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83章 东都洛阳

第83章 东都洛阳

    谁也没有想到,扶苏继位之后,仅仅一年的时间,大秦就陷入了严重的内忧外患之中。

    祖龙在时,有他给大秦遮风挡雨,天下还算安宁。

    可以说,他以一人之威,震慑四海,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马,六国遗民俯首称臣。

    去年七月祖龙死。

    扶苏继位之后,各项政策还算清明仁德。

    但相对于始皇帝,扶苏毕竟稚嫩,威望远不能和始皇帝相提并论。

    天下人皆以为幼主好欺,他们蠢蠢欲动。

    今年七月,仅仅一年之后,天下大乱。

    头曼匈奴重返漠南,向着大秦发起了全面战争,试图夺回原本属于他们的领地,这是外患。

    陈胜在大泽乡振臂一呼,天下骚动,旧贵族们揭竿而起,六国故地摇摇欲坠,这是内忧。

    面对这种情况,扶苏皇帝着实是头疼不已。

    原本的他,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图书管理员,他们上过战场,了解战争的途径就是各种书籍。

    各种战术、名将和经典战役信手拈来,但也仅限于和朋友吹牛打屁侃大山。

    也就是传说中的纸上谈兵还行,扶苏还厚颜无耻的自封为大秦第一理论军事家。

    现在战争骤起,他果断选择了过多的干预,交给手下的这些名将来处理。

    这些人都是青史留名的名将,扶苏要做的就是信任支持和不添乱。

    ......

    如今,大秦三面皆有战事。

    西面,匈奴人正在猛攻陇西郡和北地郡。

    这两郡都是大秦帝都的屏障,一旦被攻破,匈奴人的骑兵便可以长驱直入,直捣咸阳。

    扶苏将西线的战事,全部托付给了王离。

    目前,王离在西线战场打的有声有色,捷报频传,匈奴人不但没有占到便宜,反而损失了大量辎重人众。

    王离已经给扶苏上书,准备将数万骑出陇西,灭河西匈奴,封焉支山,为大秦开辟西方的土地了。

    扶苏只回复了一个字:“可!”

    西线的匈奴人竟然如此不堪一击,这是扶苏始料未及的。

    毕竟大名鼎鼎的冒顿就在西线,为匈奴右贤王。

    后来,扶苏才知道,匈奴左线战场的全面崩溃,和这位冒顿有着莫大的关系。

    他是在借用大秦的刀,斩杀自己的敌人,扫清日后的障碍。

    北线战场,是大秦和匈奴人的主战场。

    蒙恬和头曼单于这两位宿敌再一次的相遇了。

    头曼单于经历了几年的卧薪尝胆之后,终于下定决心南下攻秦。

    今天的雨水很高,牧草涨势非常好,草原上牛肥马壮,正是匈奴人战斗力最强的时候。

    匈奴人入侵,多在夏秋季节,且越是丰收,入侵的频率越高,规模越大。

    传统观点认为的,匈奴人是因为草原上冬天没有吃的东西才入侵的,很值得商榷。

    头曼单于的这次入侵,全无章法,军队在大秦和匈奴几千里的国境线上四处出击。

    长城沿线的边郡全线告急,谁也不知道他的主攻方向是哪里?

    秦军的统帅蒙恬,好像被头曼单于的乱拳打蒙了一下。

    军队调度缓慢,救援非常的不及时,致使匈奴人在多个地点穿塞而去。

    匈奴人在边郡为乱,到处烧杀抢掠,蒙恬竟不能制。

    已经有零星的匈奴人的骑兵,进入了内史地区,距离咸阳不过一二百了的距离了。

    此消息一出,朝中震动,弹劾蒙恬的奏章像雪花一样飞来。

    有的说蒙恬无能,不能保境安民,致使匈奴人在大秦的国土上为非作歹,生灵涂炭,蒙恬就该以死谢罪。

    有的说蒙恬暗藏鬼胎,可能私下和匈奴人达成了什么协议,不然他为何领军在外,四处游荡,对于匈奴人游而不击。

    有的说强烈要求换掉蒙恬,让老将王贲提领大军,出击匈奴。

    有的说必须让蒙恬尽快和匈奴人决战,关中附近的粮食已经全部运到前线了,关中乏食,支撑不了多久了。

    ......

    他们说的都有道理,相对于西部战场,蒙恬的表现真的可以用糟糕来形容了。

    两军狭路相逢,秦军处处被匈奴人压制,这种情况已经好多年没有出现过了。

    蒙恬肯定不是无能的将领,他这么做自然有他的道理。

    之前李信回报蒙恬这个疯狂的计划的时候,扶苏也被深深的震撼到了。

    他想用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胜,彻底解决大秦北部的祸患——匈奴人。

    用他的原话就是,“此战若胜,可保北方五十年的安安稳稳。”

    扶苏始终认为,在打匈奴这件事情上,永远可以相信蒙恬。

    他令人把这些弹劾蒙恬的奏章全部送去了蒙恬的军营,当着蒙恬的面付之一炬。

    他对于蒙恬的指示只有一句话:“北方之事,悉决于君。”

    短短八个字,搞得这位戎马半生的常胜将军眼泪纵横。

    ......

    剩下的就是东线战场了,这是扶苏已经布局了许久的战场,他亲自负责。

    扶苏带着中央军和禁卫军离开了关中,前往了他不久之前立为东都的洛阳。

    关中地方狭窄粮食太少了,不足以供养众多的人口。

    历史上,哪怕是和平年代,皇帝带着百官离开长安,“就食洛阳”的场景也没少发生过。

    更何况如今处于战争时期,粮食更不够吃了。

    西北缺粮,扶苏把仅剩的粮食都给了王离和蒙恬,期盼他们的攘外战争早获胜利。

    之后,他将坐镇洛阳,指挥东部战线的安内平乱战争。

    攘外安内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是扶苏的作风。

    不久之后,扶苏抵达了洛阳,无数的命令从这里发出。

    洛阳,自此和咸阳平起平坐,迎来了城市发展史上的高光时刻。

    至今,这里仍流传着许多扶苏皇帝的奇闻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