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都市言情 » 说好退圈,你登顶文娱之王? » 第125章 千古名篇?

第125章 千古名篇?

    “文言文?”

    武专家闻言有些惊讶,他万万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出版社征文比赛,竟然能“炸”出文言文这种“高难度”的写作方式,不过不过下一秒就觉得自己想的有点多了。

    如今虽然各大院校依然在教文言文,但是那大多是鉴赏古人经典大作为主,在他看来估计也就是某半瓶咣当的家伙故意借此机会卖弄风采而已。

    想到这里,内心的期待值便赫然消失,于是主动上前道:

    “我还是十几年前上大学时选修过古文鉴赏,你看不懂我的话,就交给我吧!”

    说完,便俯身向他电脑屏幕看去。

    “《马说》?”

    看到文章标题,先是一愣,随即明白对方是借用了出版社和媒体热议的那句“千金买马骨”,以及后续的“龙驹征文”计划,准备来个“借马喻事”。

    只是武专家对此多少有些不以为然。

    然后目光下沉,不自己觉开始读道: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仅此开头短短两句话,便让武专家收起了眼中以及内心的轻视,作为一名现代文学鉴赏家,虽说毕业后接触的都是白话文,但是对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他还是了解的。

    尤其是先秦著作,《楚策四》记载:春申君收汗明为门客,汗明向他讲了伯乐识马的故事。

    《列子·说符》记载,伯乐曾把比自己更善识马的九方皋推荐给秦穆公。

    此外,《庄子》、《韩诗外传》均提及伯乐相马事。

    所以看到这两句后,他立马明白作者根这些故事,写了此文。

    但在武专家看来,这两句却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名言,世上这种识人才重人才的伯乐太少。

    “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这两句话瞬间千里马的无限委屈倾诉出来,正由于“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好的牧马人,反而“祇辱于奴隶人之手”,受无知小人的腌气。

    这些千里马死于槽枥之间,其遭遇不幸、结局悲惨。没有把这些马当做千里马,千里马的死也是毫无所谓的了。

    这里虽然依旧是表面写马,但意思却很明显:

    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千里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

    虽然作者说得透彻,武专家感觉对方有很多辛酸痛楚还没有吐露。

    看似写马,实则有一种人才被浪费,无人赏识的愤慨,以及不识真才者的愚昧。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千里马在无人赏识喂养时,欲一展所长却有力无处使,最后到了无力可使的程度,自然不能日行千里的功能,因此待遇也就比不上一匹“驽马”。

    看到这里,武专家只觉得头皮发麻,仿佛感受到这篇文章作者那股“怀才不遇”,有志难抒的郁闷之情。

    丁若兮见他面色有异,急忙关切道:“武老师,这篇文章有什么不对吗?”

    哪知这位武专家一颗心全部沉浸在这篇《马说》中,对他的话语置若罔闻,反而面色更加凝重。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由于没有真正的伯乐,千里马不能恪尽职守,还会受到责难和惩罚,往往被痛打一顿在待遇上也就越加糟糕。

    表面看“食马者”不是伯乐,不懂马语,却蕴涵着当今众多怀才不遇的人,对那些愚昧不识人才的公司或者领导表现出强烈不满。

    “呼……”

    这则《马说》通篇不到两百字,长度几乎就是刚才司马老师那篇序文的十分之一,但对于武专家内心造成的冲击胜过刚才千倍。

    “这篇《马说》托物寓意,借世上无伯乐而千里马被埋没的事例,讽刺当今文坛不识人才、不重人才、摧残人才的昏庸政策,同时也借此抒发自己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懑。”

    听到这里,丁若兮听他言语中对这篇《马说》推崇至极,于是便问道:“武老师,这篇古文和刚才司马老师那篇序文比起来怎么样?”

    武专家立马摇了摇头:“两者根本没有可比性。”

    丁若兮听闻,误以为这篇《马说》不如刚才司马老师那篇序文,哪知武专家又补充了句:

    “司马老师那篇文章称得上优秀二字,但这篇《马说》完全是奔着千古名篇去的。”

    “什么?”丁若兮立马倒吸一口凉气,美眸睁大,俏脸满是不可思议,她万万没想到这位武专家竟然给出如此“恐怖”的评价。

    而一旁那位编辑也被他这句话“吓”的目瞪口呆,他没想到自己竟然能有一天审稿审出“千古名篇”来。

    过了好半天,丁若兮终于恢复正常,有些为难道:“武老师,那这次征文比赛的头名该怎么定?”

    “怎么定?这篇《马说》一出,还有悬念吗?”

    “可是司马老师那边万一……”

    原本这次征文就是华国作协牵头邀请这位司马这位文坛大佬,甚至连武专家都是作协派来的,而不论是出版社还是司马本人,都已经将这次头名纳入囊中。

    如今冷不丁出现一篇“千古名篇”,丁若兮担心司马一旦得知自己“落榜”会不会觉得不公平,甚至对繁华出版社不满。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专家自然是明白这位美女老板的意思,不过他对此根本不在意,挥挥手道:

    “大胆将头名公布出去吧!如果我们暗箱操作,后期被他知道有《马说》这篇文章,估计那老头真的上门找我们拼命!”

    “好吧!那我就安排人在微博公布这一消息吧!”

    武专家点点头,忽然又低头身旁编辑道:“这位大家叫什么名字?有吗?”

    “江……江东子弟!”

    “江东子弟?”听着这个奇怪的名字,武专家再次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