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从夺舍扶苏开始 » 第217章 封禅:天下第一峰!

第217章 封禅:天下第一峰!

    这一次的战事进展十分顺利,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就彻底臣服了西羌。

    毕竟,经过扶苏改革之后的大秦,国力强大到无法想象,远非昔日可比。

    现在大秦打西羌,就是爸爸打儿子,妥妥的降维打击。

    作为扶苏唯一一次御驾亲征,朝中百官免不得将这次对西羌的大胜归功于扶苏。

    但其实,扶苏还真没干啥事。

    不但扶苏没干啥事,就是随驾的大臣们也没干啥事。

    这次平灭西羌的大功臣有两个:李由和周勃。

    李由负责这次战争的后勤,是一项十分艰巨的挑战。

    这里与大秦内地道路不同,路途遥远,且地理环境存在着诸多的不确定性,但李由十分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填饱了十万大军的肚子。

    事后,扶苏正式任命李由担任大秦的廷尉,这也是他的父亲李斯当年担任过的职位。

    李氏一族,在在经历了依附胡亥作乱的低估之后,终于重新得到了扶苏的重任。

    其中缘由,除了李由能力出众且忠心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李由的夫人是扶苏的妹妹。

    扶苏这个人,对待兄弟十分刻薄,经常借事发飙,剥夺经过六国复辟战争之后所剩无几的兄弟们的权力和爵位。

    但是,他对于自己这些妹妹都还不错,对于妹夫们十分器重。

    第二个功臣,也是这次最大的功臣,就是河西校尉周勃。

    他本就是这一带最高的军事长官,这次前往西羌的军士多是他的部下,再加上扶苏刻意的栽培,他顺利成章的成为了这次军事行动的先锋官。

    在扶苏还没有到来之前,他就已经得到了扶苏的授意,令他将兵十万人击平西羌。

    是的,这十万兵马中一半是大秦的军队,一半是各部族助战的军队,有三万的鲜卑兵,一万的匈奴兵和一万的乌桓兵。

    这也是扶苏的最新创造,本质上就是以夷制夷。

    当然,明面上不能这么说,扶苏要假惺惺的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扶苏也因此被称为“天可汗”。

    鲜卑是这些部族中和大秦走的最近的,对于大秦十分忠心,是真心认可大秦统治的。

    他们的秦化最积极,可能几十年后,就再也分不清鲜卑人和秦人的区别了吧。

    这就是扶苏一直追求的目标。

    鲜卑公主慕容夫人为扶苏诞下皇子之后,双方的关系更加紧密。

    这次大秦攻西羌,鲜卑人表现的最积极,慕容夫人的弟弟慕容杰亲自率领三万骑兵前来助战,作战十分勇猛。

    周勃带领着这支五五开的联合军,在高原之上纵横捭阖,取湟中,夺西海、盐池左右,俘虏了三万多人,斩杀了酋豪四十八人,于是诸羌皆服。

    之后,大秦按照之前的套路,在西羌之地设立驿站,派兵驻守,迁徙百姓,实行屯垦。

    扶苏在西羌之地分置郡县,设立了七郡四十九县,仍以原来的酋长们为郡守、县令。

    同时,实行分而治之的策略,暗中分化他们。

    当然,少不了要设置一位护羌校尉,持节统领西羌。

    大部分人都以为这份差事回落到周勃头上,结果扶苏却任命了慕容杰担任护羌校尉。

    这也是大秦任命的第一位异族校尉,扶苏这次真的是把以夷制夷发挥到了极致。

    慕容杰的姐姐,就是扶苏的慕容夫人,这次作战出力不少,也该得到封赏。

    此后,大批的慕容鲜卑人迁入河湟谷地,成为了这里的主要部族之一。

    慕容杰此后,他的三个儿子慕容吐、慕容谷和慕容浑继续为扶苏镇守在此,维护了大秦在西羌诸郡的统治秩序,很长时间都没有发生过叛乱。

    经此一战,高原上最强大的西羌臣服大秦,其他小的部族也纷纷效仿,投靠大秦。

    很短的时间里,大秦就将这片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高原收入囊中,拓地五千里,纳口四十万。

    之后,扶苏更是这这里最高的一座山命名为秦峰。

    大秦最高峰的秦峰,同时也是世界最高峰。

    秦二世二十二年,扶苏巡视西南,亲自来到了秦峰,举行了他继位以来的第一次封禅大典。

    封者,祭天也;禅者,祭地也。

    古之帝王,多行封禅之事,以表示对于天地的尊崇。

    比如始皇帝,就先后在峄山、泰山、梁父山等山举行了封禅仪式,并留下了石刻诏书,彰显后世。

    但是,像扶苏这样,直接封禅天下最高峰的帝王,还没从来没有过。

    没穿越之前的扶苏,就曾经登上过这座山峰,那时候它还叫做珠穆朗玛峰。

    现在,历尽千辛万苦,扶苏才又来到这里。

    看着身边被高原反应折磨的不成样子的大臣们,扶苏哭笑不得。

    在他穿越前生活的那个年代,爬珠穆朗玛峰已经成为了一门生意,只要你能付得起钱,是条狗都能给你带上去。

    以现在的装备条件,扶苏可不敢爬上山上去作死。

    能够安然的来到这里,就已经是一件十分不容易的事情了。

    此生应该就此一次了吧。

    他在秦峰脚下举行了封礼,象征性的爬了几步,在山上举行了禅礼,就这样十分儿戏的完成了第一次封禅大典。

    他在山脚下留下了“御封天下第一峰,山高三千七百丈”的刻石时候,就离开了这里,继续他的巡视之路。

    大秦一尺大约相当于后世的23厘米,十尺为一丈,这座秦峰目前的高度,应当远不止三千七百丈。

    至于扶苏为什么写山高三千七百丈,其中或许有着什么缘由吧。

    在科学的数据没有出现之前,三千七百丈一直被当做秦峰的高度而广为流传。

    后世无数富贵闲人,循着扶苏的脚步,来到这里,仰望着这座天下第一峰,瞻仰着扶苏留下的笔记,心情无比激动。

    若无扶苏帝,岂有如今的宇宙第一强国的大秦!

    他们深深怀念扶苏皇帝生活的那个年代,怀念那个为大秦开拓万世基业的盛世。

    从夺舍扶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