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嘉靖元年 » 第三百零六章不走(二)

第三百零六章不走(二)

    被逼成了魔鬼的王铮,此一计果不然十分的管用,让人们心惊胆战的,回到了自己的国土。

    夸大其词地讲述了王铮如同厉鬼一般的手段。甚至还多多少少的添加了一些戏文演说,让幕府的将军们,更加觉得王铮此人不好惹。

    甚至给别人去了信,可是当真如同浪人们所说的,信有去无回。所以变得越发的相信。

    一时间,沿海一带变老实了很多,那些个不管是真倭寇,还是假倭寇,一下子都安静了下来,他们全都穿着大明的衣服,混迹在人群当中。

    大明的人,尤其是沿海一带的人很多,已经成了流民,大家四处的流浪四处的乞讨,偶尔沿海打一子鱼以果腹。

    彼此之间不认识的,其实很多大家都是难民吗。相互的就交谈了起来,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个倭寇们,特别熟识当地语言,说得跟当地人没有任何的区别,大家有分不出来谁是真倭寇,谁是假倭寇,谁是当地人,谁是琉球人。

    一时间浪人们倒是不见了,可是倭寇也消失了。

    王铮才不会相信倭寇全都走了。据沿海一带的缇骑们来报。只走了一艘船的那几个浪人而已。

    而其余的倭寇们,一定还隐藏在这些沿海的居民当中,可是沿海的居民们相互的,都已经融合在了一起很久了,包括这些个倭寇们。

    自从浪人来了以后,他们就已经只能跟在后面,捡拾一些残渣剩饭,已经不能冲在一线与百姓们正面抗衡。

    百姓们自然是记不住他们的脸面。尤其是那些已经看过的,全都被灭了口。

    于是,现在尽管略微的有些胆战心惊,但是实在没有办法,尤其不能表明自己的身份,所以一个一个掩在百姓当中,装成大明的人。

    是因为长久的在大明,所以知道大明的习俗,所以知道大明的人究竟是怎么生活的,融入的也号没有心理负担,丝毫没有破绽。

    大家都生活在一起,每个人都相亲相爱,一点儿也没有当时出来为非作歹的勇气。

    也没有那凶狠的模样,谁都不知道浪人倭寇究竟哪里去了。

    偶尔有的人也心生疑问,是不是他们装成了自己的样子,可是谁也不能够分辨的出来。

    实在是没有办法,所有的人都心惊胆战。偶尔也会有百姓们,来到王铮的府邸提出疑问,

    他们问王铮“王大人,你什么时候走,王大人,你什么时候走”

    他们这里以前,也不是没有来过,一些精明的将领,率领着他们凶悍勇猛的击退过倭寇。

    可是倭寇,就如同韭菜一样的,一茬又一茬,收不尽,割不尽。

    后来将领,们老了死了。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替代了。

    在沿海一带的将领们,最后都成了一代又一代的传奇,可是百姓们的日子,却依旧没能过得好。

    王铮这样的,让百姓好像能够看到曙光,于是就怕王铮走。

    但凡王铮能够在这里继续地待下去,他们就能够勇敢地,在这里结网捕鱼,过他们以前的生活。

    所以,一个个就冲到了王铮的府衙,问他,“大人,大人,你走吗”

    王铮看着他们殷切的模样。于是便就心生了不忍。

    他们沿海一带的百姓们,一直都生活在动荡之中,大明朝廷,心有余而力不足,派过来的将领呢,一代一代的终身的驻守在这里,可是从来都没有能够,将祸患解决源头。

    最防不住的是人心,最防不住的是别人的狼子野心。看着他们殷切的目光一下一下地而来,就像是在给自己无尽的压力一般

    小时候的王铮也曾经充满了希望。在无数人护着她,奔波而逃的时候。

    也曾觉得自己能有强大的保护力,可是一代一代的人,都死在她的眼前,是怎么求,都哭求不回来的。

    如今,她无法的拒绝这样的要求,而且本身也没有打算拒绝。

    于是,对着这些人十分认真地说道,“我王铮曾在朝廷之上王铮答应过陛下,不破倭寇誓不还京。而如今倭寇盘踞于我东南沿海一带,我也知晓,即便是浪人走了,可是倭寇们并不会放弃,他隐藏于人群之中。是我找不到,看不见的,我,如今同百姓们说上一句话,依旧是同陛下承诺的一样,不破倭寇誓不还京,我王铮在这里为大家尽力所能及之力,解决倭寇祸害我东南沿海一事,倘若不能够从根源解决,从源头解决,我王铮绝不还朝,绝不还朝”。

    不是因为他有什么大明朝廷官员的自觉。也不是因为他对陛下承诺,或者是想要为自己以后谋一条后路。

    诚然,这其中有一部分的原因可是不能全都化成等号。

    而是因为王铮在这里,见到了太多的血与火见,到了十室九空,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当年被追杀的时候。

    那样得期待令人心惊胆战,最后都化成了空,大明有一个王铮就可以了,如果这王铮全都兜转于大明之上,那么他们的大明真的要完了。

    王铮自始至终,都认为自己心思叵测,不是一个好的朝臣。

    尽管他无数次的挽救大明的忠臣,尽管他无数次的挽救陛下的性命。

    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他上朝堂之中,本来就是为了报自己家的血海深仇。

    那些个朝堂之中,兢兢业业的老臣们,被陛下信任的老臣们,有他想手刃之人。

    他在朝堂之中,翻云覆雨,拨弄风云,搅得现在朝中所有的人都不得安宁,都是因为他的私心,而不是因为想给百姓们争一口活路

    所以这样的王铮,其实应该不是被期待的王铮,这样的王铮不应该过多的出现在朝堂之上。

    有一个他,已经是大明之不幸。不能再多了,不能再多了。

    可是,看见,百姓们这样的问于他的眼前,这些个人像看信仰一样的等待着他。

    像黑暗里经常的游走,始终不见天日,突有一天东方黎明升起了曙光,再也不敢回头相望身后的黑暗,只殷切地希望着,是王铮不能的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