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一个癫痫女孩的自述 » 第56章:放羊……

第56章:放羊……

    如果我的未来是这样,我宁可终身不嫁。是啊,我不得不承认,自己身子弱,是个麻烦。那时我就在想,“我以后会结婚吗?”如果我真的爱上一个人,肯定不愿意成为他的麻烦,变成他未来道路上的包袱,我不会嫁的。可如果嫁给一个我不喜欢,对我也没有感情的人,那只会成为一个笑话,导致两个人的悲剧。

    当时的自己,就是这样想的,我不愿意嫁给自己不爱的人。更不愿意,成为自己所爱的人的包袱。

    “妈妈,你说,我以后会嫁人吗?如果我爱一个人,定不愿意成为他的包袱与绊脚石。可如果我不爱一个人,我定不会嫁给他,这样对他也不公平。”这是我高中时对妈妈说的话,是以那种稚嫩,略带提问的语气说的。

    妈妈说:“咦,你瞎想啥着那?我养的女儿差啥。就我们家,在当地也算是中上,哪可能嫁不出去,娶了你是那小子的福气,你也别瞎给别人说你的病,也别看清你自己。爸妈会为你创造更好的条件的。”妈妈就是这样说的。

    我知道,自打我病了后,爸妈比以前更加拼命赚钱了。他们想治好我的病,也想为我创造很好的未来。

    听了妈妈的话,我笑了,毕竟我从来没有看清过我自己。反而很自恋,自己认为自己能做到的事,一般都可以。自己的胆量与看问题的眼光,比大多数男生都要好。胆子大,但也不缺乏女生的细腻,观察问题也是仔细的很。

    (在这,我想插个题外话,像大家安利一个脱口秀节目,江苏卫视,每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半个小时的节目《杂志天下》。每天中午回到家,刚好吃饭的半个小时在播。我大约从高一就开始看,以前午饭都是少儿频道,高中自己成长了不少,不在是每天看动画片里。至今我有时间也会看一看,这个节目内容广博,讲的都是一些当下发生的实事。

    对于学习繁忙的高中生,是最合适的。高中,没多少时间看报纸,看杂志,看课外书,些作文就没什么素材。杂志天下主持人所讲的内容,很多点都可以用在你写的作文来。而我杂志天下讲的比较广,中国政治,文化,娱乐圈都讲,还会讲一些外国的热点,非常不错的节目。我最喜欢的,还是它的开头一句话。“它可以给你高度,也可以给你力度,但最重要的是,它可以给你角度。”

    我喜欢这句话,或许我乐观积极分子的生活态度,也受到这个节目的一丢丢影响,让年幼的我在看很多问题时,总能做到多角度考虑问题,看问题也能看的广一些,心也很大,大大咧咧,像一个男生,一点也不像一个的女生。如果有学生看到我的这段话,不妨去看看,每天就半个小时,能增长不少见识。或许也是这个原因,即便高中前没买过手机,我也不曾与社会脱节,反而比大多数学生,更有见识与想法。)

    打那次之后,我就一直过着百无聊赖的日子。原本想法和一般的高中生一样,要考上大学,而老师的话,却让我的精神寄托,化为乌有。没心思读书,就喜欢看一些杂书,一些短篇文章。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人为什么活着。”听上去可能有些搞笑,可高一的我,就已经在思考这个问题了。而且那时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已经抛出了自己,我不是以一个病人的身份思考怎么活下去。而是以一个平凡人的角度来思考。

    文学是个好定西,一个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却永远不曾被淘汰。不同时代的文学,有不同的特色,文字所反映的,是不同的时代背景,人文文化。但在不同时代,那些被称为名著的,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有意无意反应人性。

    对那时的自己来说,可谓越读书,越迷茫。好的文学是反应人性的,而人的本性都是自私的。文章中明里暗里透露着这个世界的本质,以及人性的丑恶。欲求不满而不断追逐远方,却在追逐中迷失自我,变得自私而又唯利是图。每次看到这样的文章,都自行回避,读的多了,不好。心里明白,就好。

    大约是那个时候,我看到一篇文章,大约是这样的。

    一个大城市的男子,到山区游玩。他去的那个地方相对贫瘠,经济落后。他就那样走着,遇到一个放羊的小孩,他就上前与那小男孩聊天。

    “这些羊都是你的,你为什么要放羊?”

    小男孩:为了赚钱。

    “那你为什么要赚钱?”

    小男孩:有了钱以后就可以娶媳妇。

    “那你为什么要娶媳妇。”

    小男孩:为了生孩子。

    “那你为什么要生孩子?”

    小男孩:放羊。

    当看到小男孩说出放羊的时候,我心中小小的一震。一个短短的故事,却反映着大多数人的一生。“人们一出生,就哭着来到这个世界,六岁之前可以傻傻的快乐着,可一上学,就开始有了对比。然后一直就是念书,学习。大学毕业后,开始工作,结婚,生孩子,养孩子,自己慢慢变老。回看人的一生,似乎就是这样无尽循环着,没有任何意义。”

    那,人为什么还要活着呢?

    打那之后,我就一直被这个问题困扰,想要找出答案。而且以从自己一个病人的身份超脱出来,站在普通人的角度来思考这个哲学问题。无从解答,也无从查询。

    那时的自己虽然被困扰了,但并没有像第一个初三那样,觉得人生无意义,也没有想过去死。相反的,反而自己倔强的性子,逼迫自己,一定要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既然没办法像平凡人一样,那就不去强求什么,顺其自然。

    我的大脑在不断思考,生活还在继续。我越来越喜欢观察了,观察身边的人与事,观察电视剧或者纪录片中的各种故事。细细品味她们的言谈举止,从他们的表情与言语中探索人生与人性。第一个被我无情拆穿的,是我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