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三十四章:辕门之前

第三十四章:辕门之前

    弘农侯刚到雁门关就“病”倒了,这将守护雁门关的韩功吓了一跳,他急急忙忙跑到馆驿探视,却吃了一个闭门羹。戏志才委婉的告诉他,刘备因为病体困乏,此刻正在熟睡,请他晚些再来。忧心忡忡的韩功要找大夫来为刘备诊治,戏志才便告诉他,徐晃一大早就已经去了代县找大夫了,大概晚上就能回来。

    为了安抚韩功,戏志才稍微透漏出刘备的“病”是因为舟车劳顿累出来的,只要休息两日就好。戏志才最后还提醒韩功,与鲜卑的和谈挪到三日后进行,这正是刘备听从韩功建议的一个做法。

    韩功隐隐约约觉得刘备的病有诈,不过他很快就肯定了自己的推测,因为兵营里来报,说随同弘农侯前来的士兵已经离营而出,在军营以北大约三里左右的地方建起新营,而所用的物资全都是从雁门关府库中急调出来的。本来府管还想推托一下,不料对方那个叫做赵云的年轻将军拿出了符节。按照汉制,符节和黄钺是加重将帅权力的标志,持有符节的人有总统诸军的大权。这件事又把韩功弄的头疼不已,却又不好发作,只能强忍了这口气。

    三日之后,前往晋阳求援的徐晃带领四千兵马赶了回来,同时刘虞还派了校尉邓悦率领五千兵马在太原以东,一日之内就可到达雁门。

    “韩功此番计划落空,必深恨君侯,君侯明日出关,须留下一位将军守雁门。”戏志才听完徐晃的话,笑着对刘备说道。

    “此事我已安排定了,便留子龙在此,随我前来的千名士卒可留下七百人,再分拨一千晋阳兵马俱与子龙。公明率领三千兵马驻扎于雁门关之东,与太原驻军遥相呼应。我只带三百健卒,与戏先生及云长前去鲜卑大营。”

    对于留守的人选,说句实话,无论是关羽、赵云还是徐晃都足以应付雁门可能发生的任何事,毕竟对手只是一个区区的韩功而已。不过刘备想到关羽和自己的关系还没有徐晃与赵云两人来得深厚,这次出使正好是个机会。

    “主公留云在此,子龙绝无异意,只是主公只带三百兵马前去,若是鲜卑忽然发难,只怕三百人不敷支用?”

    没等刘备说话,关羽傲然答道,“关某当一力维护君侯周全,子龙大可放心。”

    戏志才与徐晃微微皱眉,却不好说话,只看着刘备。

    刘备知道关羽向来傲气,所以对他这么说倒也并不奇怪,当下哈哈笑道,“此事不必担心,眼下已近十二月,将入隆冬,鲜卑在雁门关外必无重兵。此时太原兵马置于雁门之南,而公明引兵于北,鲜卑必然疑惧。若是鲜卑有心对我不利,可用之策无非席间设伏,云长武艺非凡,定可保我平安。”

    刘备这么一说,屋内再没谁有异议,不过刘备看的出来,徐晃对刘备如此信任关羽还是有些看法。

    **

    《吕氏春秋》、《淮南子》都称“天下九塞,句注其一”,而古句注就是雁门。根据书上的说法,雁门关外的“代山高峻,鸟飞不越,中有一缺,其形如门,鸿雁往来,因以名焉。”因为地势极险,所以汉武帝初年已置雁门关,以防匈奴南侵。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大雪之后的雁门关下,刘备回首看向雄峻的关塞,不由想到自己这一次出关到底有几分把握可以回来。想到这里,刘备转脸看看身旁的关羽,只见他面沉似水,似乎根本没有把这次出关可能碰上的危险放在心上。

    “君侯,”戏志才策马赶到刘备身旁,“君侯可曾想到鲜卑将谈何事?”

    刘备嘴角上扬,笑着说道,“鲜卑数年来皆向我大汉用兵,尤以右北平一带烽烟不绝。不过除却张滔那一仗之外,鲜卑始终不曾捞到半点好处。战局中拿不到,鲜卑自然想在和谈中拿到一些。依我看来,鲜卑无非想我朝把代县以北之地给他们。”

    戏志才点点头,“君侯所见极是,不知君侯将如何处之?”

    “如何处之?”刘备心想“我现在不过是灵帝扔给鲜卑的一块肉而已。”想到这里,他微笑变做苦笑,“陛下此次未谈已先示弱,鲜卑上风已占,备实无良策。”

    “陛下此次未谈已先示弱?”戏志才没有明白刘备说的意思,“君侯何出此言?”

    “鲜卑不过一个藩属,自建武十七年光武帝遣大将祭彤大败鲜卑、赤三乌桓与匈奴联兵之后便向我朝称臣。奈何我大汉在这数十年间国势衰落,鲜卑便因时而起,屡犯北疆,此次和谈居然以国书上奏,要求我大汉遣宗亲与其和谈,分明有与我大汉平起平坐的意思。不想陛下一时失察,竟果如鲜卑之请,派我前来,这不啻已比鲜卑低了一筹。”

    戏志才忽然笑了起来,“君侯于路拖延时日,不但使将士得以操练,还拖疲了鲜卑议谈的骄气,可谓一举两得,”接着凑到刘备耳边低声道,“更妙的还在以云长相陪。云长心气甚高,少时与和连会面,君侯何妨借云长之力以消和连气势?”

    “戏志才不愧是天下奇才。”刘备不由心中暗赞,他的这个打算居然也能被戏志才看穿,而仅仅是因为他说出了此次和谈的难处。

    “以先生之见,备当如何用之。”既然两个人心照不宣,索性开诚布公的讨论,当然,这种开诚布公还是两个人之间的。

    “和连既是鲜卑大汗檀石槐的嫡子,想必身旁颇多骁勇负力之徒,以云长武艺,此辈难为谯类。若是和连要派手下兵将宴前演武,君侯正可以云长抵之,此其一也。君侯还可知会云长自由言语,不必顾忌,如此和连必怒,君侯可任云长放手搏杀和连武士,以此可镇之。”

    “放手搏杀和连武士?”刘备被戏志才的话吓了一跳,“此为和谈之局,若依先生之言,诚恐局面不堪收拾。”

    戏志才笑了起来,“君侯可知道塞外诸族最重何等人?”

    “塞外诸族皆重英雄。”刘备想也不想的回答道。

    “正是,当日‘飞将军’李广,‘壮侯’赵允国皆为塞外诸族所敬畏,只因二者皆有服人之处。君侯今有云长在此,何妨一试?”

    刘备心中暗自盘算眼前的情况,鲜卑已经摸清楚了灵帝没有主见的个性,谈判上很难占到便宜,如果谈的结果对大汉不利,那么即便他能回到洛阳,到时候灵帝以辱国之名对他入罪,恐怕朝廷中的大臣很难为他开脱。与其这样,按照戏志才所说的方法或许倒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只是云长尚是白身……”刘备想说关羽以这样的身份在席上说话有些不妥当。

    “君侯既有符节,当可临机任命。不过志才倒以为云长白身为好。”

    “这又为何?”刘备奇道。

    “君侯此番与鲜卑大汗嫡子雁门和谈,不论成与不成,总是一件大事。云长此次席间演武,日后海内必然尽知。志才不惧其他,只惧天子对君侯再生忌惮之心……”

    刘备这才明白过来,不由回头向关羽看去,却见关羽正加手于额,目视远处。见刘备回身看来,关羽微一颔首道,“君侯,前方已见鲜卑大旗,我们快到了。”

    “哦?”刘备扭头看去,果然在前方已隐约可见旗帜飘扬。

    “君侯可壮我大汉声威。”戏志才大笑道。

    “先生有何良策?”刘备知道戏志才已有了主意。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戏志才说完又是一笑。

    “先生之意甚好,”刘备会过意来,戏志才是要士兵们扬声齐唱。这种唱军歌的方式对于激励士气非常简洁,却也非常有效。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很快,汉军队伍中响起了整齐的歌调。

    辕门在望。

    辕门内,前来迎接的和连与鲜卑将官们目瞪口呆的看着唱着《北风》的三百名士气高昂的汉军将士。他们原以为在这种严寒天气下赶来的汉军即便不是狼狈不堪,恐怕也多半面目青紫,却没想到看到的居然是这样的一幕。

    云长回头做了一个手势,歌声倏然停止,再次让和连心头一颤,他清楚的认识到,这次来的这个汉朝使者不是什么易与之辈,只看他手下的兵将如此表现就可见其一斑。

    “汉弘农侯刘备速来参见和连殿下。”鲜卑营内,唱礼官大声说道。话音刚落,顿时两边哗然。和连暗道不好,这个唱礼官原本是他安排了给刘备一个下马威的,但是现在看到汉军的表现之后,只怕要自取其辱了。

    想到这里,和连不由一阵后悔。

    刚刚下马的刘备一怔,转身在关羽耳边低声说了一句。接着关羽一笑,大声喝道,“藩属鲜卑下臣和连速接天使进帐。”

    更大的喧哗声响了起来,刚才一脸愤愤之色的汉军笑逐颜开,鲜卑士兵一齐勃然变色,几个鲜卑将官甚至拔刀在手,看样子是想上前拼命。

    **

    各位书友如果觉得刀子写的还行,就请高抬贵手,点点推荐票吧,刀子拜谢!

    另外,我希望个别读者注意一下语言,如果对我有意见可以提,但是不要辱骂其他作者和读者。我在这里很严肃的说一次,只要让我看到这种读者,不管是谁都直接禁言。

    希望大家共同维护一个好的读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