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77章 襄彊退位

第77章 襄彊退位

    楚王陈胜封葛婴为大司马,这实在是众人没有想到的。

    虽然葛婴现在是义军中唯一的方面大将,在东线战场屡立战功,其功绩有目共睹,

    但是,一个部下未经请示,就擅自立襄彊为楚王,这种行为毫无疑问是犯了大忌的。

    对于葛婴的上司陈胜来说,我把兵给你,让你去东线打仗,你反手就给我找了个爹?

    听起来,我陈胜怎么这么傻缺呢?

    在大家看来,陈胜不惩戒葛婴就已经是法外开恩了,哪有反而奖赏的道理。

    听到封葛婴为大司马的消息后,有的大臣感叹陈胜有大肚量,有的大臣感叹陈胜葛婴父子情深,有的感叹楚军的精诚团结。

    他们纷纷判断,葛婴收到消息之后,一定会第一时间杀掉伪楚王。

    随后葛婴回朝谢恩,父子二人和睦如初,上演一出父慈子孝的大戏。

    而楚军也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君明臣忠,局面大好啊!

    ......

    使者带着诏书返回了东城。

    之前,葛婴就是在这里拥立襄彊为楚王的,目前葛婴和襄彊就在这里。

    葛婴在番阳和吴芮交战,战事不利,加之九江王的援军赶到,葛婴不得不退守东城。

    由此可见,扶苏的分封制已经初见成效。

    有着这些兄弟们帮扶苏把着,东部各郡国的稳定性大幅提升,军队和官吏的战力意志也直线上升。

    在原本的历史中,吴芮见叛贼势大,几乎第一时间就叛秦,响应反贼了。

    这也是真实历史中,秦末大秦东部官吏的常态,屡见不鲜。

    不分封子弟,以藩屏秦,怎么抵抗秦末的战火?

    读历史要学会设身处地,大一统是新生的事物,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要是这时候郡县制这么好使,刘邦是疯了把大半个天下都分封出去,自己只留下十五个郡?

    话题撤回来,吴芮叛秦之后,势力不弱,在项羽刘邦两个阵营间反复横跳,汉朝建立之后更是被封为长沙王。

    鲸仙人愿称之为最强横跳之王。

    之后,刘邦编造名目,屠戮功臣,尤其是剪除异性诸侯王。

    总有那么几个朝代,开过功臣们的下场,就想“走狗”“良弓”一样,这里就不点名了,说的是谁,大家心里都清楚。

    反正我大秦干不出来这种事。

    西汉的异性诸侯王,几乎个个不得好死,唯一的例外就是这个吴芮。

    在“非刘不王”的大背景下,长沙王吴芮是九个异性诸侯王中唯一幸存下来的。

    不愧是最强横跳之王,竟然恐怖如斯!

    扶苏实行分封制之后,九江郡有着扶苏的弟弟九江王坐镇。

    九江王还是比较能干的,深受百姓和官吏们爱戴,这里离叛乱的中心很近,却异常的稳定。

    黔首们的情绪异常的安稳,并没有被临郡的叛乱所感染。

    虽然有少部分楚国余孽意图造反,但都被九江王以雷霆手腕镇压下去了。

    所以,葛婴之前在陈郡势如劈竹的军队,到了九江郡,却如同进入了泥沼一样,寸步难行,只攻占了几座边境小城。

    在这种秦强反贼弱的情况下,横跳之王吴芮自然是站在大秦这一边,痛打落水狗了。

    谁赢,他就帮谁,他这一生,算是把政治给玩明白了。

    ......

    此刻,退守东郡的葛婴,正听着使者的禀告。

    听到陈胜称王消息的时候,葛婴的脑子嗡的一声,他意识到自己闯祸了。

    好在使者后面的话,令他躁动的心重新安定了下来,“陈王并没有怪罪将军,并且册封将军为楚国大司马了。”

    葛婴点了点头,向西而拜,“义父带我恩重如山,葛婴粉身碎骨无以为报。”

    他转头对使者说道:“在拥立襄彊为楚王这件事,确实是我唐突了,应该事先请示义父的。快去告诉襄彊,让他该干啥干啥去吧,这不需要他了。”

    使者连忙阻止:“将军你怎么糊涂了,襄彊已经当过楚王了,他还甘心做一个破落贵族吗?军中之人都知道他是楚王,万一他趁机煽动叛乱怎么办?绝对不能放他离开。”

    葛婴挠了挠头,“还真是个麻烦事儿。要不把他带给义父,交给义父处置,你看如何?”

    使者点了点头,“如此甚好,最好大司马入朝谢恩的时候,把襄彊的人头作为贺礼献给陈王,以示大司马的忠臣。”

    葛婴摇了摇头:“因人之力而杀之,不仁,我怎么能做这种事情呢?”

    使者苦口婆心的劝说:“大司马如果不这样做,朝臣们会猜忌您的,陈王也会不信任您,这是取祸之道啊。”

    葛婴想了一下,还是执拗的说道:

    “若是没有襄彊的楚王室号召,咱们的战果不会如此辉煌。”

    “他是有功于楚国的,就这样杀了他,我心不安,楚国百姓们也不会答应的。”

    “传我命令,令襄彊随我一统前往陈县,此事情交给义父来定夺吧。”

    “让襄彊退位也就是了,我再向义父求情,让他在朝中做个小官,也能酬谢他的功劳了!”

    使者还是不甘心,连番的劝说,奈何葛婴心意已定,使者只好悻悻而归。

    第二天,葛婴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车马队伍前往陈县,使者也出现在了送别的队伍当中。

    他的表情肃穆,望着葛婴远去的背影,不由得叹息了一声:“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