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小甜饼娇娘 » 第13章 不知道的东西

第13章 不知道的东西

    此次贺元承进京参加会试,妹妹贺元懿也跟着一块儿来京。

    之前贺元承去拜访文华书院董先生,贺元懿与董盈莹相谈甚欢,一下子就变成好姐妹。

    两人互赠礼物。董盈莹提出,做一对手镯,一人一支,象征着她们俩人之间的友谊。

    贺元懿自然是答应的,于是董盈莹在凤仪楼定制了那对牡丹花丝金手镯。

    至于厢房中的另外两位公子:

    一位是礼部侍郎家的五公子,顾贤涛,22岁。因为有礼部之便,所以他知道徐绍阳今年也会参加会试。

    前会就是他说,“其他人想要进入一甲,难”;还有“也能理解徐绍阳为何不参加同窗聚会”。

    顾贤涛是董先生的得意门生,今年也要参加会试。他是有望进入一甲前三名的。不过今年贺元承、徐绍阳都要参加会试。今年会试的一甲前三,就有些难了。

    另外一位,是这茶庄的少东家,高明宇,21岁。

    前会就是他说,“你跟他同过窗?”

    高家虽是商人,可不是一般的普通商人。

    高明宇的祖父,盛景朝时在朝为官,任三司长使。

    所谓“三司”,相当于是财政部。下设:盐铁、度支、户部三司。三司长使,便相当于是财政部部长。

    福王篡位时,高明宇的祖父因为抵制福王,自戕于朝堂大殿。后来高家便改从经商。

    几年前,高明宇的母舅提拔为盐铁副使,负责掌管全国矿冶、茶、盐、商税等等。

    在这个朝代,茶叶与盐、铁、酒一样,都是实行专卖制度。不过茶叶与酒的专卖,相对宽松。

    茶酒专卖,分专制权、专卖权。也就是说,朝廷允许你生产、允许你销售。

    李家便是只有专制权,没有专卖权。他们自己有茶园,或是向茶农收购茶叶,制好后,在榷场中交易,由有专卖权的茶商采购销售。

    前一个环节,相当于是生产厂;后一个环节,相当于是销售公司。整个产销过程,必须在官方渠道内完成。

    个人若是私卖茶叶,超过三百斤者,即可判斩首。

    高明宇夸李家很会做生意,便是李家屡屡被专卖茶商压榨后,不再生产大众茶叶,改只生产数量很少的高档茶叶。

    因为数量只有那么多,贵人们的需求又那么大,茶商们也就不再压价。

    不过李天雄并不满足于此。

    他在众多专卖茶商中,选中了高家。以比正常价格还低的价钱,只与高家做生意。

    高家不仅有专卖权,也有专制权。不过专卖的利润,比专制更高,所以高家虽然有专制权,但并不生产茶叶。

    李天雄以高家的专制权,制卖大众茶叶,又杀回大众茶叶市场。因为他手里有两个专制权,在榷场中交易,也有了价格谈判的优势。

    在西南茶叶榷场中,虽不是李家独大,但李家的定价,基本上已经成为西南茶叶价格的风向标。

    因为有这些合作,高家也成为了李家股东。不过这些都是私底下的。明面上,高家与李家没有太大关联,只不过是正常的生意往来罢了。

    李天娇对家中生意毫无了解,更别说没有原主记忆的焦娇了。

    焦娇和秦妈妈回到侯府。

    徐绍阳听到她回来了,从书房过来看她。

    “出去逛得如何?可有买点什么?”

    “买不起,最便宜的发簪都要三百两银子。”其实她压根也不想买。

    徐绍阳皱眉:“这么贵?”

    焦娇撇了撇嘴。

    徐绍阳道:“其实你自己也有很多首饰,你看!”

    说着,他打开焦娇的梳妆台,又从床后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一尺见方的首饰盒。

    焦娇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套镶嵌红宝石的黄金头面首饰。有一枚华胜、两枚掩鬓、两支步摇、六支钗、六支簪、一个项圈。

    徐绍阳道:“这就是我们成亲时,你戴的首饰。”

    焦娇眼睛都直了:这花丝工艺,看起来跟凤仪楼的很像啊!

    她数了数,总共十八件。按照之前询问的价格,这十八件首饰,至少上万两银子。

    天呐!她是捧着金饭碗要饭吗?

    她果然是财主的女儿,富得流油啊!

    徐绍阳将首饰收好,说道:“这套首饰十分贵重,一定要收好了,不要让别人看见。”

    说着,他又将首饰藏进柜子里。

    焦娇眨了眨眼,问道:“首饰不就是拿来戴的吗?不戴买了干嘛?”

    徐绍阳不好说,这套首饰上一世成了徐绍琴的嫁妆。

    他道:“这是你成亲时戴的。等将来有一天,我为你请封诰命,到时候你就可以戴上这套首饰了。”

    焦娇:“你就那么自信,一定能考中?”

    徐绍阳:“为了你,我一定要考中。”

    上一世,这次会试的第一名,是云州太守之子贺元承。殿试中他又拔得头筹,皇上钦点为状元。连中三元。

    那种显赫世家,徐绍阳自然不敢与之相比。但中贡士、进殿试、成为庶吉士。这些他还是敢想的。

    焦娇想起在茶庄头听到的话,问道:

    “你有同窗吗?”

    “同窗?你怎么会想起问这个?”

    “我想着,你在私塾上过学,应该有同窗吧。”

    “当年我拜董先生为师时,董先生所设还只是私塾。后来私塾扩建,改为书院,束脩也涨了。母亲说家里没有银子供那么多人上学,于是便把我叫了回来。”

    束脩,就是学费。徐绍阳这是因为没钱交学费,辍学了。

    “同窗还是有的,之前私塾时的同窗。还有后来董先生邀我去书院,跟那些新进学子们交流学习心得。这些,也可以算是同窗吧。”

    “哦!”焦娇明白了。徐绍阳是明星神童,那位董先生是让他去“明星效应”。

    焦娇问道:“你可有交好的同窗或是朋友?”

    徐绍阳想了想,说道:“君子之交淡如水。”

    焦娇:“那就是说,你没朋友喽?”

    徐绍阳仔细想想,还真是。

    但他又不愿意承认没朋友,说道:

    “我自当以学业为重,否则将来如何出仕。”

    之前焦娇都没发觉,徐绍阳的性格有问题。不过今天听到说,他“性情孤僻”。

    回来这番问话,果然是有问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