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被演义尘封的三国英豪们 » 第三十二章 汉中势力

第三十二章 汉中势力

    汉中的关系实为复杂,当初张道陵拿下汉中作为基业发展五斗米道。是杨家鼎力支持的成果。而相对的张道陵也赋予了杨家无上的权力,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和两侧商会的暗中支持以后。杨家早已在各方面上超越了张鲁。张氏历经三代,虽然百姓和普通商贾很支持五斗米道。但在黄巾一难以后,当地世家对五斗米道的抵触尤为显著。虽然他们没加入叛乱,但当初叫嚣的教徒可一点不少。要不是张鲁靠三代积攒的威望压住,汉中恐怕也要成为黄巾重灾区了。现在就导致以杨家为首的各大世家成天担心张鲁会变成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发难第一批被屠戮的必然是他们这些本土世家。

    原本还在暧昧妄图制衡杨家的其他各族都放下成见,大开绿灯让其尽可能压制张鲁。效果也很显著,杨家显然成了尾大不掉的巨型势力。而张鲁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知道自己没办法对这个忠心耿耿侍奉了自己三代的氏族动刀子。但他可以分化他们,经过他多年的努力。总算是让杨家内分成了相互对立的两个派系,而他也成功拉拢到了其中一边。

    对立的核心其实就是汉中城内的本家和阳平关附近专管过往商户的分家,本家眼红分家的利润。而分家在经济超过本家的情况下想要取缔本家。而张鲁就是持续提高关税加强管控,然后把从分家那挖来的税给本家。而他自己赚新增的部分。所以本家的代表杨松,杨昂自然偏向张鲁一遍。而分家的代表杨任,则一直在和雍凉的商会暗通款曲。妄图夺回主动权。主家自然不会看着分家乱来,就派遣杨昂来监视杨任。杨松留守张鲁身边,再加上张鲁的弟弟张卫在阳平关这个节点上形成了三边制衡的局面。

    原本杨昂张卫二压一难有什么动作。但现在杨昂带着部曲北上后,他张既的机会自然也就来了!杨家自己也做生意,和他这个北方商贾自然是有些交情的。在投递文书过后很轻松地见到了杨任,因为根本没人知道他投靠了董军。前两年他还随父亲过关隘进货并与杨任交谈过一二,而现在他出现在这也并不违背常理。

    “草民张既,拜见将军。”

    “才年许未见,德容又要南下益州?看来张家的生意不错啊!竟让尔一人接手这益州的项目,可是接到了什么大单子?汝父还真是大胆,要是我族中的小辈。就算给我安一千个心,我也决不敢让他们独自跑到益州。”杨任被张鲁逼的越来越紧只得三天两头和商贾拉关系,自然也就懒得再避了。张卫杨昂虽然知道,但却无可奈何。南北方的各大商贾,他几乎都认识。

    带着族中小辈跑西川学习的大有人在,但子女刚刚及冠就能独自跑商的还是头一次。在他的意识里,这八成是张家搞到了什么大单子,族中核心都放出去了。实在没人,才让小辈跑跑这些常规的单子。“只不过此次南下,本将还是劝汝多呆些时日。董军将至,阳平关势必要长久封关。什么时候能再开那可就真没个期限了。若是汝运货而归也别指望本将能开门放行啊!”

    “将军实在过誉,小子是受家父之托前来前来贺礼。这么多年我雍州商会承蒙将军照顾,特来为将军庆贺呢!礼物已然备下,其他各位商会代表也都在驿馆之中。特遣小子邀请将军前往一叙。”张既绕了个莫名其妙的弯,但杨任显然还是听懂了。

    “哦!那可不敢当,不过既然各位来都来了。本将也难辞盛情!就走上一遭吧!不过先容我处理些事务。”杨任在安排好了后续之后,就换上便服与张既一同来到了他们之前几家商会共同买下的小楼。为了隐蔽,各主要商贾世家花重金购买一块小院子供他们聚首商议对抗张鲁之事。平日里也都有专人把手。

    张既对于各商会聚首的时间记得很清楚,他自然知道这段时间本就没什么商市。加上董军在雍州的强势压迫,此处必然是空无一人。正好可以作为密谈之所。

    “不知张公子所求何事?竟要在此处密谈?”杨任之前也接到过邀请,但没有一次是只让一个小辈独自前来。显然是有什么必须要掩人耳目的事情,才让一个刚刚及冠的小子前来传递。

    “将军既然如此信得过在下,那鄙人也就不再藏拙。将军当然得知董卓大军开拔的消息,但将军不想知道为什么此次出兵如此突然。甚至没有朝廷的正式批阅而且统领者也不是三位老将军吗?”

    “嗯,本将也觉得甚是怪异。这好似私军出征一般,天子也未曾审阅将士。这却是为何?”

    “将军有所不知,董仲颖新夺司隶几乎所有的部曲全部调往洛阳镇压。但这就导致雍州兵力严重不足,各地宗族商贾躁动不已。董仲颖无力镇压只得与我等商讨,最终以征讨汉中来换取我们雍州势力的支持。各大氏族都恨不得除张鲁以后快,董仲颖共计派出十万大军。其中六万是新军,目的是为了调走本土势力减轻洛阳城内的控制压力。而另外四万则是其义子吕布的并州军,所有真正的董军心腹都留守洛阳加强控制。而这六万新军之中大多都是我司隶雍州的商会宗族子弟,统领更是我雍州氏族的心腹。此次出征旨在打破张鲁的关隘垄断,重新瓜分汉中利益。而我们则需要支持董仲颖在雍州的主导地位。

    这是原本的交易内容,但我们商会联合以及氏族并不完全满意他的条件。这样下来我们的亏损太严重,军队大半是我们的人。而他却是让他的义子带着四万人逛一圈,就能获得我们的支持。甚至还有可能被他的义子抢去汉中的主导地位。所以我们暗中商议后准备支持将军您来主导汉中的局面,最起码要保证我们在阳平关的利润。若是任由董仲颖发挥,我们实在无法估量董仲颖会不会比张天师更过分。“虚实参杂的消息永远是最难分辨的,敌人也有自己的线报。胡编数据是非常危险的。但如果所有的内容都符合他的线报那么他就很容易坠入陷阱,差别只是在人物关系上的篡改。以及你是否清楚你的目标心里到底想要什么。

    “怪不得派你前来通告,别说他们想不到了。就连我都一点没想到。但你们就不怕我掌权了到时候反咬你们一口?我到那时候也就可以随意控制税收了啊。”杨任还想再探探底,毕竟这关乎到他的身家性命。

    “将军无须多虑,这些问题我们自有考虑。请看!这是朝廷军的虎符,您可以让线报去查查。这绝对是这队大军中新军最高虎符的那一半,由我们的内线统帅私下层层转交给我的。您可以用它在必要的时候夺取六万新军的指挥权,加上您本身的部曲。我想控制阳平关以及汉中城并不是什么难事,而董太师的义子我们也有所考量。届时会在雍州掀起几波骚乱,他本部在控制洛阳无暇西调。唯一能进行镇压的只有其义子麾下三万并州军,待时其只能回师北上。至于将军拥兵自重的问题,我们就更不用担心了。张天师手下的信徒难以计数,一旦出了差错这汉中便会大乱。那时我们撤走六万大军,将军要如何控制场面?更何况没有朝廷任命的情况下将军岂不是名不正言不顺?

    而且将军无需顾虑张天师的问题,待控制汉中后。将军只需命令我六万大军开拔驻守南部的各个谷口即可,董军心腹会从散关南下去清除张鲁。一旦张鲁被捕,所有的骂名都会堆到董仲颖的头上。将军自然也就不再需要担心麾下的信徒了不是?一切安定之后朝廷的任命自然会到来。毕竟董仲颖已经没有实力再进攻一次汉中了,为了我们雍州势力的拥护,他只有选择妥协。”张既尽全力来圆上这个弥天大谎,现在就差杨任的临门一脚了。

    “嗯,是个不错的计划。我也是在朝廷军中待过的,这虎符我自然知道真假。但你都到这了还亮出了虎符你就不怕我强夺么?我现在自己拿了只要把你扣下也没人知道不是么?”杨任显然还是有些犹豫,感觉给的待遇太高了。氏族和商会并没有保险措施。

    “您难道觉得我不回去,我们的各个内线会配合您行动?董公夺下来也是夺,只是我们觉得您是一个更好的选择罢了。”既然都试探到这份上,张既心里就明白。杨任已然成功地掉进套里了。

    “好,虎符留下。正好杨昂那个龟孙和部曲全部调走了。只有一个不通军事的张卫,对付他本将手上的力量还是绰绰有余的。本将答应合作,几日后到。可需要本将做些什么?”杨任既然决定撕破脸皮,也就懒得再顾及张扬二人的面子。对他来说这两个压了他这么多年的家伙,早晚是要清算的。

    “不需要将军做太多,为防止暴露。将军只需在这几日照常开启关隘放商户行脚之人入关即可,董军的主力不会那么快来的。他们要尽可能把张天师向北引导远离汉中才能叩关。一旦到来并州铁骑就会抢关,将军只需卡住闸门即可。其他一概由我军负责,并州骑军的速度我想将军肯定也有所耳闻。”张既很“愚蠢”地把计划透露给了杨任。

    “甚好,那本将军就敬候佳音了。”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八成在计划着什么。恐怕是想把这些精骑吃掉,来保证自己的绝对权威。防止并州军脱离掌控,然后再开关用虎符调六万主力入关去突袭汉中。这样汉中就成了他杨任的天下,黑吃黑自然永不过时。

    而张既故意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然是不完全的,过程可能相似。但实际差距可就不是一心半点了。连张既自己都没想到,自己的第一个计谋竟然真的奏效了。杨任完全落入了自己的陷阱,下面就看回去后要怎么收起这张大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