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诸天之可道 » 004不争

004不争

    陈小军沿着马路向着地坛方向小跑过去,这个时候的北海公园里的人比较多。陈小军不太喜欢朝人扎堆的地方跑,倒不是因为原世在闹口罩的原因,而是他的性格如此。

    他不去商圈、超市,连公共交通都几乎不坐。小时候坐公交和火车时的感觉让他记忆犹新,甚至有些害怕。人挤人,犹如沙丁鱼罐头,让人窒息的感觉他永远也忘不了。

    他一直弄不明白,那些一直说人口负增长,老龄化的砖家们在担心什么,世界未日还是人类灭绝?难道那些老去的人没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社会不应该承担他们的养老问题。又或者他们不该老去,还得再战三十年才能把他们所欠下的还完,那他们创造的财富都去哪作了,我们又是怎么样才能把自己明天给借过来?

    人口增长本来就是个自然规律,生存成本高,自然的人口就会下降。但当人的价值能正常体现时,出生率自然就增长起来了,难道韩国还真能因此而灭国不成。

    来到地坛公园时,已经有些人在那练起来了。老人、中年、年轻人甚至还有些不断点着头的小孩,这和后世不同。现在没后世人多,而后世却又几乎看不见年轻人了。后世想来锻炼的没精力,有精力的去了健身房,当然这里也少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只有这半边天。

    陈小军找了块地,也开始练了起来。活动身体,拉伸筋骨,也没去打熬力气。虽然他没有多少关于练武和营养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找到一个真正能言传身教的师父,但他知道什么年纪做什么事,与时偕行就是对的。

    对于套路和马步什么的,他也有做,但不会去久练。这些更多的是让小孩收心,形成习惯,树立三观,形成意念用的。而陈小军不需要这样去做,他已经有了自己成熟与稳定的三观。况且现在他身体还没长成,现在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去适应身体,而非让身体习惯来促进自己心智的成长。

    热身后陈小军打起了太极,他打的很慢,很慢!不断的调整着自己的身体,重心的平衡、身体的韧性,意随心转,心随势走,让招势与身体协调、匹配,动作圆融,身心自洽。

    若在前世或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陈小军是没有那心思与耐性来练太极的,他没那份从容。

    孟子说‘恒产者,恒心。’他现在是没有恒产,不过他自信会有的,不说兼济天下,但自己经济自由还是能实现的,这方面他没有什么精神上的内耗。而且这个时代的生活节奏不快,人际间更为纯粹,自己也就少了分浮躁,能静下心真正的练习太极。而太极练到深处,又反过不能让他心灵更沉静、通透。

    这些心态上的反差,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他对四合院众人态度上的变化。前世这四合院叫禽满四合院不是没有道理的,那时的陈小军他们这些年轻人的价值观念与四合院时代已完全不同,对四合院里的人际关系其实是紧张和抵触的。

    对四合院里三位大爷,对贾家老太婆,对秦淮茹都是比较反感的。甚至连贾梗都没放过,这也是为什么要有青少年保护法了,因为他们是弱者,弱到连任何反抗的机会都没有。只要是那些所谓的强者中有一个稍带感性,那么他们都可能死无葬身之地。

    陈小军原来看那些同人小说,里面的贾梗不是缺胳膊就是少腿,甚至还有被阉的。或许作者只是想发发牢骚,甚至是为了情节而故意制造的矛盾。但万一呢,万一真有人这样做了,只要有一个人这样做就够了,那么贾梗这一辈子就毁了。

    来到这里对陈小军感触最深的,就是后来关于真理的讨论的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当陈小军身处这个时代后,他才能去了解他们,同时也被他们所感动。

    陈小军不敢由着自己性子来锻炼身体,除了心境上还没有达到那种境界。还不能真正理性的自制,心中仍有起伏与波澜,还有一时冲动的时候外。他对自己自体的控制也是能发不能收,怕伤人,也怕伤着自己。这或许是陈小军独有的烦恼,天赋太好也是麻烦。

    传武的没落已经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时代变了。即便是陈小军把功夫练的再好,又怎样,一枪撂倒。若没有,那也就是再来两枪的事。

    况且他也不会用武力做为手段去打败别人,能用规则打败你的,我为何不动脑子呢。都穿越了,还感情用事,感性的生活,那穿越也只是让自己得到原世本应得到却没得到的生活而已,本质上没有让自己有真正意义上的质变。

    他能不去凭武力好勇斗狠,去争的前提就是争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

    陈小军对于武术的态度,就是强身修心,预防突发的风险。所以他只学了学校里响应全民健身的号召教的太极,以及从同学那里学来的军体拳和几招擒拿。

    战争才过去没多久,尚武之风还没有完全过去,想学些真正的把式还是很容易的。

    建国初期,社会中的文盲率还非常高。在学校里能考上中专的,家里一般都不简单。而即便是农村来的,那也是真正的人才。有些出身部队的同学,在身手上都还是有两手的,想来老爸的棍子也没少挨。

    来到这个世界六年,他能很好的适应和学习,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文化上的同宗同源。传统文化没有太大的变化,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是没变的,只是处境与物质多寡不同,让社会意识有些波澜而已。

    比如在原世,总听上辈们吹,他们那个年代的人怎样怎样,是多么的努力,一个中专生都比你一个大学生强。来到这里才发现,都一样。总体上来说就是现在的人精神上大多都朝气蓬勃,但这也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

    而后世物质的丰余,在没的质变的情况下年轻人的迷茫也是合理的。非要说一个中专生都比大学生强,那也是抛开了概率谈存在的问题。况且任何一个后世人的见识在现在都是前沿科技,只不过可能不能凭自身能力转化成现实生产力罢了。

    打完拳,出了些汗,扯着肩上搭着的毛巾擦了起来。说是毛巾,却薄得很,也粗糙,更像是张白帕子。不宽但很长,就是那些老电影里陕北老农或是游击队头上包着的那种帕子。也不便宜,要一块多,洗脸、洗澡、擦汗都用它,还好他坚持家里有两张,兄弟两各用各的。

    陈大川就着面糊吃了两个馒头,洗漱后,用梳子沾着水理了理头发。出了屋,进了二门来到中院,去了一大爷家。

    来到门口陈大川喊了句:“一大娘,一大爷起来了吗?”

    一大娘掀开门帘:“大川,快进屋,正吃着呢,我给你拿碗筷去。”

    陈大川拉住了一大娘:“我吃过了,找师父是想让他帮我请半天假。”

    一大爷放下了手中的馒头,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事吗?”

    陈大川拉开凳子坐了下来:“这不是小军有几天空闲吗,他就想着把房子给修补一下,我得去银行取点钱,顺带去街道把家给分了。”

    一大娘忙问道:“好好的怎么想着分家来着,你兄弟俩闹矛盾了?”

    “没有,小军说把家分了,趁着现在进厂的时候,看能不能分间房子。”

    “这能成吗,也没见谁这样做啊!”一大爷问道,一大娘也关切的看了过来。

    “我也不知道,小军说他去走走门路。”

    “成,这是正事。你们钱够吗?要不我们给你点。”

    “应该够了。”想了想陈大川又说道:“到时若是真不够再来找你们借点。”

    看着陈大川出了门,一大娘回头问道:“老头子,你说这事究竟能成不。”

    “应该能行,你也不想想小军那混小子精得跟猴一样,他这样说了就应该有把握。况且他兄弟俩现在都是正式职工,按理说是应该分房的。”

    “我还想着把咱家的里屋让出来给小军住,这样大川成家就有房子了。哎,我说,是不是大川要和那冉老师结婚了。”

    一大爷愣愣的抬起头望着自家老伴。

    “我说老头子,这...这以后...会不会...”一大娘想着大川两兄弟都长大了,小军更是有了自己工作,说起话来都有些哆嗦了。

    一大爷低下头想了想:“应该不会,他们兄弟俩不是那种不讲良心的人,况且他们也都是明白人,知道人终究还是要讲究名声的。”

    看着还有此不知所措的老伴,一大爷又说道:“这不是小军想修他们的房子吗,咱主动点,你在家里的时候多去帮帮忙。若大川真得是要结婚了,我们就出钱给大川买辆自行车。不,还要买个收音机,还买个缝纫机,得让全院都看到我们是拿他当亲儿子看的。”

    一大娘这才回了神点着头应着。

    原世中一大爷他们是将自家里屋隔出来给了何雨水住,但现在的雨水是在后院跟着老太太住。

    何雨柱站在自家屋檐下歪着头想着:“大川这小子整得人模狗样的干嘛,相亲吗?”转头望了望另外一面,才背着双手,提着饭盒上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