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文娱从全网招黑开始 » 第二十八章 工作室的首个项目

第二十八章 工作室的首个项目

    远扬工作室的办公室,在一栋写字楼内,面积不到500平,毕竟也没多少人,没必要铺张浪费。

    整个公司,除了郑阳几人,也就只有前台,保洁,还有刘雯丽从海豚音乐带过来的两个心腹助理,是一男一女。

    没了领导的照顾,日子肯定难过,刘雯丽跟他们聊了一番,也就同意跟着跳槽。

    也有没啥名气的艺人想跟着一起跳槽,毕竟郑阳的才华有目共睹。

    他们也希望能获得青睐,如果有幸能得一首好曲子,能一飞冲天也说不定,但都被郑阳拒绝了。

    其他艺人,郑阳一个都不想要,公司现在还养不起那么多人。

    公司虽不大,但环境布置得非常温馨,摆放了很多绿植盆景,还有很多有趣的摆件。

    咖啡,午休室等一样不缺,作为暂时的驻点,已经很不错了,等项目都运转起来,资金回笼了,再考虑换地方也不迟。

    刘雯丽和楚楚,目前已经跟海豚音乐和平离职。

    海豚传媒还被刘雯丽说服,也跟张宣和平解约。

    毕竟张宣的合约,不到一个月就满五年了,没必要为了恶心人,而跟刘雯丽闹翻。

    刘雯丽作为公司最老的一批员工,也知道很多内幕,真闹翻了,双方都没好处。

    郑阳坐在会议室主位,刘雯丽,楚楚,赵行宇依次落座。

    张宣不是股东,也跟电影项目没关系,没必要参加这次会议。

    他早就被安排组建乐队去了,没事基本不会来公司,他还是远扬工作室,签约的第一个艺人。

    没有长篇大论的演讲和打鸡血。

    郑阳直接拿出打印好的剧本,还有分镜头画本,一人一本分发下去。

    刘雯丽和楚楚看着手上的剧本,一脸懵逼。

    这是什么情况,咱们不是音乐工作室吗,不想着制作专辑打榜,拿个电影剧本出来是个什么鬼,虽然同属娱乐圈,但这跨度也太大了吧。

    两人没有急着询问,拿起剧本看了起来。

    赵行宇则津津有味地看着剧本,神情十分专注。

    他作为摄影专业,一直以来的梦想,就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导演。

    但这个行业太过残酷,每年几万,甚至十几万不等的影视专业毕业生,最后能留在行业的,可能连两成都没有。

    而留下来的两成毕业生,最终能成为导演的,更是风毛菱角。

    赵行宇的家庭很普通,他很清楚导演这条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很多优秀毕业生,要在剧组熬个十年八年,才有可能获得投资拍片的机会。

    如果第一次拍片就失败了,以后就不要再想着有人会投资你。

    而这种情况对他们来说,已经算是很好的结局了。

    很多毕业生究其一生,都得不到一次拍片的机会,不是转行就是做一辈子的幕后。

    导演这个行业的竞争,就是这么的血腥。

    这也是赵行宇很贪财的原因,他想一点点积累小金库,自己投资拍自己的电影,哪怕失败了,至少为梦想全力以赴过。

    但这条路一样不好走,很多卖房卖车,倾家荡产地拍了电影,结果票房扑街,最后一无所有的血淋淋例子,数不胜数。

    有几个能像京哥那样,卖房拍《战狼》,还刚好抓住了市场,一炮而红的?

    赵行宇逐行逐字地看得很认真,一些有疑问的地方,还会跟郑阳探讨一下。

    他的内心越看越震撼,《外婆的家》剧情很简单,只有一老一小两个主要演员,其他的全是酱油党,没啥戏份。

    刚开始他看到是农村题材,难免心中失望,这类电影是很难获得市场认可的。

    没几个观众,会花几十块钱去电影院看乡村故事的,武侠,爱情,恐怖,科幻等影片才是他们的最爱。

    随着剧情的深入,赵行宇对这个看似简单的剧本,也刮目相看。

    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单亲小孩的一系列的碰撞,反应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孤独老人对子女的期盼,对小外孙无限的宽容和爱护,也让人十分感动。

    叛逆小孩从开始的讨人厌恶,到最后幡然醒悟,理解外婆的辛苦,外婆的爱。

    这是一个贴近现实,也十分感人的故事。

    赵行宇觉得这个剧本拍好了,票房好坏暂且不提,冲击奖项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

    这类能反应现实问题的电影,一直都是评委们最为青睐的。

    大约40分钟后,几人都看完了剧本,齐刷刷看着郑阳,等着下文。

    他直接点名赵行宇,询问道:“老赵,觉得如何?”

    赵行宇神情中带点振奋,客观评价道: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剧本,故事很感人,属于农村现实题材,拍得好的话,很容易拿奖。而且投资成本不高,作为你们工作室的第一部电影,倒是蛮适合的。”

    说完优点,赵行宇也指出可能存在的风险,继续说道:

    “但你们也知道,这类农村题材的电影,市场表现都很一般,票房扑街的概率非常大。最大的可能,也就赚个口碑和奖项。”

    刘雯丽和楚楚,对电影行业了解不多,但都支持赵行宇的观点。

    郑阳没有反驳什么,赵行宇说得还算中规中矩。

    但他们肯定想不到,这部完全由素人演员拍摄的电影,在前世02年获得了多大的成功。

    就在棒子那丁点大的地方,4周时间就获得400多万的观影人次,3000多万的票房,而《外婆的家》投资成本只有100万左右。

    要知道棒子02年才4000多万人口,相当全国10%的人都看了电影,恐怖如斯。

    郑阳相信,这类口碑,市场双丰收的电影,再做好宣传,根本不可能亏本,只会血赚。

    但他有绝对的把握,不代表三人也那么有信心。

    赵行宇还好,他又没花一分钱,只是参与拍摄,没有任何风险,还能积累经验和资历,如果影片获奖了,那就更完美了。

    刘雯丽和楚楚就有点坐蜡了,看郑阳这架势,是铁了心要拍电影了。

    如果郑阳是想制作音乐专辑,哪怕是给张宣那个不靠谱的家伙,制作摇滚专辑,她们都会无条件支持,绝不会犹豫哪怕一秒。

    因为郑阳早已向她们证明了,他无与伦比的音乐才华。

    看着二女的表情,也知道她们的顾虑,但他也没有多做解释。

    管理者绝对的威信,是通过一件件成功案例树立的。

    系统可没有给他开通王霸之气,虎躯一震,各类人才纳头就拜。

    郑阳坐直身躯,郑重其事地道:

    “拍电影是我私人的想法,预计投资100万,刚好直播平台那边的签字费,也已经到我账户,我可以自己独自拍摄。”

    “但我对这个项目有绝对的信心,他是百分百能赚钱的项目。”

    “所以才开这个会议,想让远扬工作室也参与部分投资,有钱一起赚嘛,别到时候票房爆了,你们说我吃独食。”

    “刘姐还有楚楚如果不赞同的话,我不会勉强,毕竟你们也是工作室的股东之一,我不希望你们带着情绪做事。”

    “你们俩觉得如何?”

    刘雯丽和楚楚对视一眼,眼中有点郁闷,摊上这么不按常理出牌的老板,她们也有点无奈。

    两人交头接耳一番后,由刘雯丽作为代表,委婉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这是老板的第一个项目,于公于私我们都不能退缩。”

    “但公司的资金很紧张,运营的各种开销,还有给张宣制作专辑,后续也要挖掘,培养更多艺人都需要资金。”

    “而悦华传媒那边的合作,第一次结算费用要等三个月后,远水解不了近渴。”

    “我建议工作室给《外婆的家》投20万,这样不会影响公司的运作。”

    郑阳嘴角微微上翘,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

    他原本是可以吃独食的,但两人既然跟着他,从零开始创业,郑阳就有责任让跟他的人,过上更好的日子,获得更高的成就。

    这是任何一个创业老版的责任和义务,不然别人放着舒适区不待,跑你一个创业公司图啥呢?

    为爱发电的荒唐事儿,他可没这么厚的脸皮。

    郑阳露出自信的笑容,高深莫测地说道:

    “我知道你们都觉得我很托大,也不看好这个项目,但我敢肯定,要不了三个月,你们会为今天的决定而骄傲,只恨没有梭哈全投。”

    似乎想到了未来,两人后悔苦闷的表情,郑阳哈哈大笑了起来。

    而刘雯丽和楚楚,则一副你是老板,你开心就好的表情。

    最终,郑阳出资80万,剧本和导演都是他自己,占据90%分成,远扬工作室出资20万占据10%的分成。

    当郑阳说出自己要做导演时,包括一直高枕无忧的赵行宇,也觉得郑阳是真的疯了。

    三人脸色又是一阵灰暗。

    两位女士觉得,这20万投资要打水漂。

    但这是郑阳提出的第一个项目,他们不想拂了老板的面子,没有提出反对意见。

    也希望自家老版在这次失败后,会把重心放在音乐方面。

    在她们眼里,这20万的损失,相对郑阳的音乐才华,也就算毛毛雨啦。

    而赵行宇则觉得,自己的电影处女秀,注定扑街了,原本还梦想能请个好导演,冲点奖项呢,这下全完了。

    赵行宇满脸的不信任,一副要哭出来的语气恳求道:

    “我的郑爷啊,您是音乐鬼才,不是导演鬼才。咱能不作了行不。好好请个靠谱的导演,咱有机会冲奖的啊,我求求您了。”

    郑阳这回很霸道,行使了他作为最大投资人的权利,一脸傲娇道:

    “我才是最大投资人,这电影我说了算,你爱拍不拍吧。”

    赵行宇无奈,只能接受了这个残酷的现实。

    剩下的事情,就是申请立项和拍摄许可证,由楚楚去办理。

    而赵行宇则负责联系剧组,也很简单,他的同学还有刚毕业的学长们,都不会放过实践的好机会。

    电影项目谈完后,几人也陆续离开,各忙各的。

    而刘雯丽则留了下来,等另外两人离开后,才一脸凝重地对郑阳说道:

    “上次张涵瑜参加综艺,给你助威的事情,你还记得吧。”

    郑阳眉头微皱,那次综艺节目,张涵瑜被整得狼狈不堪,他还记忆犹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