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之季汉阿斗 »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野望!

第一百三十六章 野望!

    长安-未央宫-宣室

    看着武威发来的奏疏,诸葛亮是摇头苦笑,这个游楚啊,还真是伶俐之人,连削带打,把这凉州的豪族折腾个不善。

    尚书省弹劾他的奏疏,都摞成一座小山了。骂他的人,没有一千,也有八百。

    不过,这八千六郡儿郎倒是难得,交给凉公稍加锤炼,必是一支劲旅。

    一旁的右仆射-蒋琬也是随声附和,丞相所言极是,凉公爱兵,一得这八千儿郎,便宝贝的不行,把他们都编入中军的铁骑,当做中坚力量使用。

    可拾掇盆栽的刘禅却只是轻笑,打压也好,把六郡子弟编入军中也罢,都不过是整治他们手段。他们啊,都是被魏国的九品中正制惯坏了,给点教训也好。

    年后就要开恩科了,雍、凉二州的士族却很不以为然,觉得刘禅会像在蜀中一样,撒下大笔的“赐进士出身”,安抚他们,让他们的子弟都有官做。

    但他们想错了,时过境迁了!汉室不在是蜀中那孱弱的一隅的小国,刘禅也不是那个初继大统的青葱天子了。

    这天下,他要,这万民士族,也必须臣服。他可以给他们官做,也可以让他们什么都不是,反正他们还没有成为树大根深的门阀世族,抹掉了也不会掀起什么浪花。

    对现在的刘禅来说,士族就是他手中的盆栽,怎么修剪,如何取舍,都得由他手中的剪子施为,什么是适合留下来的,他说了算。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有名臣猛将靠出身的?

    “大争之世,贤良不问出身,谁能助朕一统天下,助朕缔造一国盛世,朕就允他一世荣华!”

    “朕已经下旨给了礼部,明春的进士名额增加一倍。我们的底盘越大,朕越觉得人不够用啊!”

    科举是好事,自收复长安以来,朝廷还没有腾出时间开科取士,人才嘛,多多益善,诸葛亮和蒋琬都没有什么意见。

    但明春科举恐怕是要在战争中渡过了,益州大熟,雍凉的庄稼长势也不错,再加上并州、襄阳、南阳、建平、武陵等地也无干旱,军粮肯定是有着落了。

    诸葛亮的想法是,让马超在明年开春前,结束西域的战事,朝廷随即向河北用兵,最低限度拿下另一半的并州,冀州。

    一旦拿到这二州,河北震动,早有自立之心的燕王曹宇,还能不抓住这个机会,领麾下的幽州、辽东勒兵自立?

    剩下,孤悬的青州,则挥可下。如此,魏国则再无稳固的后方。

    当然,在这过程中,魏国必向我潼关、南阳、襄阳一线发动强势的反攻。诸葛亮以为交给太尉徐庶统一节制兵马,以魏延、李恢为副,组织防御。

    “丞相,此次并冀会战,你要用多少人马?”

    这话也是刘禅要问得,提前半年准备,作战的目标如此之大,自然是要兴师动众的。

    而诸葛亮则伸出四根手指,淡淡说道:“四十万!”

    除却各处守军外,他这次要调动汉境之内所有都尉府,并在雍凉二州征兆大批善骑射者入伍。这一次,他就要将以黄河为线,将魏国懒腰斩断。

    蒋琬搓了搓手:“那两国缔结的非交战区呢?”

    汉魏之间,所谓的非交战区,就是抵御胡族入侵的关隘,根据两国缔结的文书,此区域中的军队,不受交战的限制,亦不可纳入攻击范围。

    虽然是敌国,但天子出口成宪,岂能失信于天下?

    关于这个,诸葛亮也是想过的。非交战区的魏军,是为华夏戍边的,汉室自然不能出尔反尔。

    对他们,诸葛亮给两条路选:其一,将防区关隘让给汉军,汉军保证礼送出境,不扣押一人一马。其二,抵死不从,则视同与交战区的魏军一般,予以重兵打击。

    先礼后兵,礼数到了,天下人自然没有理由诟病圣人的信誉。这并不作战期间,最大的障碍,最大障碍是田豫,留着他,曹宇就不可能掌握幽州。

    诸葛亮有上下两策,上策:待并州战事结束后,派人接触田豫,动之以情,晓之于理,毕竟是先帝的故人,与汉室有些渊源,未必没有希望策反。

    下策:简单一些,就是让绣衣使者杀掉他,一了百了。听闻绣衣使者有一名剑客名为韩龙,精于刺杀之事。诸葛亮也承认这么做,是有些不厚道,但为了大汉的基业,也就顾不得了。

    “田豫,田国让!的确是个难缠的对手。”

    刘禅想了一会,随口问道:“朕听说,他与大将军赵云,是刎颈之交!”

    这话不假,田豫初随先帝,为赡养老母回乡,母亡之后随公孙瓒,与赵云一同在效力军前。后曹操攻略河北,其劝说鲜于辅与之共投曹营。

    田豫常年镇守曹魏北疆,从征代郡乌桓、斩骨进、破轲比能,多有功勋;也曾参与对东吴的作战,在成山斩杀周贺,于新城击败过孙权。

    官至持节护匈奴中郎将,加官振威将军,太中大夫,封长乐亭侯,有一子田彭祖。

    田豫生活俭朴清贫,给他的赏赐都分发给部下将士。每次胡人给他个人送来礼品,都登记好收入官府,从不拿到家里,因此他家中常常贫困。

    他虽然性情孤傲,与他人很少来往,但人们都很看重他的气节。连先帝都曾感叹: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

    也就是因为,田豫其人非金银可动其心,所以诸葛亮才出下策,若是不能招降,则杀之。英才再好,不能为我所用,也是枉然不是。

    “其他的事,相父看着办就行。至于,田豫,朕还有问问大将军!”

    田豫与牵招毕竟不一样的,他的手上没有汉军的血,这一点非常重要,而且还是其在北疆威名赫赫,有他在胡人就不敢南下牧民。

    于公于私,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反正,需要等到并州之战结束,不要急,他问问赵云,有什么万全之策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