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嘉靖元年 » 第二百八十六章武僧(六)

第二百八十六章武僧(六)

    这初一下马,不用王铮指挥。武僧们只见王铮轻轻的点了点头。翻身就持棍而去。

    这场战斗,却不如王铮所想,那般艰巨。

    小二十几个武僧初一入这浪人的人群当中。武棍舞的是虎虎生风,一下子让王铮恍然惊觉在一个月以前,靳望就是在这些棍子底下挨打的。

    看着浪人们突然间给小鸡仔儿一样。一个个虽手持利刃却无还手之地。一时间哀嚎遍野,拖着刀就要往回跑。

    武僧们一路追。浪人们一路跑。只打到沿海,他们全都跳到了船上扬帆而去。

    王铮来的时候,完全没有这个打算,这也是第一次在沿海地界打仗,准备的不太完全。

    可这初战胜利,完全说明了王铮这个方法是管用的。

    他们大明的武僧,五台山的武僧,果不然与武艺之上,远超于这些个浪人。

    “哈哈哈,哈哈哈,好样的。兄弟们走回去。本大人这次一定要着府中厨子,给你们好好的做一顿素餐”。

    武僧们是拼着命来的,还以为这场仗有多么的难打。

    初一见浪人的阵势,他们的武士刀一挥舞起来的时候也,确实觉得难缠。

    可是十几年如一日,甚至有的数十年如一日。手中的棍子就跟他们的生命一样。

    于这浪人的刀口之中,还能考得出一丝生机。甚至还能绝地反胜。将他们全都驱逐于脚下的这片大陆。

    这一场仗,从日中开始,结束的时候也刚刚才夕阳西斜,他们还能趁着天亮的时候赶回府中去,要跟那些个士兵们报备此次的胜利。

    当这二十几骑轻蹄,哒哒哒哒的回到府衙中的时候。士兵们一个一个垂头丧气。就知道会是这个样子。

    武僧们的脸上看不出任何的喜怒,从一进这府衙开始就一样。

    可王大人那张斑驳扭曲的脸上也是愁眉紧蹙。看起来一点儿喜气的样子,也没有,这便是又输了吧。

    突然出现的敌人如同厉虎一般,没有任何的缺点,多少人围剿也没有任何的用处,教他们生出了深深的绝望。

    那是从心底翻出来的寒战,一种无可匹敌的寒战。

    于是一个个跟霜打的茄子一般就蔫儿了下来。只见王大人突的一下从马上跳了起来,

    “都打起精神来。此次五台山武僧一路所向披靡,将浪人全都打回了海里去。倒是本官有所失虑,未曾准备船只。以后诸位光盯紧着围剿流寇就好,这一群浪人便全都可以交于武僧们。着府中厨子,做一顿上好的斋宴。本官要求豆腐最好也能吃出参虾蟹鲍的味道。快点去,还在这站着做什么,愣什么愣。”

    一连串儿的吩咐下去。士兵们恍然才惊觉,这是打胜了仗。

    4000人不好使,2000狼士兵也不好使,万万没有想到20个武僧,就这般的神武。

    于是欢呼地,跳着笑的。围着武僧们团团转的。

    一直萦绕在他们头上的乌云,好像一下子就被阳光与风吹散了开来。

    敌人无不可战胜之法。我方既不用拼尽性命,也不用殚精竭虑。轻了了的长棍儿一拖,便教他们抱头鼠窜。

    这是何等的威风,这是何等的出气呀。

    武僧们也头一次吃到了参虾鲍鱼的素斋,究竟是个什么味道。一个个吃的心惊胆战。

    花和尚们常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可是他们自小食素,深知佛门清规戒律。从来都不肯踏错一步。

    可原来,可原来,即便是不破清规戒律,这世间还有如此这般的美味。

    只可惜寺中的住持,却未能尝上一二,于是默默地感叹,并且风卷残云。

    这一战胜,奏折就被送到了京城。陛下这会儿也不嫌弃阿宝,火烧的不好了。

    只把折子推到了阿宝的怀中:“看看,看看。看看,我王铮,看看,我靳望,看看我大明子民,和惧于那些流寇。不过是20几个小僧而已,不过是20几个小僧而已。”

    仰天长啸,压在心头的忌惮一下子就被破除开来。

    “朕,就知道,朕,就知道。王铮一定会能做得到的。”

    从柱子上的小人王铮,一步一步淌着鲜血爬到现在。爬到了现在,陛下以为,只要王铮一出手,不管什么事情都能够手到擒来,定他们大明于安宁。

    这也不过是几年的时间而已。几年来王铮生生死死多少次。从都不敢抱怨一句。

    若是真教现在的王铮,知道了陛下现在有对他这样的评价。是不是该老泪纵横的感叹一番,这何其的不容易呀。

    整个朝堂听闻了消息,全都哗然。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整个朝堂战战兢兢,谁都不敢前去,落到了王铮手中,就这般轻而易举的被解决。

    几根长棍儿,便能追着浪人四下的逃窜。那些个流寇又有何惧。

    着实,浪人们三番五次地上岸,初一露苗头,就被武僧打得狼狈逃窜。

    就像是王铮终于觉得绝对的力量之下的恐怖,是真的无可匹敌的。

    呲着牙的笑着,甚至现在都不用亲自的上战场,后

    院儿专门制作的摇椅上摇啊摇。磕着瓜子儿喝着清茶,石桌上还摆着各种各样的点心,谁现在都不敢对眼前的这位王大人有任何的疑义。

    苦大仇深,家仇国恨。三辈子的仇怨全都加之于一身,成了枷锁,压在这些士兵们身上。

    可如今在王大人这样轻飘飘的姿态下。突然也就觉得浑身轻松了很多。

    经常见武僧们一程轻蹄而去。没过半天,就能舞着棍子回来。捷报是一张又一张。

    偶尔连陛下接到奏折的时候。都不再抬头看一眼,只搓着药丸儿的问道,

    “王铮,这次又打赢了”。

    肯定句,而不是疑问句。好像是在习以为常不过罢了。

    可独独有一个缺点,这出去打仗了十几次,武僧们的武棍之下,未曾死过一个浪人。

    倒是打将他们的口吐鲜血。可到底他们也没有死在当地。

    拖着同伴们的尸体,即使再狼狈,也要回到船上去。

    后来,即便是王铮准备了船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