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1745龙兴欧罗巴 » 第四十一章 秋高马肥(5)努尔阿里汗

第四十一章 秋高马肥(5)努尔阿里汗

    万骑卷过,风起叶落。

    在传统的游牧部落,莫要想牧人遇到了这种景象会主动向他们的头人第一时间汇报。

    他们能够做的是携家带口逃亡。

    虽然俄国人肯定通知了努尔阿里汗蒙古人要从他的领地上通过,努尔阿里汗能够做的只是通知到各大比官(千夫长),至于比官能否通知到百夫长就很是可疑了。

    而百夫长想要通知到一户户牧人,基本上不太可能。

    只有他们自己在动员时才有可能。

    牧户纷纷逃亡,逃亡的地点也大多是百夫长所在的地方,然后百夫长带着他们向千夫长所在的地方继续逃亡,最后汇聚到苏丹所在。

    此时,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他们面临的敌人或许早就不在领地里了。

    不过,此时苏丹的麾下已经有了相当的兵马,可以从容调度了。

    与喇什的模糊态度不同,部落的二宰桑哈木杨倒是主动将指挥权让了出来,乞塔德自然不会客气。

    “叔叔,在抵达咸海之前,就由巴木巴尔担任先锋,在前面开路,到了咸海我们再议”

    哈木杨自然没有异议。

    他见到了乞塔德的部下,完整的部下!

    据说有三千人是骠骑兵,两千人是龙骑兵,此时俄国人的军制已经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对这个编制也大致明白。

    “乖乖,莫说那三千骠骑兵了,就是那两千龙骑兵虽然年纪不大,但一个个都精神抖擞,我部骑兵虽然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但那是在厮杀的时候,在行军的时候见到过如此整肃的模样?”

    他唯一感到自得的是,乞塔德的骑兵完全没有铠甲,而他的部族骑兵至少有两千人配备皮甲!

    不过,人家这五千人可都是拥有火器的骑兵,自己这五千人却只有几百家境尚可的人才有,大多数人只有弓箭和马刀。

    “难道牧人的时代真要过去了?”

    哈木杨大约四十上下,与楚琥尔、乞塔德的关系一样,是喇什的父亲从小配给他的,从小就骁勇善战,若不是太大的战事,肯定是他带兵出战。

    自从他担任二宰桑以来,还从未吃过败仗,但大多都是跟从俄国人作战的,他显然明白俄国人的厉害。

    “朝着俄国人的军制看齐,浑台吉倒是先走了一步啊”

    就这样,一路风驰电掣,五日便抵达了哈萨克小玉兹冬都所在——库利萨雷!

    努尔阿里汗再是疲沓,此时也到了。

    他从奥伦堡的安乐窝毫不犹豫挣脱出来,到了此时,他的麾下已经有了一万余骑!

    虽然俄国人已经知会了他,但草原上的事谁也说不清楚,假途伐虢的典故也有草原版,或许还更多。

    对于草原上的人来说,征招部族骑兵作战实际上几乎是零代价,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就不再征用牧户赶着大批的牛羊随军了。

    他们不是携带干粮,便是随处就粮,之前的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就不是这样,故此它们都消失了。

    就算是拥有常备军的负担也不大,牧户每年需要向他们供养牛羊干草,常备军只要抽出一部分人准时喂养就行了。

    草原上的人由于都是茕茕孑立,对于自身的安危非常敏感,依靠头人是自然的演化,故此,对于缴税都很勤快,除非税率实在太高。

    何况,他们缴税的周期与集会都相关,每逢商队抵达,就是一年之中最大的集会,他们会将牛羊马匹赶到集市,一部分用于缴税,一部分用于发卖,一举两得。

    而收税的人也不会向汉人收税官那样有“踢斛淋尖”的可恶举动,只要数目对得上就行了。

    一般来说,每家牧户都会蓄养一百头左右的牛羊马匹,其中羊只最多,约占七成,牛马骆驼占据剩下的三成。

    而断事官责令百夫长上报牛羊数目时,一般会按照三十到五十的基数进行收取,这样的话他们上缴的数目就更少了。

    牧户,最怕的是两件事。

    一是大旱、大寒天气,这样的天气若是持续很长,牲畜将十不存一。

    二是瘟疫。

    至于战事,他们反倒不怕。

    此时,天花已经蔓延到东欧草原,染上此疫而亡的人很多,头先喇什挑选出征希瓦的骑兵,除了看其骁勇如何,出过痘没有也在考察范围。

    令哈木杨有些意外的是,乞塔德的手下几乎没有出过痘的,这让他有些担忧。

    不过,他实际上有些多虑了,作为后世穿越而来之人,如此重大的事情岂会不考虑的。

    乞塔德早就亲自动手利用奶牛的牛痘给所有的人进行了接种,虽然效果难料,但至少在最近三年,特鲁琴的人几乎没有出过天花的。

    这也是特鲁琴的秘密之一。

    努尔阿里汗在库利萨雷仿照俄国人的样式修建了一座木城,眼下他正带着大批的骑兵围绕在木城周围。

    乞塔德原本是想将哈木杨推出去的,转念一想,这一次是自己首次带兵远征,正是要扬名立万的时候,何况自己那五千骑兵的装束迥异于普通蒙古部族骑兵,已经将努尔阿里汗惊到了,此时不上前寒暄一番更待何时?

    又想到后来的渥巴锡东归时,在小玉兹很是吃了亏,部民至少损失了一成左右,会见努尔阿里汗的心思就更浓厚了。

    努尔阿里汗,四十上下,虽然长期在奥伦堡养尊处优,却没有像和硕特部的扎木杨那样养成一个胖子,依旧威武健硕,双目也是炯炯有神,难怪能将将东归的土尔扈特人大量杀伤。

    乞塔德带着百骑神色自如里飞到努尔阿里汗前面约莫一丈距离时才停下来。

    这让努尔阿里汗颇有些恼怒。

    不过,乞塔德他们向前奔驰时,对面并没有放箭,显示了他们并不想在此时交手,这让他们轻轻松松就抵达了那里。

    “土尔扈特汗国浑台吉乞乞塔德,当面可是哈萨克小帐的阿里汗?”

    “正是”

    乞塔德将马鞭扔给一旁的帖赤那,然后将右手放在心口,略弯了弯腰,然后就准备离开。

    借道的事情既然已经由俄国人知会了,就不用他再废口舌了,多说无益。

    “慢着!”

    他正想离开,努尔阿里汗却叫住了他。

    “叔叔,你还有何事?”

    努尔阿里汗与喇什平辈论交,乞塔德叫他一声“叔叔”自然亦可。

    只见努尔阿里汗冷哼道:“借道可以,但也是要花费代价的,难道这个道理你不知晓?”

    乞塔德暗道:“戏码来了,我倒要看他怎么说”

    “叔叔怎么说?”

    “那还用说,但凡有缴获,我部需要三成”

    这已经很公道了,但这样的话是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说出来的,而是双方大汗私下议定的。

    双方是世仇,此话一出,若是乞塔德回来时不愿意给这么多,或者甚至一成都不愿意给,那就是一个大笑话了,阿里汗的威望就会一落千丈。

    努尔阿里汗纵横咸海、里海一带数十载,这样的人情世故难道他不懂?

    乞塔德嘴上毫不犹豫答道:“一言为定”,内心却想开了。

    “他这么一说,显然是为了安抚我们,让我们回来是不会防备,看来他是打定了要趁着我们回来人困马乏时大肆出手的心思”

    不过,眼下他们的唯一目的是顺利赶到希瓦汗国,绝对不会节外生枝,故此,就算努尔阿里汗索要一半的缴获他也会答应。

    但乞塔德却说道:“叔叔,是否太多了,我们也就是借道而已,一成吧,不能再多了”

    “三成,否则你们去不了那里”

    “最多一成半,您也见到了,我们有一万多人,人吃马嚼的,都等着补充呢,最后落到我手里恐怕没有多少了”

    “不行,一成也不能少”

    “您这就是难为侄儿了,这样,双方各退一步,两成如何,二郎们已经十年没有打大仗了,都在家里憋坏了,一个个都像饿了许久的狼似的,大部分缴获都会落到他们手里”

    阿里汗似乎有些犹豫,还与一旁的人紧张地商议起来。

    半晌,他才长叹一声:“也罢,两成就两成,不过我可说好了,我只要银币、宝石,别的东西一概不要”

    “那是自然”

    乞塔德再弯了弯腰就打马离开了。

    回到大部队的路上,他完全笃定了。

    “这厮百分之百会在我们返程时实施拦截,眼下他仓促之间就举起了万余骑,等到我们回来,岂不是有两三万骑?”

    一想到这里,心里也有些打鼓。

    不过,回到大队伍后,见到自家儿郎雄赳赳气昂昂的模样,哈哈一笑后便释怀了。

    这一次他将楚琥尔、帖赤那、沈慕华都带出来,他让沈慕华统领那两千龙骑兵紧跟着哈木杨的大队,自己亲自带领一千骑,楚琥尔、帖赤那各带领一千骑,紧跟在大队后面。

    一万骑,都是一人双马,一匹骑乘时,另外一匹就驮着随行物资。

    这一次,携带了五百门百斤轻便火炮,一个班十人一门,于是就有五百匹马需要一直驮着火炮和弹药。

    在抵达咸海北端之前,这五百多匹马匹都是由沈慕华的龙骑兵来统一管理。

    这样的话,若是骤然遇敌,还有他们三千轻骑可以随时出动。

    而在最前面担任先锋的巴木巴尔一千骑则都有盔甲,这希瓦人的火枪拥有率也不大,若是骤然遇敌,依着巴木巴尔的勇猛,也能坚持到大队人马的到来。

    巴木巴尔,后世跟随渥巴锡回到了大清,还被封为多罗郡王,显然也不是简单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