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四章 开拔北上

第四章 开拔北上

    当我再次回到营帐之时,各位同僚自是与我表面寒蝉一番。但片刻之后就立马对我敬而远之了,刚开始还是颇为不解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但是当我实在无所事事被迫冷静下来后,才发觉自己这身份尴尬也是应该的。。。

    能呆在这当随军参谋的基本都是西北有些名望的宗族子弟,而我呢。说实话哪怕在我自己看来都知道自己只是个暴发户,父亲在董卓军中的军功和地位注定了他们对我的恭维。但是说真的我把我自己放在他们的位置上也不见得能看得起自己,一介武夫之子毫无家族底蕴。现在人家不把我当平辈,又得不到他们的尊重。说真的有种里外不是人的感觉。

    就算行军我等随军参谋的事情也是不多,现在还未开拔就更别说了。白日间,例行公事之时,他们常常聚在一起讨论《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等春秋名作。而我说真的除了父亲曾教过我读过一部分战国策外其他的都完全没有接触过。每到此时我都只能坐在一旁愣愣地听着,不过时间长了也才觉得这其中有用的东西还真不少。很多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典故,虽说大部分世俗文学上的东西实在让我难以理解。但每次谈到经典战役的时候,我就来劲了。

    在此之中,只有贾文和先生对这部分最为了解。虽说典故千千万,但其中先生对我说的最多的计策还是诱敌深入。这有可能将自己置于死地,但对方想反制这个计策却也是千难万难。敌人会自认为抓住了你的命脉,但利用这个命脉却可以置之死地而后生,令人防不甚防。但实施计划的魄力却也是难得,一旦走错一步那落入万丈深渊的可能就是自己了。

    不久之后部队正式开拔,我等被编入了朝廷大军当中一路向北进发。在下自幼练得一身拳脚,区区行军自是不在话下。但贾司马和我的一干同僚就不是如此了,虽然贾文和本人作为行军司马分到了一匹马匹。但是我们这些做下属的可没那个资格,文和先生自然也不可能单独一个人走在前边。而这些参谋身体好的可没几个。贾先生就把马匹拿来背运一些行军物品,来减少大家的行军负担。

    虽然贾先生一介书生,而且年纪也已是不惑之年,但腿脚却挺利索。在我们这个小团体里能保证不掉队的基本上只有先生和我了。

    “文和先生好腿力!虽已是不惑之年却依旧能身披甲胄与小子并道而行。先生还是一介儒生,不像我等粗人。在下实在佩服!”

    “没什么好吹嘘的,早年家道中落。西北又不太平,要是不走的快些。我可不觉得我还能安安稳稳地活到现在,鄙人还在武威的时候被土匪追杀可不是一次两次了。羌胡精通骑射之术,鄙人可不想死于流矢。甲胄自然也早就习以为常。”

    对此不由得对这位先生更为敬佩,当今天下文臣谋士无数,但绝大部分都是养尊处优之人。无一不是世家大族倾尽全族之力灌注出来的希望,就算是随董伯父在西北摸爬滚打数十载的文优先生也从未亲身体会过军旅生涯。

    偏远太守能有一个都尉的编制就不错了,富裕点的地方可能才会需要两三个都尉。但是董卓不同,他手下现在是部队多的塞不下。原本董太守的驻军编制早就超编了,现在要随军开拔。正好顺势把藏起来的部队作为新兵填充进来,一下子就扩充到了五个校尉的编制。

    这前中后左右五军的部队配置在汉朝这么多年就没变过而这次也是一样,前军作为箭头部队能最先获取战功一般都是亲信或者继任者。而这个人自然就是牛辅。中军大半为同族之人辅助自己率领,而董越自然就是最佳选择。而后军则是统帅最信任并且认为能力足够强大的将领,行军在外什么都没轴重重要。没了粮草多强壮的士兵都会丧失斗志,并且一旦军中出现意外。遭受奇袭或者混乱,要重整部队都得从后军开始。父亲在绝大部分时候都是担任这个位置。而两翼则不是那么在意,自然是由段煨和胡轸分别统领。

    不多久我们就越过黄河来到了并州地界,此处多山。道路崎岖之地并不少,但好歹还是偏南部的地方,地势还算平坦。此次穿越并州上党郡后入冀,横穿广平直击张角的核心巨鹿。这一路上说真的一直都没什么好心情,放眼望去只有黄巾肆虐过后的断壁残垣。以及无家可归,痛哭哀嚎的百姓。

    但当所有妄图靠近行军部队的百姓全部被处死的时候,我的内心感到一丝彷徨。虽然我的理性在不停告诉我,这是绝对有必要的。因为张角绝对不会允许我们这样一支大军完好无损地走到他的大本营。路上的伏击和潜伏在百姓中摧毁我们的轴重挑拨情绪造成百姓暴乱是必然的举措,但真当我面对这毫不留情的屠杀之时我动摇了。

    这不是我想追随的道路!

    董卓编入官军后,虽然自身还是太守但军制却早已更改,可以随意扩军而不用受到驻防人数的限制。但董卓的行为却是让我尤为反感,为了让封存十五年的部队重拾血性。董卓把对付羌人的那一套用在了自己人身上,到处在进行清剿和屠杀。他不允许那些没了生计被迫抱团的可怜人投降,强制性给他们分发武器让他们与士兵拼杀。最后将这些百姓,全部以还在各地反抗的黄巾残党的名义处死。获取大量军功的同时还能锻炼部队,但这实在令我作呕。其中作为前军的牛辅部尤为丧心病狂。

    但人活着很多时候身不由己,我现在反而有些庆幸我并没有被编入战斗序列。而是成为了一个参谋人员。

    本来还想在经过各个郡县之时略作休息,但依旧完好没有城破人亡洗劫一空的实在寥寥无几。而我一想到此时河东洛阳的那些皇亲国戚依旧穷侈极奢,第一次有了一种为这个朝代为这些朝臣感到悲哀的心情。

    在这一刻我的内心发生了转变,我曾以为这并不是皇帝的错,他只是被常侍和大将军控制了。这个朝代还值得拯救。但现在我觉得我错了,这两个集团的形成和对立哪边的纵容都少不了。只是可能连他自己也没想到片刻的纵容尽然让宦官们抓住了这么大的机会,让他根本没有办法解决了。两派人看似斗得鸡飞狗跳,但真正倒霉的却还是普天之下遍地哀嚎的百姓。

    从这一刻开始我就一直在琢磨怎么带着父亲和弟弟脱离董卓的掌控,父亲一生忠义肯定不能落下个背信弃义的名声。而且董卓待我父子三人着实不薄,这实在是有些难办啊。每一想到此处,眉头就不由得紧锁了起来。

    “小友看来有些心事啊,这也难怪。你才一十有七,还没出过河东。这些东西你自然是没见过,但你可别觉着这就到头了。在西北那可比这些残忍多了。其实你当时和我说文卿将军不同意让你们兄弟二人随军,说真的没有错。等你后边回了陇西你就知道什么才叫真正的人间地狱了。”文和先生看我一直皱着眉头还以为是对这血腥之事过于反感。

    “先生言过,本来已有些心理准备。但没想到如今汉室天下已然被摧残到了如此地步,实在有些令我难以置信。还是小子见识短浅了,本以为就算比河东差一些。也最起码应该不会城破人亡才是。”

    “河东几乎可以说是天下防备最完善的郡了,董太守在河东藏着的驻守部队都快赶上其他地方半个州的了。他黄巾就算有十个胆子也不敢擅自进入河东的。算算时日,无需多久既可开到巨鹿郡周边了。既然我等以传令为主,我倒要考考你此次平叛会传何令?要是会意错了上头下来的命令,那可就是大过了。”

    没想到文和先生尽然会问我这事,幸亏在来之前文优先生已经告诉过我等父子三人了。

    “我想此次平叛可能我等并不会有特别多的传令任务,可能在一开始顺风顺水的时候还有些命令要传达。到了巨鹿城下开始僵持的时候八成就没了,我军只要还想回西北唯一的任务就只有拖。”

    “然也,看来你还是分得清轻重缓急的。我军此次目的根本就不在平叛。但你其实有些乐观了,老夫自认还算比较精通关系厉害。别看这大军浩浩荡荡,但这核心根本不在这里。朝中不管是新进大将军还是众常侍对这卢中郎可是一点都不对付。这卢中郎被害卸任是迟早的事,而这北军中名望能及得上董太守的可是几乎没有。到时候朝廷强行让董太守继任的话可不就是拖能解决的了!”贾诩摇了摇头,他沧桑半生。对于人情世故的理解可不谓不深。而文优先生从未有过大起大落,一路平步青云自是并没有多在意这些繁琐的人情世故。

    “那如何是好?到时候如果胜了,我等八成就得调任洛阳了。拖着一旦触动朝廷神经,八成我们也得步卢中郎的后尘。难道还没打就得认输吗?这根本无解啊。。。”

    “其实不然,卢中郎被弹劾必然是在北方已经局势大优的情况下。要是一卸任就被偷袭,他就算是常侍也担当不起这叛国罪名。所以到时候必然不会只有我等一支部队,只需小败一场让功于它部。最后协助一举击破自然就解决了。只是不知道董太守上位之时还能不能辨析其中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