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失落原声 » 冥殒篇附件 ①

冥殒篇附件 ①

    引自《循声溯源》

    去地心化主义与泛地心主义的纷争,已使处于星际形态的制造者文明困顿良久,除去原始时期,其时间跨度远超声源上的任何一种社会形态。不过旅行者认为两大主义是相对而言的:任何一颗新的住人行星都可以成为一个新的中心,只是其名并非“地心”。

    从这般观点上进行旅行者式的逻辑推理,星际空间中本应全无去地心化的踪影,准确来说,在声源沉没之后,两大对立的主义在根本上已经失去了作用对象,然而理论推测出的结果与事实大相径庭。

    旅行者所获得的资料显示,去地心化甚至神化成为一种宗教性信仰,晴天霹雳一般拉出一条由恒星系外延伸至内的“歧视链”。这一名词并非由旅行者杜撰,早在太阳段纪元前的天王星上,便已有社会学学者提出。

    歧视的起源与经过并不晦涩难懂,“泛地心主义”诞生于声源之上,而声源的天文位置处于内太阳系,在长期的思想纷争中,“向内”逐渐演化成令人反感的标志。最终的极端效果便是一切天文位置靠里的事物,均成为大众抵触的负面要素,甚至存在不屑于在饭桌上提及类地行星的现象,在外太阳系中比比皆是。

    这并非旷古未有,当制造者的文明还蜷缩在声源之中时,便存在随肤色加深而逐级递增负面评价的现象,这种链状的社会关系在各类职业活动甚至家庭关系中都有不同的呈现——而歧视链是最为宏观的联系,即使这种名称具有贬义色彩,它的确是制造者文明的伟大杰作。

    旅行者没有能力创造如此巨量的社会关系。

    放眼观察新的住人恒星系,他们那里不适合去地心化主义生长,毕竟距离文明的母星世界过于遥远,新根据地的社会发展程度甚至远不及外太阳系。所以新根据地的天文尺度是前所未有的,行星之间无法分裂,那是以恒星系为单位的文明分支。然而,旅行者据此欲以引出一点疑问:相对于太阳系,新的住人恒星系不也是敌对的吗?因为按照制造者的说法,处于单一中心状态的一个恒星系整体,正是泛地心主义的典型范例、去地心化主义的经典反例。

    出乎意料,事实再次扇了旅行者一掌:太阳系似乎并未与外星系关系僵硬,而是保持着一种微妙的互助。跨越光年,太阳系输出知识财富,以换取外星系的珍稀原料;外星系之间也十分平和。匪夷所思之处便浮现出来:最纯粹的去地心化主义秉持者们,却在他们自己开创的太阳段纪元之后不久内讧起来,意欲清剿各自口中的“泛地心主义遗种”。

    泛地心主义不是已经消失了吗?旅行者发现这是一种无法阐明的矛盾体,按旅行者本身的思维,制造者文明之中,要么主义之分并无全然的界限,要么就不存在泛地心与去地心化之说!这些案例本应早在声源没落时就已消散,却不寻常地生存下来,不仅困扰了太多制造者,旅行者也饱受疑惑的洗礼。

    也许,机械生命与碳基生命的鸿沟太大,不足以感性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