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妙法仙缘 » 第七章 新生活

第七章 新生活

    金书玉笈为入道之门,宝诰丹经乃修仙之路。上清教在早晚功课这方面与老百姓所熟知的道观并无不同,都是在卯时开始作早课,酉时行晚课。

    道士修行讲究心平气和,脉通窍利,故而将早课的时间选在卯时,此时,阳气初升,阴气未动,未进饮食,可稳气血,再通过诵经、念咒、读诰,以复真性命,炼就金刚之身。

    单迎跟着赵庭筠早早地进入讲经殿,选了个好位置,盘腿坐了下来,不多时,便又陆陆续续地进了三十多名弟子。

    待卯时一到,钟声与鼓声相继发出浩瀚的声响,叫醒了整个都周山。

    带早课的长老兀自往讲台一坐,领着众人诵起了《澄清韵》。一时间,整个都周山内香熏冉冉,灵兽游走,仙禽腾飞,在这诵经声中笼罩上一层肃穆圣洁又富有生气的光彩。

    单迎懵懂地跟着诵完八篇神咒,五篇真经,十八篇宝诰后,结束了这日的早课。他虽然不明白经文真意,却也感到身心安宁,窍穴通达,同时一股暖洋自腹下升起,身体似有无限精力。

    在膳堂吃完早饭后,众人便又回到了讲经殿。讲经殿共有三间大殿,中间的用于进行早晚课,两旁的则用于讲授道术。

    道术有五类,分为山、医、命、相、卜。

    所谓山术便是静坐参悟、符咒、玄功等几类的统称;医术是炼丹,针灸,方剂等治病调理之术;凡命数皆有天定,却能以后天之术修改,而这后天之术便是阴阳命术,习者可趋利避害,改变未来;相术包括面相、名相、墓相等,察万物表象以观发展走势,判定吉凶;卜即是占卜之术,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以先天十六卦道尽天地机要。

    上清教弟子入门后的前五年内均要修习这五类道术,直到第一年的考核通过后,才能主修其中一类,辅修另外四类。

    单迎是半途入教,情况有所不同,需得等到新的弟子入教,与他们一同参与考核后才能进行选择,所以这段时间,为了能明白授课长老们所讲的东西,他必须勤下功夫才行。

    以上便是赵庭筠告知单迎关于修行的大致情况。

    单迎呼了口气,心想“虽然未来的日子可能累了点,但生活总有个盼头不是”,便也就没有过多在意。正出神之际,耳旁响起一道洪亮的声音,他循声看去,一位身形倾长的年轻道士站在他面前,面露笑容。

    “这位便是新入门的单师弟吗?”

    年轻道士的话吸引了殿内的其他弟子,他们皆是早有准备地转过头来带着好奇的目光审视着单迎。

    单迎起身,对着跟前的年轻道士拱手行礼,回答:“正是。不知师兄是?”

    年轻道士挑了挑眉头,挤着眼说道:“我是周真人座下第十辈唯二的弟子,名叫唐庭公,跟你赵师兄关系匪浅。”说着,他指了指一旁的赵庭筠。

    单迎看向赵庭筠,见后者面无表情地点了点,便知晓这唐庭公说的话真假参半。

    “原来是唐师兄,失敬失敬。”

    “单师弟能提前一年拜入教内,必是天资卓越之人,看来日后我上清教又要出一名仙人啦,真是可喜可贺啊。”唐庭公将手搭在单迎肩上,故作高声地喊道。

    闻言,赵庭筠皱起眉头,冷声说道:“唐师弟,过分了。”

    “哎呀,赵师兄,你这是嫉妒啦?”

    唐庭公话中所指,在场的弟子中倒也有人知晓。在赵庭筠拜入上清教的前一年里,他的母亲曾为他来过上清教,希望上清教能提前收下他,不过却被拒绝了。

    唐庭公此番行为只差挑明事情,将赵庭筠与单迎两人拉到明面上比较,所以多数人都好奇赵庭筠会如何应对,反倒是对单迎失了些兴趣。

    “单师弟入教一事由师父决定,岂容你我这些做弟子的妄加议论。”赵庭筠不慌不忙地说着,又瞥了眼唐庭公,“你若想再受雷刑之痛,自可大肆说道。”

    唐庭公僵直了身子,抽回了手,讪笑道:“这不是高兴嘛,赵师兄何必将话说得这么重呢。”只他那双眸子中闪过一丝怒焰,被单迎察觉到。

    单迎连忙打圆场,“两位师兄皆是周真人坐下的杰出弟子,莫要伤了和气。”又将唐庭公拉到一旁的座位,“唐师兄,请坐。我只是个记名弟子,只要能学上一两手仙法便是尽心尽力了,如何能与诸位师兄相比,恐怕日后还得唐师兄不吝指导呐。”

    唐庭公闻言,也顺着坡下,含糊了两句便没有再说什么,殿内众人见无热闹可瞧,也就都忙着各自的事情去了。

    正此时,钟楼传来钟声,已到辰时。

    授课长老进了殿内,讲解起了占卜之术。单迎从未接触过此类学问,初听时便如听天书,眼耳蒙蔽,不久就将心思飘向了远方。好在下一堂的医术,单迎还算精通,没有白费这个上午。

    午时的钟声一响,众人又收拾着前去膳堂吃过午饭。

    下午无课,弟子们可自行安排修行。单迎便请求赵庭筠带自己熟悉一下上清教,省得日后麻烦,当然,他的主要目的还是找到典藏阁所在。

    上清教宫观的建筑样式采用南北中轴线,院落式布局。从半山腰的牌楼开始,往上便是难生梯,而后则是山门殿。山门殿以象征着“三界”的三扇拱门为标志,寓意着进入门内,便入仙山。殿门上方有一横匾,上书“上清教”,殿内有着左右门神镇守,且点亮七星烛灯,祀奉着此山山神。

    过了山门殿便是元帅殿,此殿内供奉着天界的四大元帅,乃是天帝传道救世的四位护法神灵。在元帅殿两旁有钟、鼓二楼相对。东为钟楼,右为鼓楼,每日卯时有撞钟精灵先撞钟,而后击鼓精灵以鼓相应,酉时则是先行击鼓,以钟相应,并且每隔一个时辰,钟楼会轻响三声以示时间。

    再往上登一百零八层台阶后便到了供奉天帝的东皇殿,天帝称号“太一”,乃天地至尊,六界的主宰,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掌管着六界的一切事与物,拥有着至高的权力,在神像旁又有大日与太阴两位真君的塑像。

    东皇殿的东侧是专门供奉大日真君的武盛殿,因真君在人界书籍中有着武盛帝君的称号而命名,东皇殿的西侧则是供奉太阴真君的文昌殿。

    东皇殿的上方乃是三清殿,在殿前摆放着一具三足青铜鼎,殿内有八根代表八大神主的玉柱,以及二十八根石柱,代表着天上廿八星宿。三清殿供奉着三位至高天尊,神像下塑有十二位大觉天仙,在殿内两边还有象征着二十四节气的太古神、魔各十二位。殿内背面则供奉着上清教祖师的神像。

    在这些主体建筑的两旁划分了两大块区域,右边的设立联排静室,客房与膳堂,用于普通弟子的衣食住行以及接待外来宾客。左边的便是弟子修习的地方,设有讲经殿,演教台,在两者的高处还修建着观星塔与飞仙台。

    至于单迎心心念叨的典藏阁则位于三清殿的东北方向,潜藏在后山之中。

    在经过一段不算平缓的山坡后,赵庭筠指着眼前的宏伟楼阁,说道:“单师弟,此处便是上清教的宝地,收藏千万册道藏玄功的典藏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