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2022年寒假日记 » 往昔·仲夏

往昔·仲夏

    2022.5.30

    做英语长篇阅读,面部表情逐渐凝固,啊~想撞墙,想快速准确的定位关键词句,奈何太长篇了,看了前段忘后段,大脑快当机了。果真,要多记单词,多阅读,习惯大量阅读。六级任重道远,要好好备考。

    课本剧演得一塌糊涂,大家都盯着课本念,着实没意思。演过课本剧,我才知道当一个有演技的演员是真的不容易,要有绝好的背功,对肢体语言的把握,微表情的掌控,情绪变换,简言之,角色要有张力,演活那个角儿,能吸引人的眼球。

    我们班的很多人还是有表演天赋滴。但经过演课本剧,我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天赋。

    我演的是《伪君子》中玛丽亚娜的情人瓦赖尔,就只有四句台词。我想瓦赖尔的情感是复杂的,他是爱着玛丽亚娜的,当玛丽亚娜向他哭诉自己的父亲要她嫁给答尔丢夫时,他是心疼以及心慌的,最后对玛丽亚娜失望中还有些落魄,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选角儿很重要,饰演玛丽亚娜的女同学比我高了一个头,那场面,可想而知的尴尬。用女孩子演男孩子,舞台效果就没有了。

    2022.5.29

    天气很好,我很喜欢我现在的发型,一个好的发型能让自己更加自信。要时尚起来,要做那个最靓的仔。

    一阵怒号吸引了我的注意,咦,楼下有人打架吗?

    我好奇的从窗口往下望,看到一个男孩子在乱踢防护栏,咬牙切齿的绝望地说“我去死,行了吧?”还狠狠地扇自己好几个耳光。我在三楼看着都感觉疼,然后他还坐在地上,就像小朋友不给他买心爱的玩具时,在店铺前面耍赖的模样。

    我不知那男孩子崩溃的原因,但我觉得人应该在人前要体面,不管自己再怎么不堪。男孩子也不应该以伤害自己为筹码挽留女孩子,这不是喜欢,是道德绑架。

    我不适合长时间呆在寝室,我会变得焦躁。除非集中精力干活,单纯刷网课,我觉得浪费时间,一边还想看书,但效果又不好。

    七点左右,毫无预兆地下雨了,滴滴哒哒,随风飘。

    2022.5.28

    (一)

    如果每天多一个小时,与每天24小时应该没有多大区别,其实吧,一天的时常对每个人来说都一样,但又不一样。

    现在的时间太碎片化了,闲暇时,许多人都在看手机。据我观察,比如,开会前的几分钟,低头看手机可以避免不相识的尴尬,排队吃饭是刷视频,浏览网页珍惜每一秒玩手机的时间、走路时低头戳手机……

    感觉大家随时都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对手机的依赖已经形成了一种焦虑,手里不拿着手机,手机拿在手里不打开就没有“安全感”,上课时明明很困,手机就是醒瞌睡神器。

    每天从手机上接收太多信息,有用的,没用的。

    (二)

    打算剪头发,换个发型。经过剪头发这件事,我明白了一件事,面对诱惑消费,我们要保持理性。原本我只是打算单纯的剪个短发,结果被忽悠拉了直发,差点点就染了。

    2022.5.27

    混乱的梦境,去小破旧的商店买衣服,换衣服的时候被偷窥,店老板的眼神让梦中的我都极为不舒服,逃离店铺的时候回头看了一眼,陌生的面孔竟然都是熟悉的人,陌生的背景竟然换成了家里的房间。

    手掌心被刀割得血珠直往外冒,连痛觉都是那么明显,醒来,手掌心传来酸疼,举到眼前,眯眼看,手不知何时握成拳,手指甲深深陷入肉里,留下了紫红色的月牙。

    午饭去一食堂四楼吃的,原来比较喜欢老鸭顿萝卜,今日吃得我想吐。

    鸭肉总有一股淡淡的膻味,时不时会闻到。其次,鸭肉皮上的毛没有处理干净,有毛根,让我接受不了。

    虽说,各有各的人生,但每每听到老妈或是奶奶说弟弟的事儿,还是会很压抑。

    大人不会教,孩子学不会,还各自觉得委屈。家庭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终生的。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2022.5.26

    物极必反,略感疲惫。

    2022.5.25

    利其工,必先利其器。

    2022.5.24

    花了五个小时左右看了《粉黛》。

    分开了三年,对对方的爱依旧不减,反而随着时间沉淀得越发纯粹,不然杂质。

    截然而止的he结尾。我不由得问自己,“你喜欢过人吗?喜欢是什么感觉”这一问,把我自己问住了。我认真想了想,我不懂得什么是喜欢,也不知道喜欢是何种心悸。

    表面对谁都热情,只要我想,就能与人混到一起,但实际上,我内心很冷谈,很难让人走进内心。情感冷谈,逃避自我。懒得去经营感情,不把别人放在心尖,却又期待他人在乎自己,想着小资本投资,任其自然,却还希望对方给自己一个“我很在乎你”的惊喜。

    就像和朋友的关系,我内心希望他们能给我一些惊喜,比如请喝奶茶,买小礼物等,但真的有人给我买,我又会坐立难安,不回个礼我总感觉对不住对方。

    渴望感情更近,但又不乐意承担“责任”。

    小说中的化妆师他可以模仿所有妆容风格,但面对自由创造,脑海毫无想法。画世间所有的人都容易,但画自己很难。很庆幸他找到了自己的缪斯,双方互相救赎。

    艺术,不能过于真实,也不能虚幻,在现实中有缥缈之感,在虚幻中却有映射真实。每个人都有面具,自己画上的,他人描上的,一层又一层,活了几十年,却想不通“我是谁?”。

    我特别容易陷入虚无主义里面。

    打了个视频电话回家,奶奶说她在忙。我打给了老妈,视频里看到许多妇女围成圆圈坐在一起,我顿感有些奇怪,老妈可不是爱凑热闹的人。

    “村里有老人过世了。听说是脑溢血,人什么时候走的都不知道,早上没见他开门,有人去看时人全身都僵硬了。”我有点不敢相信,身体挺好的老人怎么说走就走了呢。

    生命很顽强,也很不堪一击。无端让我有些恐慌,我知道身边亲近的、在乎的、我爱的、爱我的总有一天会一个个的离开,包括自己最终也会离开人世,但是还是不能接受。

    英语阅读理解正确率提高了一点点,沉浸在英语阅读理解中。其实我是喜欢英语的,谨慎地勾下答案,对答案时的悲喜交加,我喜欢干净的书页上留下属于我的字迹,看着凌乱而有秩序的英文字母,注释,成就感油然而生。

    2022.5.23

    手机屏幕碎了许久,最近触屏似乎有些失灵,还会莫名其妙乱打开软件。晚上接水时,一直加载不出来,网络差得令人咂舌,它可能绕着赤道转了一圈,屏幕反应就像有了十年脑血栓。

    学古诗,学作诗,越觉自己胸无点墨,越学习,越发现自己无知。

    第一节课的感受:

    往日觉得很有趣的西方文学理论课顿觉无味,老师抑扬顿挫的语调变成钓起人内心烦躁的细钩,觉得老师讲的内容云里雾里,表达不清楚。

    让我想起了古诗文写作与教学的老师对文学理论的评价“都是一堆狗屎”,明明很简单的东西要用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表。

    第二节:

    调节了自己的心情,用积极的心态和老师互动,时间过得似乎变快了。不是学习的内容变了,是心境变了。

    半月后要交西方文论浪漫主义的论文了,安排时间提前写,不与拖延君纠缠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不给它任何可乘之机。

    2022.5.22

    雨滴滴答答的落下,远处山色空蒙,窗前的树叶被雨洗得更绿了。

    体测,随着风雨而至,我不讨厌体测,只是讨厌在雨天体测,当然,我也不喜欢顶着三十多度的高温跑八百米。白色运动鞋很容易被溅起来的雨打湿,被附带上来的小沙粒弄脏。体育馆人声鼎沸,大厅里学生像毫无纪律的散兵,混在人群中,着实窒息,我走到人少的角落等体测带队老师。

    体测的过程还是比较开心的,周围都是熟悉的面孔。

    在寝室看了将近三个小时的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前段时间在手机上看,恰巧室友有实体书,便借来看看。

    一本书,若只看了一部分,没有看完结局会让我不舒服,除非是特别无趣的小说。

    篮球体育课补课只有那么敷衍了,顶着大雨去集合,连名都没点就解散。

    我喜欢老师上课比较宽松的环境,不会让我紧张,但我同时又觉得似乎没学到什么东西,觉得上课没有意义。

    去操场集合的路上,看到紫叶李树枝上结满了果子,好奇心驱使我像紫叶李伸出邪恶的五指,结果,紫李子不给面子,净住在高处,踮着脚都扒拉不到,还被紫叶李抖了一身的雨水。

    还好有“帮凶”,C把一枝丫拉下来,我顺利的摘到了紫色饱满的李子,就着雨水搓了两下,一半往嘴里放,上下牙一合,下一秒,我打了个激灵,脸部肌肉不受控制的扭曲,头反射性的摇,眼睛眯起,比柠檬还过瘾。

    好东西肯定要和好室友一起分享,回寝室的路上,我和室友又摘了三四个紫李,送了一颗给N,她毫无防备的放入口中,牙关一咬,表情相当精彩,我和C则笑得上气不接下气。

    小妹给我发信息问我,高中我是怎么度过的,她快自闭了。

    想想,高中并没有那么难以度过,每天都在学习的海洋中游泳,每一天都被安排得满满的,时间似乎过得特别快,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毕业了。

    在长大之后,时间过得更快了,感觉刚步入大学,转眼大二就快结束了。

    总感觉大学生活缺了一点色彩。

    2022.5.21

    把《浮士德》看完了,马原老师说,找不到人生的意义就去看《浮士德》,可我怎么觉得看完后觉得有意义的生活没了意义。

    对西方的宗教、风俗、各路的神魔不了解,还有大部分都是以诗歌的形式出现,读起来颇费劲。

    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梅菲斯特,会引诱我们去做自己渴望而又不能做的事情。

    我很喜欢小孩子,特别是那种肉嘟嘟的、萌萌的、笑起来甜甜的。

    某部网文给我感触大的人物之间之间的感情戏,而是里面的人物对演戏的看法。

    想要演好一个角色,就要代入这个角色,揣摩角色在想什么,应该会做什么,简言之,要入戏。

    人的一生太单调,扮演的角色很多但性格情感趋于稳定状态,而戏中,你就能体验不同人物的人生。演完一部戏,当人一旦分不清戏中与现实,并把扮演角色的情感投射到自己和对方的身上,出戏失败,后果难以想象。

    我现在似乎更喜欢看漫剧一些,视听结合有趣很多,但与小说比,少了细节,朦胧与幻想。

    室友开玩笑说,男生像芒果,女生像鸡蛋,男孩子表里如一的黄,而女孩子表面看起来是单纯的白,内心其实是有颜色的。

    失而复得有时并不让人开心,特别是你在彻底放弃寻找并有了替代品之后,它又毫无预兆地出现,会觉得不甘心、愤怒,对旧物不合时宜的出现愤怒,为花了代价得到了替代品而后悔,最生气的是可能你刚把替代品揣怀里原物就出现在眼前。(论S的钥匙和校园丢失后不合时宜的找到这件事)

    日子过得平淡而有点乏味,但走出舒适圈又需要很大的勇气。

    不甘于平庸,却又依赖平庸。

    2022.5.20

    从小到大,我没有接受过正经的性教育,家长也含糊其辞,问到敏感的话题便打哈哈,尴尬地转移话题。只是在日常生活中,说男女孩子应该注意的问题,强调什么事儿不能做等,老师也并没有清晰的解释,书上与两性有关的知识也是寥寥无几。

    我了解性知识,大多从读物或是网页了解,都是自己一个人偷偷的查阅相关资料,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看“不正经的东西”。

    最近在刷慕课,听老师讲两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射性投射等,受益匪浅。

    困惑我许久的问题得到了答案,都说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每个人都怀念初见时彼此的模样,有说不完的话,确立了亲密关系后,一切都变了,从陌生到熟悉,再从熟悉到陌生。

    在这个过程中,对方不似自己想象得那么好,还会带给你相反的感受,以前我就一直困惑,在好好的关系中,两个人怎么会越走越远。

    听了老师的讲解,我有了答案,潜在性的事在人为啊。多学点心理知识,无疑是对认识自己有好处。

    在看《浮士德》,原本心是宁静的,看书的效果挺好,但S打电话时声音很大,还“阴阳怪气”,要是我在玩手机,感觉也没什么。但我在看书,那声音就像魔音一样,一丝丝往耳内钻,想屏蔽却无能为力,越想屏蔽却觉得其音量越大,让人很烦躁。

    2022.5.19

    如果给我一种特异,我想拥有瞬移时空的能力。去看看地球,去月球看日出,去火星看行星带,去追逐银河几亿年前的光,看宇宙的原始模样,深入海底,穿越地心,去极地看极光……

    2022.5.18

    最近在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慕课,对认识自己,分析日常生活的人与事都有很大的帮助。

    今晚听了“关系中看不见的手:投射性认同”等内容,一个人真的在不经意间改造身边亲密的人,对方反对或是认同,都会面临不同的困难。

    听了这门课,我更会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和自己和平相处。

    昨晚做了一个奇奇怪怪的梦,我和一群女孩子到森林公园中去旅游,认识的,不认识的。

    林中有很多岔路,走着走着,前路的风景变了。我和小时侯的玩伴走到山丘顶,发现前方荆棘丛后面是悬崖,荆棘树上结满了诱人的小红果子,就像小时候吃过的野山楂,几人原路折返。

    不久,我砍起路旁的碗口大的野栗树,似乎有人和我说我砍的树是别人家留点,看看两边的环境,确乎如此,停止了对树木的破坏。

    沿着水泥路往上走,路的尽头几座小木屋无规则的卧在草木中,小屋的旁边,有一片园圃,辣椒树上结满了火红的像南瓜的红辣椒,咦,奇怪,这不是种植辣椒的季节啊,旁边还有蘑菇,不知名的白色液体。

    面对未知的恐惧,我们落荒而逃。

    有人从小木屋中出来,叫住我们,我们撒腿就跑,然后他们威胁我们,把身上的钱财给他们,而且还说没有他们带路我们会被一直困在这里出不去。大家有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信了那群人,只有我和另一个女生打算靠自己的力量走出去,耳边传来了嘲讽之声,似在笑我们的不自量力。

    走上木阶,在一棵大树的转角,有一群“不是好鸟”的不良青年对我们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我猛冲上去,与他们搏斗,可身后的那个女孩却转身走了。

    随后,与我搏斗的人都成了碎片,身后传来好似熟悉的男同学的呼喊,我央求他带我出去,几经辗转,我走出了那片错综复杂的森林,但送我出来的男孩,却转身向森林走去,与森林融为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