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游戏玩家闹三国 » 第86章 万事俱备

第86章 万事俱备

    游侠中也有大量的人才。

    严格说起来,刘备也是游侠。

    董卓年少时,就是凉州著名的豪侠。

    谋略出众的徐庶是游侠。

    文武双全的李通也是游侠。

    历史上,孙宾硕出仕为官,邓展成为将军,史阿更是当上了帝师(曹丕的剑术老师)。

    ......

    不讲雍凉地区的民间游侠。

    凉州这个时间马腾还在砍柴为生,猛将庞德自然不可能投奔他。

    韩遂还在做他的名士,阎行也应该还没有投靠他。

    董卓还在并州,他手下的将领,有没有人现在还没有聚集到他身边?

    至少,梁兴、张横这些所谓的韩遂八部将,还在各地做他们的游侠。

    赵季晨说得没错,他们现在副将严重不足。

    对一支军队来说,副将的位置非常重要,在主将出击的时候,要带领军队跟随冲锋陷阵,主将不在的时候,要能带领军队单独作战。

    卫荷、吕聪两人互相看一眼,都心照不宣。

    ......

    安排好人员,刘备又开始关心后勤装备的问题。

    “洪波,你们研制的司南和琉璃镜,现在有什么进展?”

    蔡洪波早有准备,从身边拿出一个粗陋的小圆盘和一个木制的圆筒。

    “主公,这就是指南针和琉璃镜,只不过做工还比较粗糙,有了它们我们在西域的行军,就有很大的保障。”

    这个时代的司南,还是简单的两块圆形磁铁摆放在一起,做勘探风水之用,还不具备指南针的作用。

    蔡洪波曾经指出司南改进以后,可以作为辨别方向的工具。

    在古代,如果有个指南针,那作用就大了。

    特别是他们现在的目标是西域。

    从玉门关出去,就是后世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域长史府所在的柳中城,要穿过后世著名的死亡之海罗布泊附近。

    只不过在汉末,罗布泊还没有完全干涸,还有一个巨大的蒲昌海存在。

    在沙漠中行军,包括他们到大草原狩猎鲜卑,有了指南针就不会迷失方向。

    以后海船改造成功,在海上航行有了导航的罗盘,就更可以放心远航。

    蔡洪波他们到了汉末,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制造出指南针。

    刘备拿着指南针爱不释手,“洪波,这个什么司南的做工很精致嘛,只不过,它真的有你说的那种作用?”

    蔡洪波走到刘备面前,“主公,你看!不论你如何摆动它,上面的指针永远指着南北两个方向,当然,因为磁场强弱的原因,它会略微偏向东方,我们称为磁偏角,只要在使用的时候,进行计算就能做到准确无误。”

    刘备又拿起那个长筒状的琉璃镜,“这个琉璃镜怎么使用?”

    对于已经彻底进入角色的刘备来说,现在伪装成古人,已经没有任何破绽。

    蔡洪波笑着说,“主公,你把琉璃镜小的那一头放到眼睛里往外看。”

    刘备把长筒放到眼前,举了起来,好像突然吓一跳又马上放了下来。

    “咦,三弟,你不是在我眼前吗?”

    张飞在远处莫名其妙,“大哥,俺明明站在这里没动好不好!”

    刘备似乎明白了,重新举起长筒,开始对着人一个一个照过去。

    半饷后,刘备放下长筒,“洪波,这个琉璃镜好!那么远的人,用这个看却好像近在眼前。”

    刘备所指的琉璃镜,当然就是望远镜。

    关羽、黄忠他们听到这么神奇,早就围过来抢着看,每个人试过之后都是啧啧赞叹。

    “洪波,有了这个镜子,是不是隔很远,我们就会发现敌人?”

    “有了这个琉璃境,敌人还想偷袭我们?”

    “拿着琉璃境潜入城内刺探军情,还不虞被人发现。”

    ......

    刘备笑眯眯地看着蔡洪波,“洪波,既然是你鼓捣出的东西,就由你来命名吧。”

    蔡洪波看了赵季晨他们一眼,“主公,这些小玩意儿是我们师兄弟一起发明研制的,也认为称它们为指南针和望远镜很形象。”

    刘备略想了一下,轻轻拍了一下手掌,“这两个名字确实取得妙!”

    “指南针指引南北方向,琉璃镜的作用可瞭望远方。”

    “以后它们就称为指南针和望远镜!”

    “既然指南针和望远镜是你们师兄弟一起发明,那你们每个人都有功劳,以后再论功行赏。”

    ......

    蔡洪波他们获得功劳,可以说受之无愧。

    作为一名现代人,制作指南针并不难,甚至在初中的物理课,就会有用硬纸板做简易指南针的实验。

    可是真的要做到实用性更强,也需要很用心。

    蔡洪波一开始还想去找一找马均,看他现在有多大,仔细想想又觉得这时候马均还不知道有没有出生,只能做罢。

    最后,经过多次努力,才制成方便实用的指南针。

    望远镜更是让蔡洪波他们费了大力气。

    制作玻璃(也就是琉璃)的材料是很简单,只要用砂子、石英石、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在一起烧制融化,冷切后就成了玻璃。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容易!

    在汉末,首先高温就很难达到,为此蔡洪波特别去找道士史子眇,了解他们炼丹时怎么提高火焰的温度。

    每天晚上回到现代,又要去查找玻璃的配方,还有原来土制玻璃的方法。

    还好司州这边露天煤矿也比较容易找到,又有甄家的商队帮忙,物质收集不会太麻烦。

    经过一次次反复实验,总算搞出了合格的玻璃。

    ......

    刘备在自己能想到的方面,都过问一下之后,就和戏志才回到洛阳城。

    凉州计划需要保密,关羽他们都会以商队的形式分批进入凉州,各种物资还需要进行准备,刘备自然先回洛阳处理事情。

    离开洛阳城两天,刘备发现书房里的拜帖收了一大堆。

    来拜访刘备的,是袁绍、曹操、许攸、陈琳等贵族子弟和士子,还有洛阳城里的一些小官员。

    袁术这个二愣子,如果要见刘备,肯定不会递什么拜帖,而是直接闯进门。

    送来拜帖的人,大多数刘备都在卢植府上见过。

    让刘备惊喜的是其中的两个名字----李儒、贾诩。

    李儒182年就出现在洛阳,成为太学博士,刘备不这么惊讶。

    184年黄巾起义之后,大汉就开始乱成一锅粥,汉帝刘宏和朝廷,哪里还有心思放在选拔有才之士到朝廷任职?

    刘备猜测,李儒拜征辟为博士,应该是175年,蔡邕、卢植和马日磾他们提出重新编撰典籍,修撰《东观汉记》之时。

    更大的可能是178年,灵帝设置鸿都门学,从州郡征辟大量的士子入朝为官。

    不管是哪一个时间,都说明李儒是个才学渊博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