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女频频道 » 何所琢玉 » 21站稳

21站稳

    京都巡防营戊营的纨绔在何言的带领下,竟然走上了正轨。戊营的校尉们每天不仅训练弓马箭术,还每天讲法律条例,兵法。再不是以前的“纨绔营”。

    转眼到了年底,各处事务都多起来,巡防营其他营人手不够时,试着借调戊营的校尉办事,也办得像模像样的。渐渐地,戊营也开始轮休,开始有了事干,协调各营,帮着维持京都秩序,何言也真正在京都巡防营站稳了。

    上元节,花灯锦簇,烟花绚丽,游人如织,小贩云集。诗人苏味道《正月十五夜》一诗把唐代元宵夜灯火盛况和游人兴致描述得淋漓尽致:“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大部分官府部门都连放三天假,只有维持秩序的部门反而更加忙碌,比如刑部,巡防营,全员无休。何言也领了几个校尉被借调内城,保护皇室成员安全。

    何言领命保护太平公主,公主七八岁年纪,正是活泼好动,不肯在父皇母后面前待着。待得拜过父皇母后,吃过晚宴,迫不及待领何言和几名随身宫女,换了寻常服装,出宫门看花灯。这也是武后默许的。

    公主换上粉裳红裙,梳了双丫髻,何言和宫女或换上利落胡服,或窄袖男装,头发也挽成男子发髻,腰佩宝剑,出了宫门。

    朱雀大街两侧,花灯连绵不绝,两侧坊市也坊门洞开,通宵达旦,街上游人如织。隔一段路就有官兵,衙役执勤,防火防盗。

    公主天真烂漫,牵着何言的手蹦蹦跳跳,花灯直看得目不暇接。见前方有猜灯迷的,忙拉何言过去。

    只见摊上一溜造型别致的或花卉,或小动物灯笼,吸引了一圈孩童。灯笼上贴有谜面,猜出来谜底可得灯笼,或出钱购买也可。

    公主一行人虽不缺钱,但那有猜出灯谜自己赚的有趣。公主看中一个小猴子灯笼,只见上面写“左边绿,右边红,走到一起起凉风。左边最喜及时雨,右边却怕水来攻”。公主思索一阵,拍手道:“这个我知道。”摊主让写在纸上,公主写下一个“秋”字。摊主忙恭喜,“女公子答对了,这个灯笼就是你的了。”公主高兴的拿着灯笼,拉着何言挤出人群。

    路上游人很多,此时民风开放,女子也有很多穿胡服的,或者穿男装,发髻又梳男子样式的,也有梳女子样式的,并不掩饰女子身份。何言只拉着公主,未有稍刻离开,人挤时,就抱起公主,不敢稍有懈怠。

    直玩到半夜,何言和宫女都拿着小玩意和零食,公主才累了,要回宫。何言抱着公主,灯笼交给宫女,一行人往宫里走。

    一行人还未到宫门,忽旁边有人撞来,何言闪身躲开,那人嘴里道歉,眼睛却转来转去。何言心里暗生警惕,只挥手让那人走吧,并示意左右宫女注意。宫女心领神会,能跟随公主出宫的,不仅机灵,也都练过。

    几人再要往前走时,那人一撞一耽搁,周围多了几个精壮男子,男子欲上前抢夺公主,何言忙护住公主避开,宫女一边打斗,一边呼喊,终于引来巡查捕快衙役,几人一看不妙,径直散去。

    何言也不敢追赶,公主安全要紧。几人护着公主安全回宫。

    回到宫中,才知也有人欲行刺皇后,没得逞咬毒自尽了,皇家戍卫队又加强了皇宫安全警戒,何言也被借调,在皇宫巡查了一段时间,没查出什么,才放松警戒,放何言回巡防营。

    经过这段时间磨合,何言在营中站稳了脚跟。一段时间以后,何言想再收一些小校。本来,巡防营每营约有二十五名校尉,每校尉手下约有十名小校,都尉手下也有四五名传令小校,一营连校尉与小校大约有二三百名。戊营特殊,校尉太多,还不干事,所以小校就没派几名,就是轮流看门的,做饭的,传令的。何言想添几名小校,自己手下也想添几名传令的,整理内务的。

    何言对李必说出想法,马上得到支持,给何言推了二名女小校。原来,这两个女子的父亲都是营中校尉,因公牺牲,家中无有长男,只有女孩大点,为了帮助他们,想给两个女孩找点事,既然有女都尉,多两个女小校也不错。只是其他小校,过了招兵时令,所以暂时无法补充,且戊营校尉太多,也无法按编制补充,何言手下可自己再挑两名机灵点的,报上来。

    何言谢过上官,决定回去再斟酌一下。何言回去后,有守门小校上前拜见。原来,这名小校听说何言想补充手下,就毛遂自荐,想要做这传令小校。

    何言觉得有意思,就决定考一考他。问他可曾上过学?认识字?叫什么名字?小校说:“小人叫陆寒星,上过二年私塾,所以也认识一些字。只因家中贫困,父亲亡故,无法继续学业,才来当兵,因为仰慕何都尉,所以想在何都尉手下做一名传令小校。”何言看他机灵知上进,答应他先试用一段时间。

    裴俨也向何言推荐了一名小校,叫郑刚。李必所推荐的两名女小校,一个叫王灵枝,一个叫李海燕。至此,何言配齐了手下小校,至于其他小校,只能等以后再说。

    何言在不执行任务时,就训练手下校尉,小校。执行任务也每次都能出色完成。

    这天,何言沐休,想着好长时间未和卢阿瑶和裴明玉相聚,就邀请二人上味全斋吃饭。

    到饭店后,裴明玉叽叽喳喳口不停歇,“琢玉姐姐终于想起我们了,年后就没见过琢玉姐姐,姐姐这么忙吗?”卢阿瑶替何言解释,“琢玉姐姐很忙的,我听说琢玉姐姐还帮宫中巡防,前一段鸿胪寺接待外国使节,琢玉姐姐也帮忙防卫来着。姐姐这么忙,可有见过二哥。”

    何言年后就和裴俭见了三面,一次还是执勤时趁换班吃饭时匆匆见了一面,说了两句话,自从忙起来,沐休不固定,所以两人有时一个月也不见一面。

    何言感叹道,“年后也只见了三次面,我现在沐休时间不固定,不能和二哥一天休息,所以也无法。”心下却想,就是同一天沐休,有裴夫人阻拦,二人也只是相聚一刻钟二刻钟而已,只是聊慰相思之苦!

    “姐姐不想二哥吗?”裴明玉好奇追问。

    何言不好回答,只是笑着说,“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裴明玉没学过这首诗,笑着问卢阿瑶:“阿瑶姐姐,琢玉姐姐说的什么意思呀?”

    卢阿瑶摇头晃脑笑着说:“一同生死不相离,是我们早已立下誓言,拉着你的手,白头偕老是我的愿望。”又看向何言,“这是琢玉姐姐和二哥的誓言吧!”

    何言含笑不语,卢阿瑶看何言这样,不禁想到:“何时我才能遇见这样对我的人,既使日子过得再苦,我也认了,难道我真的要嫁给那纨绔子吗?”

    裴明玉笑着说:“姐姐和二哥好浪漫呀!”

    是呀!日子再苦,有人陪着就不觉得苦了,就有盼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