王那除了这煤矿还有一个百人的部曲还没有资金来源,朕是想要他学会取舍,这更大的煤矿或许未来能带来更多的收益,但那是不确定的,就说现在的投入都是不知道要多少,弄不好毫无收获反倒赔的更多都有可能。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有了现在才有未来,过于在意以后,想要的太多可不是好事。贪婪可是容易彻底毁灭一个人的,朕就是要给他好好上一课。”

    视角回到赵佶的王府。

    “殿下,您要选择哪个矿呢?”

    “本王能不能全都要。”赵佶小声念叨。

    “您说什么?”

    “本王选规模更大的那个。”

    没出乎李宪的预料,赵佶果然没选小型的煤矿。

    “唉,我的殿下啊贪心可不是一件好事啊。”李宪心中暗自摇头。

    “那好,殿下,奴婢等下就找来专人和您签署文书将这煤矿过户给您,不过最后还是要去户部那里确认一下。”李宪好心提醒道。

    “本王知道了。”

    “殿下您不用送了。”大门处李宪对赵佶告辞。

    见李宪消失在了街角,赵佶也换了一副面容。

    “道衍大师,随本王来书房一趟。”

    “殿下,这个矿的大小有些出乎贫僧的预料啊,陛下对您真的是关爱有加啊。”仔细阅读了这煤矿的资料,姚广孝感慨的说道。

    “但是您想要开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根据记述,这里道路崎岖,都是巨石拦路,只靠人力难以搭建矿井。陆陆续续开发了好几次,但因为多次有人死在了矿上也就放弃了继续开发的想法。”

    “你觉得父皇会不知道,但是他的用意是什么呢?”

    “如果贫道没猜错的话,陛下想让殿下您懂得取舍之道,受到个小小的教训,理解着重眼前的意义。如果您最后理解了陛下的用意,去向陛下求情,陛下应该会将另一个矿交给您。”

    不愧是姚广孝,一下子就把神宗的谋算猜了个七七八八,同时预测了之后该怎么办。

    “李宪,你说端王什么时候会来向朕认错。”

    当听到李宪禀告说,赵佶选择了那个更大的煤矿时,神宗明显有着一丝恨铁不成钢的愠怒。

    ……

    “官家,端王选择了那个更大些的煤矿。”

    “这不成器的小子,罢了就当让他长个教训吧。”

    “殿下要是发觉所选的矿不适合他,是不是要为殿下换另一个?”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神宗也没办法,自己的儿子犯了错能改当然是原谅他了。

    “那要是殿下一直不来呢?”

    “那就让他继续砸在手里吧,没有转化到手中资源和没有资源并不区别。”

    ……

    “殿下,您找我?”赵佶和姚广孝密谈之后,就让魏忠贤去把李成梁叫来了。

    “汝契,本王让令堂在开化镇挑选的勇士都怎么样了?”

    “回殿下,家父自从收到您的消息就抓紧挑选出了最勇猛的精壮汉子,前日人就到了,已经照您的吩咐在汪公公的安排下住进了那城外的庄子里。”

    “那好,这些人就暂时由你来统领,这个给你你看有什么合适的就用。”赵佶从书房中找出了一份写好的计划,主要是关于纪律方面的制度和要时刻感恩赵佶的恩赐的一些日常内容。

    赵佶也不确定好不好用,只能让李成梁先试一试了。

    具体内容可能不合适,但抓紧纪律和保持对赵佶忠诚肯定是没错的。没有赵佶,上哪去吃饱饭一定要把这个观点灌输给这些大头兵。

    “是,殿下。”李成梁恭敬的退下了,主要是赵佶在暂时两字那咬了重音。

    要不李成梁不一定答应的的这么痛快,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更别说给赵佶这种王爷当侍卫队长了,而赵佶让他带领一百人虽然看起来人多了,但是那完全不值得啊,就好比京城的六品官到了地方成了五品都算的上是贬谪。

    最重要的是不在赵佶眼前多刷存在感,要是以后把他给忘了咋办。还好是暂时,李成梁心里自己安慰自己。

    赵佶突然上心这百人的特山营就是因为要为开矿做准备。必须要抓人当开矿的消耗品,要不真要去向神宗承认错误了。

    同时,这纯化白糖的研究也得停下来了,开矿人力再怎么多,也比不上炸药来的猛啊。

    宋代已经有了火药的出现,而且总有人说宋朝火药是用于烟花,那纯纯的谣言。北宋时期曾公亮所编著的武经总要里就介绍了多种火药的配方。而且对火药在军事方向已经有了许多应用形式,分别由竹片和铁制成的竹火鹞和铁嘴火鹞,以及和弓箭结合的火药箭。

    这时候其实已经有了应用火药来开矿的尝试,但是因为目前火药强度上限的存在,无法做到大方面的普及以及应用。

    赵佶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提升火药的威力,其实他更想去做火枪,可是赵佶除了知道枪是由无缝钢管做的外,其他工艺流程一概不知。连火铳他都造不出来,更别说更先进的燧发枪来复枪了。

    赵佶最近的安排就是尽可能调配火药配方,摸索出威力更大的炸药,不需要可控,单纯劲大能掀翻以及粉碎巨石和矿物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