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前言

前言

    三国这个时代真的是太庞大了。无数的能臣猛将展现出了各自独到的风采。鄙人在拜读过完整的三国志后对很多英雄心生敬意。对于正史和演义,在部分历史时刻的冲突有些过于明显。为了塑造人物形象很多不同时间不同角色的功劳被改写到了同一个人身上。而这一部分我会将其纠正回正轨,将这些功劳归还给应当拥有他们的人。

    我对于三国的原则是在演义中登峰造极的能臣猛士绝不篡改,不管是归属势力人物性格还是历史事件,他们都将继续着各自的传奇。各为其主,绝无正反之分。为了让主角开挂而强行让各大智囊变得愚蠢的话显然就本末倒置了。局势博弈瞬息万变,战略战术层出不穷。这才是我喜欢的三国。

    这次故事的核心都是演义中的配角们。而我们的主角则会将这些被掩盖的星辰重新连接起来。

    天下大势只可顺势而为,逆流者必然四处碰壁。就如同刘备的前半生一般,无名无财无势无论在何处都站不住脚。直到面见诸葛先生,掌握汉室正统看清天下局势才使得他刘皇叔终于成功三分天下。

    三国演义的故事发展说来也是神奇,越往后反而越贴近事实。而在最开始的部份反而是被篡改最多的部份。其中讨董之战尤为突出,事实与演义更是千差万别。而我也准备从这一刻让被尘封的历史再次焕发光彩!

    这其实涉及到了地理以及战略的知识了,洛阳处于黄河南岸。北临洛水,南靠嵩山。只有东西通透,两侧各有关隘。西边主要是函谷关,东边的关隘较多但最核心的防线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南边嵩山所属的伏牛山脉中间有数条道路,但能行大军的只有一条。而截断此路的是为太古关。北面紧临黄河,关隘自然就是黄河的两个渡口。孟津以及小平津。

    十八路诸侯汇集怎么可能都从东侧进军,如此多的部队就算硬顶虎牢关都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根本施展不开。虎牢作为天下第一大关是配得上这个称号的。所以在枣酸会盟后是分别从东南北三侧同时进攻。曹操领兵东侧只是消耗时间分散注意力,南侧袁术驱使孙坚屯兵阳人作为尖刀在北东两侧全面接战后随时找机会奇袭太古关。迫使董卓本部不敢全力支援北东两侧战线。而北面的袁绍部才是真正的主攻方向。

    刘关张三人也是位于黄河北岸的袁绍帐下,并不是在东侧的虎牢关。按照布局本当是北东两侧全力压境,南侧空虚偷袭得手后固守太古。迫使董卓被迫调兵南下,北侧立即总攻一举突破黄河防线,围困洛阳。最后三方齐聚一战而下。然而事实和命运却跟他们开了一个巨大的玩笑。

    所以本人的作品可能更偏向于战略战术以及谋略的描写,对于文笔等方面可能略有欠缺。龙傲天开挂等内容自然是没有。

    而且本文只会有一位架空人物。那就是主角,毕竟要让这些在三国演义中原本毫不相干的配角们联系到一起靠史实人物实在是过于困难了。而为了能让主角更自然的融入三国,我会对部份人物的关系进行改变。让他有一个合情合理的身份以及势力。

    对于使用古文还是白话文这个问题同样让我十分困扰,本人的古文功底远没有达到信手拈来的地步。而通过查阅来强行编写古文不但对于我本身是个巨大的压力对于各位读者同样会倍感吃力,对此本人只能尽力而为。

    最后,因为本人还有正常的工作,写书只是业余爱好。所以更新不可能如同其他作者那班稳定。还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