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一念神魔之医路离殇 » 第四章 天下百脉朝一宗,三山五岳此为尊

第四章 天下百脉朝一宗,三山五岳此为尊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山海经》曾有过记载。

    昆仑丘,古称天都,相传为仙帝之居所,上古鼎盛时期,有神灵仙人愈万数,距今年代已久远,已不可考。天都最后一任君主,世人皆称其为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壮年之时,布道神州,播百谷、植草木、制衣冠、建舟车、编音律、谱《内经》,败炎帝、胜蚩尤,经百战而定中原,修德化民,万众归心,被后世尊称“人文初祖”。

    话说轩辕帝寿一百二十岁而登临仙界,其子嗣二十有五,各得封地。之后御下众仙神,或精专仙道、得以飞升;或喜好名利、各事其主;或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务,纷纷下山以济万民为务。

    有史记载,轩辕帝其中一位曾孙,名曰穷蝉,建姑幕国,而穷蝉之孙句望,自幼出生于王庭,却不喜帝王之术,偏偏痴迷修炼长生之道,以永生为目标,以飞升为终极追求,足迹遍布名山大川,满世界寻访名师,却终无一获。

    一日行至东海之滨,句望偶遇一相士,那道人鹑衣鹤发,却童颜松姿、气度出尘,详细观其面相,道:“身出仙家,偏向井隅,岂不是缘木求鱼乎?”

    句望大惊,诚心请教。

    相士却道:“天机不可泄露!”

    句望不惜躬身行弟子之礼,日日奉茶提履、殷勤服侍、必躬必亲、不离左右。

    转眼已过三年,相士感其诚,指西北方曰:“此处有神山,有缘方得见!”

    句望再拜作别,一路风餐露宿、跋山涉水、草行露宿、栉风沐雨,历时数载,行路数十万里,竟是行至昆仑之域,却是苍茫白雪满目,始终不得见神山。

    也许是诚心感动了上苍,也可能是恰逢昆仑仙山封印之力松动,忽然之间,天地昏暗,昼夜难辨,接下来更是天降暴雨,一连九十余日,紧随其后又是山崩地裂、极地之冰雪消融、洪水滔天,地壳摇动,灾祸不断。

    句望指天大喝:“老天,你便是山岳变沧海,天地重归混沌,也打消不了我向道之心!”

    岂料这句话刚说完毕,山摇地震渐趋平稳,如墨的天色重新放晴,阳光再次抚照大地,那昆仑域之中,竟有一山峰耸立于天地之间,其上深入云霄不知几何。

    句望大喜,此山一望便知不凡,整体洁白如珠,却非冰非雪,似玉非玉。

    待走至近前,此地也不似周围群山之冰寒彻骨,而是温婉如玉,一股浓浓的仙灵之气扑面而来,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不禁令人啧啧称奇,心中更是暗自雀跃。

    细观神山,但见其周围有奇峰相歭而立,钟毓神秀。

    居中一峰,聚天地之灵秀,凝山川之精华,当是一绝佳修炼之所。

    于是句望拟名此山为玉珠山,自此便定居于此,潜心修行,锲而不舍,昼夜不休。

    此山内有主峰一座,外有奇峰七座拱卫,呈星斗之势列布,居中之主峰,名青云峰,灵气最为浓郁,峰下有一峭壁,光洁如镜,每当有月光从山头照射而下,石壁之上便会有图文隐现,林林总总、包罗世间万千之相,十分奇特。

    且每逢月圆之夜,静坐于此,常可闻大道之音传出,专注听闻之,可有醍醐灌顶之神效。

    句望面壁而坐,一修便是四十载,功法道术也只是略有小成,自取道号“玉虚子”,法玉珠山昆仑虚之意。

    修道之人,修德为先,修心为要,以拯救苍生为己任,以安世济民为要义。

    这就是我们俗语常说的:盛世天下佛门昌,道家深山独自藏;乱世菩萨不问事,老君背剑救沧桑。

    恰逢时局动荡,哀鸿遍野、满目疮痍、疫疾肆虐、民不聊生。

    玉虚子胸怀天下,更是数度下山赴救,止戈兴仁,悬壶济世,活人无数,世人均感念其德,尊称其为“玉虚真人”。

    玉虚真人一生孜求天道,广布恩德,不重名利,不涉江湖恩怨,为世人所敬仰,拜师求教者甚多,但他志不在兴门立派,布道虽众,却不广收门徒,唯在晚年之时授徒二人。

    大弟子广成子,秉性品德亦如其师,求道之志弥坚,寿三百六十五载,终羽化成仙。

    二弟子玄云子,为人厚重,待人真诚,恐先师之道沦落,创立玉玄宗。其中玉字为感念先师玉虚真人,亦取法玉珠山之意;玄字则表明此宗为玄门之宗,取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之意。

    玄云子创玉玄宗之后,授徒七人,取七星斗照之瑞兆。除开主峰青云峰之外,长徒居接天峰对应天枢、二弟子居地势峰对天璇、三弟子居毓灵峰对天玑、四弟子居钟辰峰对天权、五弟子居天音峰对玉衡、六弟子居玉权峰对开阳、七弟子居翠竹峰对摇光。

    其后百余代,徒子又徒孙,其间历经数次劫难不倒,渐渐成为修真地界一方巨擘。

    玉玄宗掌门之位,为七峰轮流执掌,如是历经一万三千七百多年。后更因玉玄宗历代弟子多天资卓绝之人,隐隐有执众玄门牛耳之势。

    江山更迭、世事变迁,随着时代的交替,凡人之无谓欲望也愈来愈多,而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人类也从初始之时的茹毛饮血、搏兽而食,进而到拾果为粮、刀耕火种,终不用受饥饿之苦;从避险迁徙、餐风宿露到构木为巢、营窟为居,再不惧虫兽之祸;从不着寸缕、袭叶为衣到治麻为衫、削木为履,可避寒冻之难;从人命危浅、抱病待毙到遍尝百草、食精药备,适无忧病痛之折磨。

    历经无数人、无数代先辈们的前赴后继、向死而生,终于一步步为后世子孙换来了锦衣华服、辇轩代步、金玉满堂、养尊处优的生活。

    人的追求也从最简单的不受饥饿疾患之苦、追求长生大道,而变得不尊苍天、不敬神灵、不惧因果、不积阴德,在繁华俗世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人与人也由原来的同心同力、安危与共、相濡以沫,而变得离心离德、尔虞我诈、阶层鳞栉。

    统治阶层骄奢淫逸、声色犬马、为富不仁,被统治者则食不果腹、饿殍枕藉、哀鸿遍野。

    社会浮虚逐渐衍生了各色各种的欲求:有人为求权势而奴颜婢膝、有人为求富贵而蝇营狗苟、有人求名利而孜孜以求、有人求淫欲自污自贱。

    世上之人何止亿万,林林总总,物欲横流,不一而足!

    有欲求就会有不满,有不满就会有纠纷,有纠纷就会有争斗,有争斗就会有江湖,所以人们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