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第十七:死之舞 » (欠了很久的)前言

(欠了很久的)前言

    這是給點進了這個大坑腦洞的讀者的,也是給我自己的說明。

    想要寫這個故事的時候人還在高中。洋洋灑灑做了N久的設定決定要把身邊的人都編進去然後用架空幻想的模式去紀錄真實的人生。

    然而從過去的時間長度上來看這個願望並沒有實現(笑)。

    為什麼現在動筆:小生只有說,大概是被PhD畢業論文逼瘋了,因而很想寫一些沒什麼結構的東西;不用被每周敲一次腦袋說,“每個段落的第一句最好是對全段的總結”、“不要分那麼多段”、“為什麼你的行文好像是時間模式的”⋯⋯

    扯遠了。這個前言是用來說明以下這些問題的:

    1.簽約上架:本作不太可能簽約;至於為什麼,題材小眾,文筆壓抑,能讓讀者帶入的情節太少,主角無光環——總而言之,毫無賣點;

    2.有關人物設定的由來;

    3.有關故事框架和設定;

    4.有關世界觀設定(盡量做到無劇透)。

    OK。說一說我的人物。

    首先,淺江津澤這個人在我動筆的時候還不存在。

    我原本只想寫一個有關神的領域的原創神話,但是寫第一章的時候手欠寫到Edmund把自己的影子放去了另一個世界——不好意思我對細綱這東西的態度就是我也有的但是想到哪就寫到哪了——然後寫著西川的時候就覺得,好像這群神的生活好無聊的樣子,不然還是寫寫現實吧。

    這就是小生的主角的由來。

    可能有點扯淡吧⋯⋯不過他(她)的原型真的沒有。我想我一輩子也沒有碰到過那種急切等待死亡,卻仍能對他人溫柔的人(笑)。

    Edmund的設定則是來源於小生本人;西川是高中時期很親近的夥伴。Laertes原本是這個作品計劃里的另一個作者(我原本想把他設定為主角的),翊和翌(其實還有一個叫憶的我真的是⋯⋯)是Laertes的朋友(對於這些同音字的名字我確實問過他你腦殼不會疼嗎?),Penelope是初中時的朋友兼筆友,Killov和Dawson則是青梅竹馬的好友。

    關鍵來了:這些人,自從高三我就完全沒有聯繫了。

    只不過,小生是個記性異常好的人。雖然沒有人會記得,原文也發在和訊(你們可能都不會知道和訊博客是個什麼玩意)上丟掉了,小生還是記得所有的設定和此番種種。雖然他們應該不會看到這部作品,但我還是希望他們活得比我筆下那些人物都酷(笑)。

    也有一些人物是小生後來才認識的,比如Ioan就真的是我們本科時期的統計物理教授(左手是編的,別的基本都是他本人)。但也有Lizzy和Alex這種是多個人的性格揉合在一起的。

    有關人物,可能很多讀者會皺眉的就是字母係的名字。我不說“英文名”,因為比如Feuersteig其實是德語(笑)。

    為什麼不音譯?因為⋯⋯小生在海外已經10年了,覺得音譯之後反而會很奇怪,名字還好,姓氏的話就像中文變成了拼音,有時候會丟掉一部分意思的。還有就是東方國家的作者普遍存在一種音譯名設計的問題:第一是有時候那個名字根本不可能存在(詳見各種瑪麗蘇命名法),第二就是對於音譯名的字的選擇。比如我這裡Killov我真的不知道怎麼翻,“基洛夫”?(笑)還是饒了我吧⋯⋯

    小生的人物設定都是有血有肉的。也正是因為不想在什麼人掛點(比如說Edmund一開頭就便當了)的時候牽強附會,鋪設會很多,細節也很多,讀起來有時候會很煩人(笑)。

    好了。關於人物我就只能爆料到這。如果有人討厭Eddie,小生和你不共戴天(笑)。

    下面談談故事的框架和設定。

    框架是⋯⋯開篇了以後還沒有的。

    因為⋯⋯主角開篇了還沒存在啊?

    別擔心,作為萬年理科生,小生從來沒有做過半途而廢的事⋯⋯所以可以肯定的是大綱是有的,設定也是鋪設好了的。

    第一卷就是主要用來做鋪設和設懸念了,所以讀起來應該會比較無聊;第二卷剛剛開始,內容大概就比較校園。後面的部分因為還沒展開我不想做劇透,但是可以負責地說每一卷都會有一個新的主題。而且這部小說不會像田螺姑娘或者柯南把時間線搞成無限長——它肯定是有一個結局的,而且時間也在不斷流逝。

    有關故事設定,有些人可能會問為什麼寫津澤是物理系的學生⋯⋯因為小生就是物理狗(笑),寫別的會比較脫離現實吧。

    正因為如此,其實劇情裡很多都是親身經歷。現在可以一一點清的比如光學考試火警突然響了考試取消,比如大半夜津澤跑去實驗室央求教授一個人重做實驗,比如大街上有人偷手機津澤抓住了小偷的手吼她還回來⋯⋯如果讀者覺得似曾相識,我真的沒辦法,那也不是抄來的⋯⋯

    剩下的就是誇張的部分,小生覺得大部分都是這些年看動漫的腦洞吧⋯⋯

    好了。關於故事就說到這。

    有關世界觀,剛剛交到的筆友以為我是在寫原創神話(笑),其實正如我回覆里說的一樣,神話多起源於人類在沒有科學進展的前提下對世界的理解,和對達到理解的嘗試。正因如此,其實神話大多是相通的。我的“神話”部分,讀者應該會慢慢看到各種東西方神的影子。但是這些其實都不是重點,如果有人想追讀的話,慢慢就明白了。

    有關第十六,我想澄清一些硬性設定。

    這個世界並不是我們的現實世界,而可以被理解為一個相似的平行世界。比如有“東方”“西方”人種之分,津澤來自於的Z國可以說就是以我國為原型——但是這個國家的國際影響力巨大,達到語言通行全球(這個當然是為了方便一些行文)。另一方面各個國家還是有自己的語言,在當地因受教育程度而異,一些底層居民是只能使用當地語言交流的。別的提到的國家也是有原型的,但是希望大家不要對號入座,因為一來地理環境和位置沒有什麼共通之處,二來它們究竟是什麼國家根本不是重點。

    另一部分是關於“咒”的設定。這個其實是來源於夢枕貘版的《陰陽師》。本質上其實是很哲學的議題,但是近些年經常被拿來做網紅題材。我想回到這個東西的本質上,但是也用它做一些華麗(瞎胡鬧的)的言靈,和打鬥要素;看官們喜不喜歡呢,我覺得如果我又不簽約沒所謂了。對於這個部分我最想聲明的是,你們可以指責我拿了《Bleach》的一些調調,或者甚至說我抄《犬夜叉》(我沒開玩笑我真沒看過《犬夜叉》),但是不可以說我抄了《咒術迴戰》,因為我真的太瞧不起那部作品了(抱歉)。

    世界觀是本作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小生我作為一個理科生,對於神性的闡釋。——小生本人是經過社會主義教育的無神論者。但是在海外求學中,我遇到過很多雖然從事科學研究,卻仍然奉行自己信仰的優秀的科學家。他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構成了我寫這部作品的一部分動機。我也想把這種觀點表達給讀者,無論最終在讀者眼中,唯物還是唯心更為合理。

    世界觀是我最不想在這裡多說的事,不過我保證我的作品不會因為設定而涉嫌違規(笑)。

    好了。我上面列的幾條已經說完了。下面想寫一寫我想要讀者理解的一些事。

    本作呢沒有一個面向的群體。小生寫作的主要目的其實是為了多年後拿這個作為對於我人生的紀錄。因而可能會犯那種“離作者很近,離讀者太遠”的毛病。不喜歡我的行文的話,也沒關係。

    一部分讀者的帶入感會比較差的原因是我把主角放在了自己的位置上,讓他出國留學。這里其實是因為我想引入不同風格的背景因素。比如那個廟,突然出現在全是西方設定的K國,就很掉價。如果因為這個也會造成閱讀困擾,我只能說⋯⋯小眾文,很抱歉。

    最後是一些實質的。小生是個很實用主義也不會拖泥帶水的人,所以既然現在已經說了大概率不會簽約,我想請各位硬刷數據的就不要來了(笑)。如果你想留言,我希望是因為你真心想看這部作品,喜歡這部作品。小生呢回覆一般也都很及時,很樂意交流~所以如果有書評的話,我還是會非常非常開心的。

    這個前言就這樣吧。希望諸君閱讀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