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72章 此地名唤卧驴岗

第72章 此地名唤卧驴岗

    上蔡城北三十里处,有一地名为卧驴岗,岗上住了一位隐士,名为蔡赐。

    蔡赐,本事楚臣,为房邑之君。

    秦灭楚之后,他便弃官归隐,回到了老家上蔡。

    每日嬉戏于山林之间,放浪于草莽之中。

    他临溪建了一座豪华的“乡村小别野”,以读书写诗为乐,长以田单自比。

    田单,乃是战国时期齐国的名将。

    当年,乐毅率军攻齐,连下七十城,齐国只剩下了只有莒、即墨二城。

    对,乐毅就是那个诸葛村夫的偶像,他每每以此人自比。

    当时,齐国可谓处于了危急存亡之秋。

    正所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田单在这种极其不利的情况下,正谋奇谋频出,“始如处女,后如脱兔”,一举收复了全部失地。

    田单之勇智,乃是战国当时第一流的存在。

    如今,蔡赐以田单自比,自然是自夸才华出众,同时表达了想要复兴楚国的志向。

    泉林的生活,并没有磨去他的棱角,他始终野心勃勃,不过是守时待变罢了。

    他的初心不改,无论过了多少年,他都还是楚国的房君,而不是大秦的山野村夫!

    自从陈胜造反的消息传来,他可谓喜出望外,一直密切的关注着战局的发展。

    人逢喜事胃口好,他现在每顿都能多吃两个菜,多喝二两酒。

    复楚有望,如何能不高兴呢?

    后来,陈胜一路攻城略地,来到了陈县,声势之大,为秦并天下以来所未见。

    蔡赐仔细的分析了局势之后,断定陈胜支的义军能够成事。

    因此,他果断的选择了前去投奔陈胜。

    临走之前,他烧毁了自己的度假别墅,并嘱咐道:“我此行若是失败,就将我葬在此方山林之下,旁建一座茅庐足矣。”

    志士出山,不死不归!

    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再无疯狂就真的要死了。

    如果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他希望自己是死在复楚的路上。

    十几年前秦灭楚,十几年后的今天,楚能复国灭秦否?

    身后是漫天的火光,他骑在那头紫蹄白花大青驴之上,恍若一个冲锋的战士。

    身边,只有一个童仆跟随。

    蔡赐的声音随风飘荡,最后一次响彻在这片草木旺盛的土地山岗上。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冢,田僵古冶子。力能开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而紫蹄白花的大青驴,也永远离开了所它熟悉的卧驴岗。

    可它却没有丝毫的不舍,天涯何处无芳草?

    ......

    “什么,房君来了?”

    营帐之内,听到这个消息,陈胜狂喜。

    房君之名,在这片土地上,谁人不知哪怕不晓?

    他本就地位尊贵,是楚国的权贵。

    楚灭之后,他归隐山林,自称楚之遗民,拒绝了秦人的封赏。

    既不造反,也不出仕,这大概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了吧。

    因此,房君蔡赐的声望水涨船高,俨然成了一方圣贤。

    陈胜造反之后,虽然屡屡得胜,队伍中人数也越来越多,但大部分都是亡命之徒。

    昔日楚国的官吏贵族,一个都没有。

    如今房君前来投奔,无疑是对他的认可。

    就像打开了一个口子,以后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前来投奔的。

    公元前三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

    营帐之内,房君蔡赐左向而坐,楚人上左,这是陈胜对他的尊重和恩待。

    寒暄过后,二人谈起了目前的形势。

    陈胜叹了一口气,将赵佗的强悍和盘托出,丝毫不掩饰自己目前的忧虑。

    房君蔡赐听后,轻轻点了点头,

    “赵佗之人,我也曾听说过,曾在南越之战中大放异彩。没想到,秦帝竟然将他派到这里。”

    “将军,赵佗虽然勇猛,但城内将少兵微,围城日久,早已经是人心惶惶了。依我看,要取此城,不必非要动用兵戈。”

    “哦?”陈胜的眉头一挑,拱手道,“请先生教我!”

    “我久居上蔡,早听过这陈王之名,不过是一个贪财好色无勇无谋的竖子吧了。要取陈城,须得从此人下手。”

    “我只需修书一封,陈说利害,诱骗弱智,保他纳城来降!”

    陈胜连说三个好字,道:“若能如此,先生便是此战的首功!”

    当天晚上,一封蔡赐的亲笔书信,就通过放归的俘虏,带进了城去,很快便出现在了陈王的桌案上。

    读完这封书信之后,向来没心没肺的陈王,竟然破天荒的失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