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十九章 驻防扶风

第十九章 驻防扶风

    数日之后,董卓为了提防羌人孤注一掷地找自己麻烦。董军所部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向右扶风运动,至于张温和周慎他董卓根本没心思去管这两个坑货。他董卓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规避朝廷降下的惩罚,同时把责任全都推到那两个家伙身上。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向右扶风运动的原因,右扶风再往东去就是西汉故都长安了。右扶风是长安西大门,只要董卓抢先占据西大门的防卫权。朝廷就不好直接动他,因为随着周慎的南方军和张温的中央军遭受重创整个西北真的只剩下董卓这最后一支成编制的边防军了。若是撸了董卓,整个长安门户就真的要向羌人大开了。就算是何进也受不起这个纵胡掳掠西京的罪名。

    果不其然,在董卓主动揽下右扶风的防卫工作以后朝廷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而张温周慎就没这么好的运气,先后被调回渎职。右扶风可以说是西北叛乱以后仅有的一片净土了,就连左扶风都差点被北宫伯玉和韩遂攻下。

    没了战事,我们兄弟二人自是再次被调回父亲麾下。开始在右扶风最前线的武功进行驻防,其他几位中郎也都被分散到了周边各个主要城镇进行驻扎。而董卓本人却也来到了武功,因为是代罪之身他不能离前线太远。只要一退入后方,何进一脉就会像疯狗一样迫不及待地给他连下数道圣旨押解回京。而李儒作为军师自然也是跟随在董卓左右,就这样时间仿佛再一次回到了出征之前。但事实上却已是中平三年(186年),转眼之间鄙人已是年岁十九了。好不容易清闲下来后,父亲却开始操心起了另一件事:那就是婚配。

    汉朝兴盛时期,及冠之日也是婚配之时。最好不过两个一起办了,双喜临门。但现在战乱四起,所有人都担心明天的命运。所以大部分氏族之人只要年满十五就已经开始准备婚嫁了,而我兄弟二人都已年近二十。父亲自然是不得不急,董卓也是乐得当这个媒婆。自己生不出儿子以后,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的女婿或者兄弟能有个合适的儿子然后过继给自己。但显然女婿也都不争气。而现在世道正乱,董卓也瞧不上其他人的子嗣。如果不是男丁足够多的话,很难找到愿意过继的老兄弟。而徐荣可能是他董卓最大的希望。徐荣本来就有了两个儿子要是每个儿子都能再有几个孙子的话,他董卓就有机会开这个口了。

    所以对于我们兄弟二人的婚事,董卓自是非常放在心上。连日和李儒一起在武功及周边一带的名门望族中物色适龄女子。但这毕竟是个小地方,能找到董卓看得上的还真是不容易。最终在右扶风各县之中来回物色才好不容易找到了两家董卓觉得可以接受的氏族,分别是郿县的法家和武功本地的苏家。两家皆有一女岁刚及笄,同样也在四处寻找一户好的人家。而董卓的到来正好让他们觉着较为满意。

    现在就是反向物色的时间,毕竟是兄弟二人还不是本地世家之后恐怕难以见面。女方自然也是要好好审视一番才能决定。就这样我们兄弟二人天天被赶鸭子上架一般来回在两家之间东奔西跑,而结果却让我倍感受伤。。。明明兄弟二人没多少差别,却都看上了我弟弟。虽然说只是他们觉得弟弟年岁更近些,但对我来说却无异于晴天霹雳。苏家小姐尚且还愿与我说上两句,而法家小姐就真的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每次一到法家,她都是在院子里陪她的小表弟玩耍。一看到我们出现就立刻缠上了徐晃,而她自己的表弟看都不看一眼就抛给了我。生怕我打搅了她们二人交流感情。而我又不能扔下这个方才十岁的小孩子不管,只得硬着头皮在这带起了孩子。但他却让我想起了曾经的弟弟,所以权当是重温一下过往。玩的倒还算尽兴。天天带着他在郿县东逛西跑,甚至偷偷骑马到其他地方去看看那些他没见过的景色。

    本来就想着,法家姑娘看不上我就算了。跟弟弟以后的小叔子弄好关系也算个事,但没想到他的一番话却让我有些意外。

    “哥,咱别演了。每次我姐姐都硬拽着我在院子里玩就为了把我甩给你,你难道不嫌烦吗?我都玩烦了,咱要不干点别的吧!”小表弟玩熟了自然也就懒得继续装了。

    “好吧,你想干嘛?不过要说烦嘛还真没觉得烦,你和我弟弟小时候一模一样。陪自己弟弟玩有什么可烦的,还能重温一下当年的日子。”没想到这小屁孩和一般孩子还真不一样,我们十岁的时候除了被父亲逼着练武就是在讲武堂学习。要是文优先生有空了,就来给我们讲点东西。

    “你是将军吧?教教我怎么带兵呗!家里都是儒经和治世之道,看的我都腻歪了。早就想换点新口味了,但可惜除了六艺以外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战事。家里也没人可以请教,都觉着为官才是正途。”小表弟虽然年岁尚小,但根本不满足于现状。乱世也有乱世的好处,危机感是真的时时刻刻在威胁着你让你不得不向前奔跑。

    “额。。。其实我还算不上将军,就算我再官进一级也只是校尉。年岁十九的将军说出去也没人信啊,不过我父亲倒是正正经经的将军。我很好奇,你为什么会这么自来熟。对于我这个从来没见过的外人不一般都很有戒心才对吗?还有你叫什么啊?和你玩了这么久我都不知道你的名字呢?”这话说的我反而尴尬,小屁孩还以为我是将军。但实际上我可能连小兵都算不上,整一将二代。

    “哦,你不说我都忘了。我叫法正,我父亲一直希望我为人正直。但我觉得这个要求有点难。我为什么要去同情那些诋毁我的人,而不去维护那些帮助过我的人?我有些不能理解。我为那些看不起我的人伸张正义他们就尊敬我了吗?根本没有啊。。。不还是看不起我。就像隔壁家的那个龟孙子一样,从小就欺负我。上次他哥哥把东西砸了,推责任到他头上。我看见了就说了两句,可他根本不领情照样动不动就欺负我!根本没把我当恩人!下次再有这种事就算不是他干的,我也要让那个家伙吃个大亏!”没想到他竟然还是个性情中人,这种性格当个武将挺好。但要是当个文官那日子可能不太好过。

    “你的话倒是让我想到了曾经的一位友人,或者更应该叫他先生。他叫贾诩,字文和。我个人认为他是一个深韵处世之道的人。那时候我才刚出家门行军入伍,因为我是董公麾下五大中郎将之一的长子。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巴结我或者陷害我,并不是因为我为人如何仅仅是因为我父亲位高权重挡住了他们的仕途或者可以成为他们仕途的捷径。我当时很怕,怕认错了好友中了圈套丢了父亲的脸面;怕错过了伯乐让自己的将来变得一片坎坷。所有人都带着同样虚假的笑容和伪善的殷勤,根本难分好坏。”

    “你只要还用着这个名字就摘不掉它所带来的身份,你该是谁就是谁。万事都需从两面思考,带入你的身份你对别人意味着什么;而若是不带入身份你对别人又意味着什么?若你位高权重却不带入自己的身份,那么世界将在表面上变得处处美好。但若身份低微而带入了自己的身份,那么世界将变成一场灾难。志向高远之人,总有一天能有所作为只是早晚不同罢了。等你到了那时候,所有比你地位低的人都会对你恭敬友善。而和你地位相仿的人则会因为权力争夺,与你恶言相向。那么怎么通过好坏来区分他们呢?性情中人是好事,但这只适合带兵而不适合治世。权力均衡瞬息万变,前一秒可能还为一点权力你争我夺。但下一秒第三者插足,就需要两人快速联手先对付这第三者。若是性情过了头,不就被第三者乘虚而入了。”小法正听的倒是很认真,但他毕竟涉世未深也没有多高的身价。真正理解还需机缘,但若是一意孤行。我倒觉着他以后可以跟着我去从军当个军师也是不错的。

    这时我才想起他先前说过要学打仗的事,我也没废话直接带着他一路溜达到了郿县的驻军之处。右扶风一共十县,董军麾下五个中郎将分别驻扎在西五县。这一县是由胡轸负责的,我想能不能找到华校尉所在校场,让他看看董军的日常操练。没过多久还真的找到了,无故干扰日常操练本就是军中大忌。我们也只是在周边的山坡上看两眼罢了,不过法正虽然刚开始还觉着有些新鲜。但没过几日就开始有些乏了,他很好奇为什么这些兵士一直在重复这些事情。不换点新花样难道不会觉着无聊吗?

    要是我在经历天水一役以前可能还会有些想法,但现在的我完全知道这些操练的重要性。“阵法千千万,但那不是兵士应当操心之事。他们要做的都是最简洁直接的动作,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活下去。越是老兵就越在乎这平平无奇的动作,毕竟战场上和现在可不是一回事。现在玩花的你可以失误无数次,但是真打起来只要失误一次就能要了你的命。而且在战场上可没有让你思考的时间,下意识是什么动作就是什么动作反应慢一秒你就没了。你不光要让自己烂熟于心你还要让自己的同袍一样烂熟于心,毕竟在战场上想活下去从来就不是只靠一个人就可以做到的。”

    “好吧,那我不太喜欢这种日子了。。。有没有关于排兵布阵的?主要是那些我没学过!”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谁都不会喜欢这种沉闷又重复的感觉。都想玩花的,而对他们来说千变万化的布阵以及谋略就是最神奇的存在。

    这倒是让我想起了自己的师傅,李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