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190章 大决战

第190章 大决战

    匈奴头曼单于败于马邑,是此次秦匈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次战斗当时,匈奴人死伤不计其数,彻底丧失了和大秦相争的资本。

    从此,匈奴人的作战目标发生了变化,从占领大秦北方数郡变成了活着离开大秦。

    这场战争,从最终头曼单于的突然袭击开始,正式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随后,匈奴人突破了长城防线,在大秦的边郡上四处出击,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了累累罪行。

    在战争的初期,匈奴人因此发动战争的突然性和作战的灵活机动,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处于优势地位。

    这时候,大秦只能被动的防守反击,试图将捍卫长城防线或者将进入大秦领土的匈奴人驱除出大秦,最终全都以失败保重。

    蒙恬从此遭受了许多弹劾,认为他作战不利。

    昔日的英雄,遭受了许多黔首百姓的唾骂,俨然成了反派人物。

    后来,大秦内部爆发了严重的内乱,咸阳组织了大批秦军东出,前去平叛,没有办法再给蒙恬更多的支援了。

    同时面对两场战争,使得大秦的军事力量捉襟见肘,帝国处于随时都可能崩溃的边缘。

    为了挽救危局,不少大臣提议,建议扶苏和匈奴人暂时议和,以便抽调边防的军力,进入内地平叛。

    在他们看来,匈奴人的进攻牵扯了大秦太多的兵力,总数不下三十万,而且很是王离、蒙恬率领的精锐。

    从匈奴人过去入侵的历史来看,他们的诉求很简单也很直接,就是财物。

    他们通常会在劫掠之后,返回北方的草原,对于大秦的土地和政权并不感兴趣。

    如果扶苏愿意付出一部分财物,和他们主动议和的话,匈奴人有很大的可能性会退兵。

    他们本来想要的,也就是财物。

    通过和平的方式获得大秦的财物与通过战争的方式获得大秦的财物,孰优孰略,就是傻子也能想的明白。

    扶苏所付出的,只不过是些许的财物——以大秦的富饶,这些财物很快就能够重新生产出来,不过是加点税收,苦一苦百姓罢了。

    而扶苏所获得的的,远比他所要付出的多得多。

    一是摆脱了两线作战的机会,极大的减少大秦的军事压力。

    二是可以抽离北方对抗匈奴人的三十万大军,让他们能够进入内地平叛。

    扶苏花点小钱,就可以办成大事,这简直不要太划算。

    “朝臣们不止一次进谏,匈奴人不过是求财,他们的威胁不过是皮毛之患。”

    “相对而言,大秦国内的叛乱可是大秦的心腹之患。”

    “陈胜等人所要谋求的是恢复昔日的六国,甚至彻底消灭大秦。”

    “山东之贼才是大秦不共戴天的敌人。”

    “暂时和匈奴人议和,不过是权宜之计,等我们收拾了国内的逆贼,在回国头来收拾他们就是了。”

    不得不说,这些大臣所说的不无道理,能够缓解大秦目前的危急,乃是老成谋国之言。

    但是,扶苏坚决的否决了他们的提议。

    在他看来,外战的优先级远远高于内战的优先级,他就是不安内也要攘外。

    内战输了,大秦或许会灭亡,但是之后肯定还会有大齐、大楚之类的朝代。

    这片地,还是我们自己的。

    要是因为打内战而和匈奴人议和,给他们提供财物乃至割让领土,这绝对是扶苏所不能接受的。

    如果他这么做了,他就是历史的罪人。

    对于这些外人,他们字典了只有八个字:生死看淡,不服就干。

    ......

    正式因为扶苏的坚决,蒙恬的绝对得到了充足的粮草和军事器械,这是咸阳现在能给他们的全部了。

    至于兵马援军,不过再有了。

    扶苏已经将将国内全部的兵力都用到了平叛上,甚至连他自己也离开了咸阳,前往了战争的前线。

    哪怕蒙恬迟迟没有胜利的消息传来,哪怕大秦北部的危急十分严重,哪怕朝中大臣们不停的弹劾蒙恬,扶苏已然选择了相信蒙恬,给了他充分的信任。

    他相信蒙恬能够击败匈奴,就如同他相信章邯、韩信、彭越、英布等人能够平息国内的叛乱一样。

    扶苏将全部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些当世名将身上了,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冒险。

    他在赌,赌自己的气运,赌大秦的国运。

    这一次,他赌对了。

    伴随着国内叛乱的陆续平定,北方蒙恬对匈奴人的战争也取的了决定性的胜利。

    章邯在马邑诱敌成功,成功的击败了头曼单于的主力。

    扶苏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十分的激动,这种激动是他之前灭亡山东六国时候所没有过得。

    在他看来,一场外战的胜利,远远超过十场乃至百场内战的胜利。

    在重塑了各地的统治秩序之后,他带着国内的兵马北上了。

    他要去和章邯会合,随后展开对匈奴人的决战。

    经历过这次战争之后,大秦的军事力量空前膨胀,国内各种士卒民兵加起来,总数恐怕不会低于一百万。

    杨端和、彭越、英布等人全都跟随着扶苏北上,在内战中取得了丰硕的战功之后,他们即将投入到对匈奴的作战当中去。

    当时候,大秦长城一线积聚的兵力不会低于六七十万,是史无前例的强盛之师。

    当年,蒙恬彭越二三十万的兵马,就将驱逐了几百里。

    如今,大秦的兵力远超从前,扶苏甚至想着彻底消灭匈奴,将大秦的边境继续向北扩展。

    毕竟,这才是正事啊!

    ......

    白登山,头曼单于的军队正在这里集结。

    之前马邑的一场大败,使他丧失了十之二三的兵马。

    后来,蒙恬一路追杀,又使他丧失了十之二三的兵马。

    在逃出了很远之后,他才得以在白登山重新集结兵力。

    保守补给,目前他手上的兵力已经缩水了至少一半。

    好消息是,他们目前已经站稳了脚跟,不停地在收拢散兵,其他的部族军队全都向这里汇集,头曼单于重新拥有了战力。

    白登山之南的土地,匈奴人已经尽数丧失,陷在那里的匈奴人,受到了大秦铁骑的追杀,很少能够活着逃回北方。

    现在,轮到头曼单于做抉择了。

    因为九原、云中两郡重新回到了蒙恬手中,匈奴人现在掌握的南北通道只有雁门郡内一条了,形势对于他十分不利。

    现在还有机会退走,但是会遭到大秦人的追杀,必然损失猜中。

    不走的话,还有机会,只要击溃蒙恬的军队,他就重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还能获得战争的最终胜利。

    究竟是该逃走还是该留下继续作战呢?

    这是目前最紧要的问题。

    ......

    头曼单于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留下。

    这一次,他出动了全部臣服的部族,动员了几十万人马,为的就是报当年之臣,彻底击溃大秦的军队。

    大秦和匈奴作为这一地带最为强盛的两个国家,他们的扩张都已经到达极限了。

    目前他们已经针锋相对了,没有其他的小国给他们吞并了,这两个国家必有一战。

    大秦不同于匈奴人,南方的土地无论是物产增殖还是人口繁衍的速度,都远远远超过匈奴人的草地。

    时间不利于匈奴,有利于大秦。

    他们一个是前期英雄,一个是后期英雄。

    如果再给大秦发育的时间,到时候大秦会强大的令人害怕,匈奴也就在没有任何的机会了。

    当初被大秦驱逐残杀的命运就将再次上演。

    想到这里,头曼愈加的坚定。

    目前,蒙恬使出了各种手段,也不过才吃掉了他五六万的人马。

    他相信,如果自己小心一点,一定不会再上之前的当了。

    如果拼实力的话,头曼单于还是很自信的,他相信自己能够正面击溃蒙恬的军队。

    于是,在白登山站稳脚跟之后,他就开召集各路兵马前来之前。

    各路兵马开始不断的向这里积聚,其中,以他的小儿子右贤王朗宋带来的兵马最多,有九万多。

    之前,韩信进攻东胡能够如此顺利,也和头曼单于调走了右贤王的军队有关。

    于此同时,大秦的军队也开始陆续的向着北方集结,不断的汇入章邯的军营。

    在击溃了国内的叛乱时候,大秦终于能够腾出手来,教训一下北方的狼崽子了。

    在雁门郡内,聚集了匈奴人的三十二万人马,多数都为骑兵。

    同时,大秦的兵马也达到了惊人的四十万,多步兵,并且后续的军队还在不断的赶来。

    等待扶苏到来之后,秦军这一个地方的军力,就得到了恐怖的五十万。

    决战要开始了。

    ......

    在大规模的军队还没有聚集之前,章邯就已经占据了险要的位置,对头曼单于完成了包围的态势。

    那时候,战局已经不利于头曼了。

    后来,随着匈奴大军的陆续到来,头曼单于进行了几次小的战斗,抢占有利的地形,迫使大秦的军队进行收缩。

    蒙恬无奈,只能收缩兵力,放弃了部分的据点。

    扶苏到来之后,蒙恬亲自向扶苏说明了之前军事行动的目的以及下一步的作战计划。

    只要是战争,就存在着未知数,这个世界上没有必胜的战争。

    但是,在名将的运作之下,能够最大限度的创造机会,提升战争的胜率。

    毫无疑问,蒙恬就是这样的名将。

    战争中的军队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组织,都更讲究运作的效率。

    一个军队,最好只有一个声音,也应该只有一个声音。

    因此,扶苏到来之后,就将全部的兵力都交给了蒙恬,让他全权指挥五十万兵马。

    他本就是北方战线的总指挥,这也没有什么问题。

    扶苏都发话了,谁还敢说不呢?

    哪怕是老狐狸杨端和,也没有发什么牢骚,乖乖的照做了。

    杨端和的地位虽然不低于蒙恬,但是对于蒙氏家族十分敬畏。

    他们不但战功卓著,而且深受皇帝青睐。

    要知道,在始皇帝时期,他们就已经是始皇帝跟前的红人了。

    这次扶苏即位,他们蒙家又是最大的功臣。

    于情于理,现在让蒙恬统一指挥对匈奴的作战,似乎都没有什么问题。

    扶苏对蒙恬说道:“举国之军,悉数交到你的手里了,好好干,朕相信你。”

    蒙恬感激涕零,坚定的说道:“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这次,我一定要将匈奴人斩尽杀绝!”

    ......

    近百万人的大决战,开始了。

    匈奴人以骑兵为主,阵型严整。

    西方尽白马,东方尽青马,作为两翼,他们时刻准备着进攻。

    中间尽是乌马,是头曼单于的直属人马,战斗力最强。

    大秦这边,以步兵为主,军阵威严。

    少量的骑兵全都分布在边缘位置,随着寻找着战机,准备出击。

    伴随着隆隆的战鼓之声,战争开始了。

    匈奴人口中喊着口号,挥舞着马刀,向着大秦的军阵冲过来。

    “呜炸!”“呜炸!”“呜炸!”

    奇怪的音节远远的传出,震耳欲聋。

    马蹄践踏着大地,仿佛整片天地都被震动了一般。

    秦军士兵纷纷握紧了手掌的长戈,等待着军令。

    他们中不少是初次上战场的新兵,一上来就是这种阵势,实在是有些吃不消。

    他们身体不住的颤抖着,想咽口水,却发现嘴里苦涩到根本没有口水。

    五百步,四百步,三百步......

    匈奴人的骑兵越来越近。

    “放箭!”

    伴随着一声令下,大秦的军营中箭如雨发。

    密密麻麻,冲天而起,遮天蔽日。

    这些箭雨很快落到匈奴人的阵营当中,激起了无数的血雾。

    冲锋的士兵一个接着一个的到了下去,随后被后面的人马所践踏。

    这些战马和士兵倒在地上,不住的哀嚎,但是没有任何用。

    没有人理睬他们,等待他们的结局只有一个,就是化作肉泥。

    大秦作战之前必放箭,无论是攻城战还是野战,这种远程武器,能够极大的杀伤敌人,保护自己。

    现在大秦的弓弩,全都经过了扶苏的改造,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

    一轮箭雨下去,向着大秦军营冲锋的匈奴人马已经倒下了十之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