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王朝正途 » 第四十四章 敌我分析

第四十四章 敌我分析

    在榆关守将官邸,夏秋坐下后,康克敌才坐下。这是最基本的礼节问题,在怎么说夏秋也是当今圣上的亲儿子;夏家人为君,他是臣;这方面一定要注意。虽是武将出身,可该注意的地方,绝对要注意。

    何况两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之前一点都不熟悉。哪怕熟悉,也是注意身份有别。这个世界上,就是有太多人,不看重细节,结果最后死得很难看。康若弼在“天地君亲师”方面的教导,可谓下足了功夫;使得两个儿子,还是拎得清自己有几斤几两。

    简单的喝了一杯酒之后,夏秋问道:“康大人,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而且你也更年长一些。同时与契丹人有过作战经验,所谓达者为师;能不能同我说说,他们的战斗力如何。或者说打仗的方式,选用什么战法。”

    听到六皇子上来没有问其他,而是询问契丹人打仗特点。这让康克敌很高兴,说明眼前这位爷是抱着学习目的,更是想作出一番成绩。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如果一上来就要这要那,一点也不了解对手;那么携带太多物资,反而会成为累赘,甚至会资助敌人。

    作为榆关守将,当然能接触到契丹人。而且最近几年,康克敌主要防备就是契丹人,对他们可谓非常了解。

    康克敌想了一下说道:“契丹人是一个非常难缠,同时也需要整个大夏朝都重视的对手。”

    “契丹族人强马壮,铁骑横扫,依靠强大的军事力量快速兴起,强大的契丹民族开始凭借独特“战术”征战周边,巩固政权,折射出契丹民族的野性和剽悍。”

    “在战争中,契丹人没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而是一路抢掠。契丹人出征“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这种军需粮草全靠军人自筹给养;掳掠民间粮草财物的方式被称作“打草谷”。”

    “由于契丹人以牲畜多寡论财富和地位,因此打仗时在马匹的分配上也有区别。”

    “一般骑兵带一两匹马,官员3匹。安营扎寨时,契丹人会设立“硬寨”,把皇族等核心人物帐篷搭建于中间位置,外围依次是官员、将领和戍兵的帐篷。戍兵在外围帐篷挂满弓箭,严格护卫皇族安全。”

    “但是契丹人也不是沈弱点都没有,在我看来他们也是致命弱点;只要是把握好,未必不可战胜。”

    “契丹军作为游牧民族军队,其军队的绝对主力自然是擅长野战的骑兵。但是在面对坚固的设防城市之时,则不得不依赖数量庞大的步兵和诸如冲车、云梯、楼车、投石车等攻城器械。前者需要大量的汉军步卒,后者则需要技艺娴熟的工匠。”

    “目前契丹面对的困境有两个;首先是汉民的绝对数量不足,无法征集到足够数量的步兵和工匠。辽东之地原本人烟稀少,又是多族杂居之处;汉民本来就不算多。再加上处于两国交战的前线,被反复蹂躏,逃的逃死的死,所剩无几。”

    “其次;契丹对汉民征收的税赋过重,汉民自然心怀不满,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契丹人虽然人数不少,但游牧民族生活习惯和风俗决定了不可能征到多少税,收入只能靠压榨定居的汉民;汉民税赋之重可想而知,境内汉民自然离心离德。”

    “因此王爷只要是在沈州囤积充足的粮草和军械,契丹人倒也不足为惧。”

    听到康克敌的分析,夏秋感觉大夏朝还是有能人,至少知道敌人的优势和劣势。为什么当初派兵收复茶啊冲不让康克敌过去,而是选择赵光;实在是有些男耐人寻味。

    不过对方说道囤积充足的粮草和军械,不正是开口的好机会吗!而且兵部也有命令,让右屯卫在榆关做最后一次补给。看着康克敌的样子,不像是克扣军饷的主;而且在怎么说自己也是王爷,即使克扣也会有所顾忌。

    夏秋端起酒杯,说道:“康将军不愧为国之栋梁,我请你一杯。如果能够活着从辽东回来,我们在把酒言欢。对于战时还是有些不放心,刚刚你说充足的粮草和军械倒是提醒我。右屯卫离京十分突然,毕竟军情紧急;因此粮草和军械要从榆关补充。”

    “明天一早就要出发,不知道康将军能不能带我过去仓库看看,至少让本王晚上能睡得着觉。”

    六皇子没有明说,但是康克敌一点都不傻。虽然一直在军中任职,但对方想要表达什么意思,他还是一清二楚。这是担心自己克扣,毕竟随便少给一点,那都是钱。

    而且右屯卫过去几乎同送死没设么区别,即使克扣他们的物资,最后也是死无对证。夏秋能这么想,或者要去常仓库看看,也是无可厚非。两人是第一次见面,平时根本不熟悉。而且即使熟悉也要公事公办,换做是自己也一样。

    康克敌非常认真的回复道:“我这就带王爷过去,兵部已经下达公文。榆关之前储存的物资,王爷可以随意调拨。”

    听到这里,夏秋总算放心了。虽然知道对方不敢耍什么花样,但人心难测。弟兄们上战场是拼命。如果军械存在质量问题,那么同把命交到敌人手中没什么区别。

    看到大将军带着六皇子来到军械仓库,守备自然明白什么意思。这些物资已经储存很久,早就该更换。现在让右屯卫带走,朝廷在拨付新的,也挺好。

    虽然在京都带了一部分军械物资,但路途遥远;为了加快行军,也不能携带太多东西。而榆关距离沈州,只有800里,快马一天就能到;可以节省很多运力,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成本。

    看到整齐的军械,保养还是很好。说明守备很尽职,康克敌也算是治军有方。夏秋只是过来看一下情况,至于具体事宜,交给主簿钱多米负责就好。颍川人天生就会做生意,至少不会做亏本买卖。

    身为主帅,虽然很多事情要亲力亲为;但也不能什么事情都做,那样还不把自己累死。

    现在这样就挺好,看了一眼,心中可以放心。然后交给下面人对接,即使发现问题,也好从中协调。

    晚上准备休息的时候,夏秋在一次给康克敌带来惊喜。执意要回到军营,美其名曰同将士们一起已经习惯。其实他知道,这是担心自己。

    不过谁让人家只王爷,是主子;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六皇子的谨慎程度,还是很值得赞赏。身为一军统帅,如果不能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全军覆没也只是时间问题。

    晚上回到府中准备休息的时候,副将来报:“将军,这次六皇子准备带走的东西不少,很多还真搞不懂有什么用。是不是故意打秋风,我们具体要怎么做。”

    行军途中,夏秋可是设计了多种武器装备。需要很多材料,有些目前生产不出来,或者一时半会找不到,只能寻找替代品。好在作为天下第一雄关,物资还是很齐全。倒也让夏秋捡了一个便宜,同时对于守住沈州,也更有信心。

    康克敌:“你不知道不代表没有用,我们的任务是全力配合。而且对方毕竟是皇子,想要什么,就随他去吧!如果能够守住沈州,当然最好。守不住,就该我们头疼。”

    其实现在太子准备迎娶康佩林的消息,还没有传到榆关;否则康克清不知道会是什么心态,这在无形之中,也算是帮了夏秋一把。都是因为康若弼刻意没有通知,其他人也不敢乱说什么。涉及到皇家事务,而且还是当朝太子,谁都不敢胡乱猜测。

    如果对方知道自己是太子老丈人,是否还会愿意结交其他皇子,可就是一个未知之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