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贵和堂 » 第三十五章 回门

第三十五章 回门

    喜宴进行到下午,天擦黑了才宣告结束。

    打发送亲的娘家人回去,送走了亲朋好友。

    赵四醉醺醺的回到新房,这是他无法逃避,必须要来的地方。

    一对红烛燃烧过半,新娘子端坐在锦褥罗帐的牙床上。

    听到房门开启的声响,不由得顿时紧张起来,顿感有些羞涩,透过蒙头的红盖头,偷瞧一眼闯进来的男人,随之,腼腆地垂下了头。

    等了片刻,没见那人过来,心里暗自懊恼。

    再次偷看时,却见那人已是不管不顾,一屁股坐到椅子里,歪倒着身子,没一会儿功夫,竟然打着鼾睡着了。

    接下来的两天,新郎官也都是这副德行,新娘子又羞又恼,却也是无可奈何。

    鲁地的风俗,新郎新娘要在新婚的第三天,回娘家的,俗称回门,这也是不可或缺的礼节。

    赵家早已准备好了,回门用的礼物,吩咐赵四带上,临出门前,赵老太太过来再三地交代;

    “今儿个过去,是要改口叫爹娘的,一定要叫得自然顺畅,亲切,不可有半点的迟疑,否则会让人家笑话。”

    “知道了,三拜九叩都挨过来了,咱也不差这一哆嗦。”

    赵四唯唯诺诺地答应着,快步走出了家门。

    新娘子坐了辆骡车,赵四骑了匹高头大马,两人赶去李家庄回娘家。

    赵老太爷爱马,亲自喂养了三匹健马。

    对于这几匹爱马,赵老太爷宝贝得很,从不让下人们沾手,更不要说是下地干庄稼活儿了。

    今儿个赵四陪媳妇回娘家,软磨硬泡的非要骑。

    要不是日子特殊,赵老太爷也未必,就这样轻易放给他。

    赵四老早就惦记着,想要老爷子一匹马,此时终于得手,心里异常兴奋。

    出了赵庄,便放开了缰绳,让那马儿撒欢的奔跑起来。

    乡间土路上,杨起一道长长的尘土,转眼之间,已经将新娘子的骡车,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这般狂奔过后,赵四拉住了缰绳,回头眺望,有树木遮挡,看不到骡车的踪影。

    这条乡村小道,横穿过一条通往山里的大路,经常有进出大山的匪盗,在这条路上,打劫遇到的外地客商。

    眼前这座金牛山上,有座古老的山寨——穆柯寨。

    传说,当年大破天门阵的——穆桂英,曾经屯兵于此。

    杨家小将杨忠保从这里经过,桂英见其英俊潇洒,顿生爱慕之心。

    于是,便在山下‘擒将河’这个地方,抓住杨宗保带回穆柯寨……

    这个故事至今在民间流传,成就颠倒凤求凰的千古佳话。

    这段路不太平,赵四拉住缰绳,耐着性子,在路边等着后面的骡车赶上来。

    现在他所站的位置,隐约能够眺望到,穆柯寨那高大的寨门,以及早已是残垣断壁、石块堆砌而成的寨墙。

    而现在这山里的土匪,不会在这样显眼的地方落脚,他们藏在大山的更深处。

    这里的群山属于泰山支脉,方圆数百里延绵起伏,崇山峻岭之间,郁郁葱葱,多奇峰险崖。

    穆柯寨向西即为陶山,曾经辅佐越王勾践,成就一番霸业,而后又急流勇退的传奇人物——范蠡,携美女西施隐居于此,自号陶朱公,陶山因此而得名。

    陶朱公在此隐居,因其经商有道,赀累巨万,富甲天下,且乐善好施,和衷共济百姓一同富裕,后人尊称其为——商圣。

    陶朱公死后就安葬在陶山脚下,至今,仍有范蠡墓遗迹,留存于此。

    秦国丞相李斯,陪同始皇帝东封泰山之时,途经陶山。

    看到越相范蠡葬于此处,李斯用统一六国后的小篆文体,写下‘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

    此四言被地方刻成石竭,立于墓前保存至今。

    赵四刚刚学做生意那会儿,曾经专程去过一次陶山,祭拜过这位商圣范蠡。

    在众多赞誉商圣的石竭当中,他更喜欢碑刻上,初汉时著名道士,赤松子口诵的八言:

    ‘霸业朽,忠名在。此堆土,黄金块。传万古,人人爱。纲常维,宇宙赖。’

    端坐马背上的赵四,眺望着陶山的方向。

    但见山雾缭绕,遮挡了大部分山体,却有一处险峰,破雾而出,那座山峰俗称小泰山。

    因其布局恰似东岳泰山而得名,山顶悬崖处,建有碧霞宫。

    碑文记载,始建于明朝万历一十八年。

    坐北朝南,另有前厦,檐廊用了八根石柱支援,条石砌筑,砖砌漫圆式顶,中央刻有‘小洞天’三字,两旁刻有三元一心、五行一气。

    八根抱厦石柱,造型规矩讲究,分别用行草、隶书体刻有四副对联:

    仙佛频来可云洞天福地,人神共羡堪拟蓬岛瀛洲。

    五老同心造出婆娑世界,三清一体静修自在之天。

    泉美林秀何处再觅佳境,水抱山环此地即是蓬莱。

    碧落千层元气半照肥邑,霞光万道君民共仰泰山。

    小小碧霞宫内,供奉着两尊神祇,左侧供奉着碧霞元君,民间称谓——泰山老奶奶。

    而右侧那一间,则供奉着道教祖师——太上老君。

    当年,董老太太来这里烧香还愿,还是赵四陪着来的。

    老太太说这里灵验得很,要赵四多叩几个头,有啥心愿在这里祈了,准成。

    赵四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许的愿,是要和白秀娥厮守一辈子,转眼之间,一年多过去了,是不是该去还个愿。

    听说最近来了伙儿土匪,把个碧霞宫弄得乌烟瘴气,香火已不如从前那般旺盛,进香还愿的香客少了很多,都是些穷苦,上了年岁的老人。

    赵四远眺着群山,心里这般胡思乱想的时候,后面的骡车,已经赶了上来。

    打马继续前行,李家庄已经遥遥在望。

    到了这里,赵四不得不放缓了缰绳,与骡车一起缓缓而行。

    今儿个是回门的日子,新娘子家早已准备妥当,款待新姑爷上门的宴席,摆在正厅堂屋。

    请来的厨子,也是一大清早就开始忙活了。

    李家请来的主事儿,坚持将赵四让到上首就座,说来到丈人家,坐这个上首只这一次机会,以后再来,想坐也捞不着哩!

    赵四当然知道这些习俗,推辞几句之后,也就勉强坐了。

    主事儿的咧着嘴笑,张罗着开席,几位请来陪客的亲友,殷勤劝酒。

    笑容有些僵硬的赵四,谦让着,耐着性子应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