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从知否开始的诸天之旅 » 第四十二章 让我开开眼

第四十二章 让我开开眼

    “常老弟莫生气,小顾才刚来,你总得给他点时间才是。”

    王山长在为顾廷烨解释,心里也是暗暗叫苦。

    我的小祖宗,你怎么就出来了?

    就算不会做,你装装样子也好啊!

    这下可好,被常教谕逮个正着,我都不好帮你说话了!

    “哼,山长休要替他开脱,就这样的朽木,我可雕琢不了,山长另请高明便是!”

    说罢,常教谕就要甩袖离开。

    常教谕也是气急,自己怎么就瞎了眼,就凭几个字,便把朽木当作了璞玉。

    还是太武断了!太不严谨了!

    要知字写得好的奸邪佞臣也不是没有,怎可以字定人。

    “学生已经都答完了,正准备回去继续温书。”

    “什么?你都答完了?”

    这下王山长也不信了,这次的帖经和墨义是常教谕出的,有几处连他都要思索良久才能回忆起来。

    想要在这短短时间内答完百多道题,片刻思考的功夫都没有,这小顾怎么如此不靠谱?

    “山长,你看看,他的本事大得很,不用我教,呵。”

    常教谕听顾廷烨在这里胡吹大气便停下了脚步。

    “山长,教谕,学生句句属实,若是不信,可以将学生的答卷拿来,一看便知。”

    猛男落泪,顾廷烨委屈。

    “小顾,这帖经和墨义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若是乱写乱画,就算全写满了,也无济于事。”

    王山长说到乱写乱画还特意加重了语气,显然也是有些不满顾廷烨如此糟蹋先贤文章。

    “说这么多做什么?既然他口出狂言,那我们就现在给他批阅一番,好让他趁天色尚好,趁早回去的好!”

    “常老弟,别呀,咱们再看看....”

    王山长急了,想拦住常教谕。

    怎奈常教谕径直便进了明伦堂,找秦教谕要取顾廷烨的答卷。

    谁知秦教谕此时也正看着顾廷烨的答卷,而且一脸惊讶。

    见到常教谕进来,且面色不善,秦教谕起身行礼。

    “常师有何事?”

    “我来取顾廷烨的答卷,好让他趁早回家等着荫封。”

    “这...常师何出此言?顾廷烨答的还不错啊,学生虽未看仔细,但通篇看下来还未出过一点差错。”

    秦教谕也是白鹿洞书院出的学子,且就是常教谕教出来的,所以在常教谕面前也是以学生自称。

    “恩?取来我看。”

    为了不影响其余答题的学子,秦教谕将顾廷烨的答卷取出,同众人出了明伦堂一起来到春风楼。

    常教谕默不作声,仔细批阅。

    顾廷烨老老实实站在边上。

    而王山长则在思索该怎么帮顾廷烨说说好话。

    小顾啊小顾,你这不是青蛙钻蛇洞—自寻死路吗?

    第一题对了,第二题对了。

    第三题.....对了。

    前五十题帖经全对,没关系,前五十题都是送分题,尽皆出自名句,能对也不足为奇。

    常教谕心想。

    看来这顾廷烨也不完全是不可救药,只要后面能再答上个十之三四,那我便放他一马。

    之所以不要求顾廷烨全都答对,是因为从第五十题开始,便属于难度较高的帖经,是常教谕专门找的冷僻之言,寻常时候根本用不到,也不是帖经经常考的试题。

    常教谕就不信顾廷烨连这些也能答对。

    第五十一题,对。

    第五十二题,对。

    ......

    一直到第八十四题,竟然没有写字。

    常教谕出了一口气,有点子兴奋。

    终于找到了一处你不会的。

    哼,我看你还如何狡辩!

    便抬头看着顾廷烨问道:“为何此处不答?”

    “哦,学生家中亦有此书,只是前些日子,学生在书院内又翻到此书看一了遍的时候,发现这里竟与家中藏书不同,所以不敢妄自作答。”

    “还记得家中此句应为‘明经’,而书院中为’名经‘,是以学生不知该以何为准?”

    常教谕讶然,这等细微之处,别说是寻常学子,就是很多教谕也不知道,自己能知其来历,还是因为改‘明’为‘名’的人就是自己的恩师,没想到顾廷烨竟然能记住这微漏之处。

    仔细看了看顾廷烨,发现其正躬身垂耳,等待着聆听教诲,这才解释道。

    “你家中藏书应是前朝所留,只是后经我朝大儒注释才成了‘名经’,可记住了?”

    “是,学生记下了。”

    常教谕脸色稍缓,点点头,继续批阅。

    第一百二十五题,对。

    ....

    第一百三十二题,此处是一题墨义,同样的,顾廷烨只字未答。

    见常教谕停了下来,站在一旁的顾廷烨上前解释。

    “此句学生还未看过,所以不知从何答起。”

    “这一句出自《南史》第四篇。”

    “是极,《南史》学生还未看过,怪不得学生想不起来此句为何。”

    顾廷烨恍然大悟。

    接下来又有几处顾廷烨并未作答的墨义,常教谕也一一为顾廷烨解释。

    王山长看着这师生一问一答,提起来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下子,应该不会再赶小顾了吧。

    一连一百六十题帖经,墨义,顾廷烨只有五处不答,但凡写了字的全都一字不差。

    且没有答卷的题目都是出自《南史》这几本偏冷的书籍,而从四书五经之类流传较广的名著中选取的题目,顾廷烨是一题未错。

    这时候不止常教谕,就连王山长也有些惊讶了。

    “学生没什么天赋,读书全靠过目不忘,真是有愧于山长和常教谕的教诲。”

    听听,这是一个学子该说的话吗?

    一点都不懂得戒骄戒躁。

    “过目不忘?”

    常教谕皱眉,这顾廷烨到现在还口出狂言。

    常教谕也曾见过几个号称过目不忘的神童,但大都不过是滥竽充数包装出来的样子货,少数一两个倒是能背一些千字文,三字经,这些人尽皆知或字数寥寥的文章。

    这顾廷烨才情是有,但这胡吹大气的毛病需要治他一治,罢了,今天就让老夫来点醒他。

    这人啊,要懂得谦虚!

    “是与不是,一试便知。”

    常教谕从怀里掏出了一叠尚未装订的书稿。

    “常老弟,这是试墨帖?”

    “没错,这便是今年收集到的一部分试墨帖。”

    王山长可是对此一清二楚。

    常教谕教学讲究实践,所以每年都会托人收集全国各地的试墨帖。

    这么厚厚一叠墨义,可是常教谕托了不知多少关系才弄来的,其中不知花费了多少人情。

    其中都是历年以来科举的中进士之人的真迹,里面不乏状元榜眼的答卷。

    也有名师大儒所拟的问题,专门给想要科考之人以做练习。

    这就相当于是前世的高考真题,黄冈秘卷,三年高考五年模拟,是常教谕专门给书院中上舍学子所准备的。

    可以说,就这一份试墨帖价值千金都不止,甚至你有钱都买不到。

    “来,让我们开开眼,见识见识,什么叫过目不忘?”

    常教谕将试墨帖往桌子上一拍,示意顾廷烨开始他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