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我是刘备 » 第五十八章:何进发檄

第五十八章:何进发檄

    对于陈留王被救走一事,何后先是大发了一通脾气,之后便惴惴不安,每天都在椒房殿中自言自语,不过十来日的工夫就瘦得形销骨立。

    因为百官惊阙,灵帝在驾崩前没有能对这个皇后做出一个去留的安排,而现在身份置换,皇后变成了太后,当初拼死维护皇后的大臣们却都在有意无意的回避椒房殿的一切事情。

    六月末的洛阳,天气热得让人恨不得成天的浸泡在冰水里,不过炎热的天气并没有影响到京城的百姓们议论一个还不满月的婴儿的兴趣,这个婴儿在一天之内经历着出生、父死母亡、封陈留王、登上帝位的巨大人生起落,让百姓们既唏嘘不已,也忧心忡忡,甚至在京师中还流传着一种传言:这个小皇帝的命太硬了,克父克母,将来必定要克国。

    流言似乎很快就得到了应验,七月中旬,大将军何进在并州发出《伐司隶檄》,相隔没有几天,河东太守董卓、南皮太守袁绍、南阳太守袁术、徐州刺史刘焉,荆州刺史刘表、山阳太守袁遗同时宣布起兵讨伐京畿叛臣刘备、王允、荀爽等人,一时间天下震动,司隶境内惶惶不安。

    **

    京师,刘备府邸。

    “你们看看,满纸胡柴。”荀爽气愤的将抄送来的《伐司隶檄》掷在几上。

    “慈明何须动怒,”王允笑呵呵的拿起那张檄文,“......司徒王允因循悠忽,苟且目前,无寸功于社稷,然惘食汉黍......太尉桥玄其德寥薄,军治不臻,乃恬颜高位......司空荀爽因习懒惰,目不识人,屡逆国体......慈明,你的罪名竟比我等都轻些。”

    “司徒还笑得出来!”荀爽鼻子重重的哼了一声,“说得我等都是乱臣贼子,将来不免饱受万民之讥、百代之讽。”

    王允却没有理会他,只顾继续念了下去,“当罪者莫甚于汝南公刘备,其性凉廉,本无懿德,虽承嗣于宗室,实无祖之谟烈,罔顾纲常,先帝屡意罢黜......”

    “句句诛心,”一直闭着眼睛静听的桥玄冷冷的开口道,“何进总算费了点心机。”

    “何止一点心机,”王允摇头道,“河东董卓、南皮袁绍、南阳袁术、徐州刘焉,荆州刘表、山阳袁遗,再加上并州何进,一共七路兵马,没有一路是省油的灯,也难为何进短短的一个月里做得出这一件大事。”

    “司徒说得还少了些,”桥玄摆了摆手,“何进这七路兵马大有名堂。”

    “什么名堂?”荀爽和王允一起惊异的看着桥玄。

    “京畿虽藏富天下,却向少粮草,由此常需南阳、汉中、扶风供给,眼下南阳袁术绝我粮路,则不但南路断粮,而江东之粮也不得由西路运至京畿,而东路断于徐州,由是我等一筹莫展。再看扶风一路,却被断于河东一郡,董卓素来知兵,帐下又有良将,不可轻辱。我等唯可获粮之地乃在汉中,不过眼下长安城却在大司农袁槐之手,他虽未起兵响应,只怕也只在朝夕之间。”

    王允和荀爽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桥玄根本不给两人喘息之机,接着又说道,“袁家一门四世三公,袁槐曾为太尉,也是知兵之人,门生故吏满于天下,若是他再起兵响应,只怕后果难料。更可虑者,前番袁绍于疫时出使乌桓施恩布德,便无北顾之忧,更可得乌桓良马无数,京畿精骑之优势已荡然无存。不过这些都还不是最让我头疼的地方。”

    “公祖最担心什么?”王允急问。

    “某之深忧者,乃在大皇子。”桥玄忧形于色的叹了口气,“据言南皮太守袁绍颇有智计,若不是他早去南皮,当日先帝驾崩之时,何遂高也不至于一败涂地。若是袁绍四处宣扬大皇子德如扶苏,只怕河北民心不复。”

    王允紧锁眉头道,“此事大有可能,我也听闻此人初到南皮便四处访贤,帐下已有数员虎将,其中有颜良、文丑二人尤为了得。”

    “还有淳于琼和鞠义,去年袁绍为了这四人,向朝廷连续上了三份奏章,要任这四人为校尉。”桥玄补充道。

    “何进手下有何人?”荀爽问道。

    “想打擒贼擒王的主意?”桥玄看了荀爽一眼,“听说并州有两员将十分了得,一名吕布,一名高顺,都是并州刺史高颖的爱将。有大皇子坐镇,高颖早已没有分寸。”

    桥玄一通话说完,王允和荀爽两人面面相觑,“依公祖之言,难道我等自缚出城不成?”荀爽重重哼了一声。

    “那倒不是,”桥玄笑了笑,“玄德与皇甫将军一大早就出门,看他二人神色倒好象若无其事,不知道是否已有破敌之计,我等还是等他们回来再商议此事为好。”说完,桥玄双眼一闭,又做他的养气工夫了。

    王允和荀爽对看了一眼,摇了摇头,苦笑不已。

    **

    对刘备和皇甫嵩是否有破敌之策一事,桥玄的猜测只对了一半。

    由于小皇帝刘协根本不能理事,朝廷的大小官员只能一如从前,而三公的责任相对而言就特别的重些,需要管理所有的政务,槐里侯皇甫嵩和都亭侯朱儁则负责军务,刘备代署玺印,不过要受朝臣的节制。

    这种安排在一个月之内没有出过什么大的差错,不过《伐司隶檄》的出现立刻将朝廷平静的局面完全打破,不少朝臣开始“抱病”不出,一副隔岸观火的样子,让刘备十分头疼。让刘备更头疼的是京师居然乏粮,这显然大出刘备的意料之外。为了解决这件事,刘备一大早就拉着皇甫嵩开始忙活了。

    刘备首先找的人是曹操。

    刘备找曹操的原因很简单,他记得在二十一世纪看《三国演义》时,书里写到曹操干了一件事,募民屯田。

    “汝南公来此何事?”见刘备和皇甫嵩同时“大驾光临”他的北部尉治所,曹操不由大感惊异。

    “此番是想请孟德做一件事,”刘备也不转弯抹角,“孟德素富才干,备意请孟德为大司农,为京畿屯田,不知孟德意下如何?”

    “据操所知,大司农袁槐现在长安,何以又任操为此职?”曹操并没有因为忽然得到提拔而高兴,反是疑惑的问道。

    “实不相瞒,京畿之内甚为乏粮。”刘备毫不避忌的说道。

    曹操眼皮一跳,不置可否的“哦”了一声。

    “孟德意下如何?”皇甫嵩发现吃不透曹操的意思,忍不住问道。

    “若操愿为,则大司农袁槐又当如何?”曹操话题一转。

    “到底城府非同一般,”刘备心中暗赞道,当下毫不迟疑的说道,“朝廷有意任袁槐为太傅,请其即刻入京。”

    曹操不禁仰首大笑起来,笑完说道,“玄德以为袁司农肯奉诏否?”

    刘备心中一凛,知道曹操已经知道他们诱袁槐入京,使南阳太守袁术和南皮太守袁绍投鼠忌器,借机分化瓦解七路大军的想法,甚至很有可能猜到了这么做的另一层意思,那就是拉拢南阳太守袁术,使南路的粮道打通,舒解一下眼前的压力。他心念电转,知道既然用曹操就得绝对信任曹操,立刻摇头道,“备并无把握。”

    曹操以赞许的眼光看了看刘备,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此书乃是今早有人秘送至曹某府上,玄德不妨一看。”

    刘备转手接过,也不打开,又还给曹操,笑着说道,“备已看过了。”

    曹操一愣,旋即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天下皆道玄德以非忠厚而善做伪,我以为玄德乃真忠厚。”

    刘备笑道,“天下或不知孟德之胸襟,我以为孟德之胸襟在天下。”

    两人四目交投,都是会心一笑。

    “玄德若要诱袁槐入京,操以为绝不可为,倒是京畿屯田之事大可商榷,操以为若要屯田,许县、弘农之地俱佳,玄德何妨以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及检括户籍五法屯之,如此民心可安。”

    刘备点头道,“孟德之言甚合我心,不过眼下屯田不过来岁之计,今年虽有新收之粮,然只敷一年用度,却不足征战之用,孟德以为当如何处之?”

    “此事甚易尔,”曹操漫不经心的说道,“玄德虽知南路粮道断绝,不知玄德是否知守南路之人如何?”

    “断我南路粮道之人乃南阳太守袁术,此人手下颇有一些骁勇之将。”刘备答道。

    曹操冷哼一声,“在操看来,此人不过冢中枯骨尔。操愿去大司农一职,只以亲卫及守北城之兵五千前往南阳破之,不知玄德可放心我去?”

    刘备心里飞快的过了一下:从眼下的情况来看,用曹操的好处显然比不用曹操的好处大得多。曹操如果有心要离开京畿,加入到讨伐他们的行列中,那么自己除非立即下手诛杀曹操才可能有用,不过北城的士兵只怕立刻会激起哗变。更重要的是,曹操如果加入自己的这一方,那么最大的好处就是少了一个极难战胜的敌人。

    当然,如果曹操当真是有心奉刘辩为君,那么刘备的同意就是放虎归山。

    刘备还没有回答,却听一旁的皇甫嵩问道,“孟德可知南阳兵马有几何?”

    “南阳郡有三十七城,百姓当不下百万,兵更过十万之众。”曹操淡淡一笑,“此事操已尽知矣。”

    “五千破十万,孟德莫非戏言?”皇甫嵩眉毛快拧到一块去了。他没想到刘备一大早拉他来见这么一个孟浪轻狂的人,心里极是不快。

    刘备把皇甫嵩的神色看在眼里,知道就算他愿意让曹操带兵,也还得说服皇甫嵩才行,于是赶紧向曹操微一摇头,曹操知意的笑笑,也就没回皇甫嵩的问话。

    “我等今日先告辞,明早定有答复。”刘备一拱手,拖起皇甫嵩向外就走。

    曹操也拱起手,却没有放下去,眼中闪着兴奋的光芒,嘴角边露出一丝笑意,“这个刘玄德,还真是不简单。”

    **

    刀子谢谢订阅的读者,还请大家如果有月票,并且觉得给刀子值得,那就更加谢谢了。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起点中文网,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