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十七章 羌人来袭

第十七章 羌人来袭

    这天水郡虽说未到凉州但也已是极西之地,鸡鸭牛猪更是难觅。再加上连年叛乱,大部分庄稼地无人耕种自然是颗粒无收。只有四处放牧的羊子养的还算不错。对于叛乱之地,朝廷自然是不再保护当地的异族百姓。在这羌人大军重重包围的恐怖之下,大部分将士每天仅有的乐趣就是尽量把自己的部队靠向外围然后漫山遍野地去逮羊子开开荤。在这汉末乱世,如果只靠着朝廷那被克扣殆尽的军饷能半年开一次荤就算不错了。胡轸段煨二人一直是董军的左右两翼,这次胡轸算是运气好分到了左翼靠山的一面让我们有机会开荤。但也有不足的地方,一旦敌军侧翼突袭,我们这就是兵锋相接之处。

    “公恒啊,近来如何?那帮姑臧人没难为你吧?文卿将军将你托付于我,老哥自是不能置身于外。来!坐下吃!尝尝这附近羌人村子里抓来的羔羊,真乃世间珍馐啊!”华雄有求于这个将二代,自然是没摆什么架子。而是越来越把自己定位成徐毅大哥一样的人物,现在的他巴不得跟徐氏一家攀上关系。不管这具体有没有用,徐毅吃不吃他这套。他华雄也不在乎,给自己留条后路总比无路可退强。

    徐毅也是给这帮子姑臧人排挤地不轻,虽然人家碍于他的身份不敢跟他玩明的。但是私下里觉得他就是个只会靠爹吃饭的小少爷,暗地使绊子的只多不少。碰到华雄这么个态度一百八十度大转变的统领,就算有心提防但依旧是感触颇深。

    “承蒙校尉厚爱,小子近来尚且安好。”这句话已经是多少个月前的陈年旧辞了。

    “嗯!带劲!这帮胡人的羊子就是不一样,鲜的很啊!”现在的我还没说完就继续夹起一块羔羊肉细细回味起来。

    正当我俩吃的起劲的时候,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断了这短暂的享受。“报!敌军来袭!羌人斥候已现于大营八十里外,正与我方斥候激战!文才将军紧急号令各校尉前往军帐议事,军令在此!望华校尉立刻动身,不得延误!”

    “末将领命!”

    还没等华雄说完,传令者却早已翻身上马匆匆离去。

    “快!马倌呢!赶紧给我备马!”羌人已然到来,华雄自然是不敢怠慢。急急忙忙披上甲胄就要掀帐离去,吃了一半的熟羊肉也是不要了。

    “公衡,你立刻去集结各部于校场待命!羌人看样子是熬不住了!”

    “是!”我说完也是赶紧撒丫子跑回驻地,让手下去通告其他都伯。而自己也同样是立刻整编部队赶往校场。

    古代为啥说校尉是最小的官呢,说简单一点就很好理解了。校尉以上有马,校尉以下没马。

    没过多时,华雄就赶了回来。还在马上呢,就开始急忙下达命令:“全军听令,立刻带上排筏前往以西十里的坡地待命!”

    吃私饷多年的兵虽然很容易不听朝廷调遣,但还是很有好处的。毕竟归属感比较强,各个位置上的人都很熟悉命令执行力度很高。就像在董卓军中虽然充入了很多新鲜血脉,但是所有骨干都是实打实走了至少二十年行伍的老兵。他们对于董卓和李儒的命令最为信服,每个小兵都知道自己这支部队的军师是李儒。只要来一句是文优军师说的,哪怕倒立吃屎都算小事。毕竟董卓和李儒护着他们安安稳稳地活过了二十多年甚至给他们安排婚配,这对于看到全国各地刚刚经历过连绵战乱尸横遍野的小兵来说。这种日子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的。

    没过多时,各部就已在这个小坡上集结完毕。

    “各部听令!立即拆解排筏沿斜坡组建拒马,直至与友军相接。快!”显然军情紧急,羌人的先锋膘骑可能已经在赶来的路上了。

    而此时的董卓也依旧在和李儒继续商讨对策。

    李儒也正在一张紧急绘制的地形图上指指点点,从这张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整个防线的部署其实是一个两侧沿河的环形工事。这里其实就是我们现在的黄土高坡地区。这周边地势并不平坦多为坡地。虽然靠河地区坡度较小,但这是李儒挑选沿河进军的主要原因之一。羌人最大的依靠就是大量的牧民和马匹,若是坡度太大羌人无法发挥他们的马匹优势那么八成就不会跟我们决战。而是散兵游勇式地利用地理熟悉地优势袭击他们,那样更难解决甚至部队都会被拖垮在山岭当中。如是太过平坦的地区那么官军就将处于绝对不利的局面,一波集群冲锋必然损失惨重。董卓就这点家当根本损失不起。

    所以沿河获得补给的同时也让羌人不敢随意地冲锋,因为一旦中套被董卓反锁于河岸边无处迂回那么羌人和他们的马匹都将变成董卓的战利品。同样马也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前腿不如后腿灵活。只要一上坡前腿的劣势就会瞬间显现减速比较严重,再小的坡都会影响到战马的冲刺速度。这时候再加上拒马阵,那么进攻方就会很头痛。

    “文优啊,情况如何?”董卓虽然知道敌军人数众多,但各处斥候的情报汇总工作却实在没心思管。一直是归李儒处理。

    “禀董公,不容乐观。各处斥候已然回报,但汇总后发现河岸西侧几乎所有方向都遭遇到了羌人前锋或斥候的堵截。我们无法探查其大军具体在哪个方向,河东牛辅部也传来发现羌人部分部落聚集的消息。我已命河西董越胡轸徐荣三军组成防线,段煨部于靠上游处紧急拦水建坝。下一步该当如何还望董公明示!”李儒虽说心里早有计划,但是董卓作为自己的岳父和上司这面子肯定还是要给足地。要是让董卓有了被夺权的感觉,他的日子可能也就到头了。牛辅巴不得自己能独霸天下,到时候肯定落井下石。

    “哼!羌人我还是了解的。没有绝对的把握他们没那个胆子来挑衅我董仲颖,大可认定他们是五面合围(一侧沿河只有南北西西南和西北)。没有哪个胡人敢给我围三缺一,留口子的都被我的精骑踏死于马下了。我可太熟悉他们了!他们个个巴不得除我而后快!既然他们所以主力部队都聚集在河西想要把我困住。那就立刻通知牛辅,让他给我动起来。照羌人的习惯,河东肯定还有分散游猎的奇袭部队以防西边的主力出现意外没困住我们,到时候出来骚扰拖住我们撤退的速度。让他给老子挨个找出来碾死!手上握着我所有的精骑还撵不死,就把他自己碾死再来见我!”董卓在秦岭以西一带打了大半辈子羌人,对他来说这些略微封建化的半游牧民反而是他最熟悉的人。

    “诺!若是敌方五面同时合围的话,恐怕人数不下五万。已然倍于我军。臣认为,是时候开始准备渡河的大型浮桥了!”李儒一开始就不准备和这些羌人作战,因为在战略上他们已经被统帅张温所抛弃。按照合理的战略部署,他们应当优先清扫天水北部南安以及陇西各处叛乱同时从南部策应周慎军夺回金城这个西北隘口。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孤零零地一个人来重夺并平定天水南部这羌人腹地的大型叛乱。就算他们能在战术上夺得成功,除了会受到其他二军的嫉妒和排斥外根本毫无益处。而且李儒丝毫不认为周慎这个南方紧急调来的将军能在没有当地军队的帮助前提下,从北宫和韩二人手里夺得任何的优势。更何况金城要塞还在二人的手上,这要是都能让周慎打赢了那才离谱。

    “不,还不到时候!不能让敌军看出我们的意图,要是他们提前聚集东岸游猎部队堵住我们的河东沿岸,牛辅再想击溃他们就困难了。对于羌人来说河流是骑兵最大的敌人,对我们来说何尝不是一样。在牛辅完成任务之前我要迷惑他们!通知南北两侧的董越徐荣所部立刻在防线后侧大量捕鱼,迷惑他们让他们以及我们要做打持久战的准备!吃不掉的一律堆积起来,我要用这堆臭鱼送他们一个惊喜!”董卓断然拒绝李儒的提议,对董卓来说向这些羌人认怂永远是不可能的!就算不宜硬拼,他也要让羌人重新记住他董仲颖的威名。

    (汉末时期的军队系统有多混乱呢,从这次的雍凉平叛就可以看出来。皇甫嵩才打输了一把,中央军经过这么多年的腐化再加上黄巾之乱的大量消耗根本没多少战斗力,而西北刚送完一波根本凑不出足够部队了。其他北方各州都是刚结束的黄巾之乱的重灾区,各地都在平叛根本抽不出青壮年以及成编制的部队。何进图省事就直接把江南的部队完完整整地拉到西北去和羌胡骑兵拼刀子,周慎麾下全是在江南时期的旧部根本没有一个西北人。这些根本就没来过西北的江南人直接被拉上前线并且连适应休整的时间都没有。不用朱儁不用卢植不用董卓,而是让张温这个压根就没出过京城靠送钱上位的土财主当三军统帅就注定了这次平叛不可能有任何建树。)

    (金城的位置很特殊,它位于现在的兰州附近。这个地方可是东南中原,北方草原,和西南高原的分水岭。控制了它就可御敌于外或者兵进中原了。除了西北边界的玉门关外,这里一直是西北最坚固的要塞。所以让一个江南人带着江南兵去打西北要塞本身就是一件很离谱的事,而且金城早已建成要塞群。各个方向都有卫星城城内都有大量的存粮以备固守,同时也互相肘制。江南虽然也有如此大的城市以及卫星城,但问题是江南没有这么多成建制的骑兵。骑兵在各个城之间来回冲刺分割你的主力,不熟悉的将领真的会被冲傻掉。周慎也是如此,他们按照江南的方法进入卫星城内部,部队从单侧猛攻主城,同时分出部队看住这一侧的卫星城。夺取主城撕裂卫星网后再逐个击破卫星城,但问题就浮现了部分部队根本看不住各个卫星城里成建制的骑兵。完全就是在送菜,直接给撕成了碎片。看住固守的部队反而覆灭了,就导致辎重部队完全暴露在卫星城骑兵的马蹄之下。粮道直接被断。再加上主城和东侧卫星城夹击,周慎直接溃败。幸亏在粮道不保之时就主动后撤,虽然部队损失大半但骨干都还在。要不然孙坚可能都活不到讨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