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王朝正途 » 第六十三章 合理解释

第六十三章 合理解释

    要说此时赵普将军可是非常郁闷,毕竟无论劫营,还是冲击中军大帐;同他可是一点关系都没有。他的妻儿老小都在大夏境内,如果真要是动什么歪心思;杀害皇子,就是整个赵家也会受到牵连。

    如果皇室连这事都能忍,那么大夏朝也就离覆灭不远。可孙小兵的确是沈州守军的百夫长,而且也是奉命巡逻。谁能想到这小子是契丹奸细,竟然把所有人都给骗了。

    作为军中百夫长,赵普还是认识。而且经常能够见到,给人感觉这小子不错,做事细致、周到,而且打仗也挺勇敢。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假象,只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而已。这次因为契丹奸细头目被抓,为了营救;不得已,只能暴露。

    加上契丹人手中,为什么有如此多沈州守军军服。一切的一切,都是他的责任。监管不利的罪名,绝对是跑不掉。如果辽东王真要是认真追究,严重的话,可能会被押解回京。假设夏秋在心狠一些,就地正法、以儆效尤也不是不可以。

    陛下虽然准备放弃沈州,但辽东王毕竟是亲生儿子。可是给了绝对自主权。从节制辽东之地,榆关之外所有兵马,就能看出端倪。

    副将回来之后,赶紧汇报道:“将军,今天晚上辽东王命令我们,任何士兵不得出营,违令者斩,而且还说;如果将军做不到,他可以代劳。”

    “我刚刚过来的时候,右屯卫接手各处要地。如此看来已然不相信我们,可是要想一个对策。”

    现在想对策,还哪有什么对策好想。如果自己是夏秋,可能也会如此。都是打着沈州守军旗号做事,而且孙小兵也的确是沈州守军的百夫长。

    赵普:即使辽东王不说,我也已经下达了任何士兵不准出营的命令。现在天色以晚。我们出去不是帮忙,而是在给人家找麻烦。

    孙小兵你也见过,一定定性他是契丹奸细。难道之前就一点苗头都没有,什么马脚都没漏。如果真是这样,是他隐藏的太深,还是我们的能力太差劲。还有他那一对人马是怎么回事。难道全部是契丹奸细。如果真是那样,我们两个还有命在这里坐着,估计早就身首异处。

    的确,如果一个百人队都是契丹奸细,赵普和副将真可能会随时没命。只要是人家想,绝对做得到。可是这种事情并没有发生,可是难道这帮人是傻子不成。名知道冲击右屯卫军营是死罪,也要往里冲。

    里边是不是有什么其他误会,否则根本解释不同。

    副将也是一脸茫然,此刻的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不过将军问话,肯定好好好回答。

    好在他之前了解了一些情况,孙小兵那个百人队;并没有全部被杀死。有些人看到事情不对,便选择放下兵器投降。

    目前正在右屯卫军营审讯,相信很快就能知道结果。但是这也给副将提了一个醒,不是所有人都是契丹奸细,大部分更多是被忽悠所致。但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人都已经死了,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

    右屯卫士兵杀死契丹奸细,肯定要获得封赏;如果告诉他们,这些人不是契丹奸细,很多都是右屯卫士兵。那么人家会怎么想,从英雄瞬间变成残害同僚的冷血动物,估计任谁都接受不了。

    虽然接触时间不长,但是从右屯卫士兵对于辽东王的敬意来看。夏秋不说爱兵如子,但至少很护犊子。让他手下吃亏的时候,绝对不会做。

    想想就觉得冤枉,都是打好男儿。抱着一腔热血,没想到却死在自己人手中。不过也是他们活该,自己一点判断力都没有。孙小兵一忽悠,真就要往上冲。之前看到契丹人,怎么没见他们如此勇敢。

    难怪辽东王看不上沈州守军,之前肯定是调查过不少资料。

    副将:将军,孙小兵的事情好解决。他本身就是契丹奸细,死了倒也好。可是其他士兵怎么办,他们是被孙小兵忽悠才会过去。本来也没想到劫营,最重要也不敢这么做。

    现在右屯卫士兵,一定把他们算成自己的军工。可这样就不能按照阵亡上报朝廷。让士兵们知道,可是会非常寒心。因此还请将军同辽东王商议一下,对于普通士兵,绝对不能看做是奸细。如果真那样,估计他们的父母,都会抬不起头。

    此时赵普也是非常头疼,不按照阵亡报备。其他士兵肯定不会满意,那么自己在军种的领导地位,必然会受到威胁,还真是要想一个万全之策。作为一名将军,如果属下没有士兵支持。那么也就是一个光杆司令,最后必然会被淹没在历史长河中。

    而且还是见不起一点浪花那种,未来会相当憋屈。

    可是找夏秋说情,必然要付出很大代价。手下军功被剥夺,如果没有一个合理解释,估计右屯卫士兵,也不会干。但是为了让士兵们都能得到一个应有的荣誉,家里人获得应有的待遇,必须要作出妥协。

    其实赵普也是为了自己,万一做得太过分,估计士兵在其背后放冷箭,也是很有可能。

    毕竟这些士兵,很多都是同乡。算是彼此了解,知根知底。突然给同乡安插一个契丹奸细的罪名,那么他们又是什么,届时大家可都解释不清。

    赵普:士兵的名誉,必须要尽量保护。绝对不能让其他人寒心,明天我就去找了王爷说情。无论付出多大代价,这件事情都必须办成。

    你我都是带兵之人,可是不能为了自己脱身,而置弟兄们的生死、名誉于不顾。

    这是在提醒副将,同时也是在鞭策自己。

    副将:将军,其他都好办;主要是现在也搞不清,那些是契丹奸细,那些是无辜士兵。如果除了孙小兵之外,全部按照无辜士兵处理,估计右屯卫肯定不干,毕竟他们辛苦杀敌,而且听说还死了不少人。

    现在一下子就把功劳全部抹掉,估计谁都无法接受。

    赵普当然清楚是什么状况,不过现在只能硬着头皮上。想要做到绝对公平,已然不可能。只希望近一些微薄之力,对沈州守军有一个交代。便非常郑重的说道:不是有几个活口吗!明天我们去找辽东王。双方公开审讯,相信活着的士兵们应该大致情况。

    其实这么说,也不无道理。平时谁同孙小兵走的近,经常在一起密谋。必然是契丹奸细无疑,至于其他的人,如果有明显证据证明,家人都在关内。想必也能够洗刷嫌疑,只不过要看右屯卫那边怎么决断。

    看到副将还想说什么,赵普当然明白什么意思。于是抢先说道:辽东王目的时候辽东,其他方面他不会关心。而且赵家军队必将会离开,想要顺利接收沈州,也需要我们配合,相信王爷知道该如何选择。

    之前京都传言,辽东王天生愚钝。现在看来,不是人家愚钝,而是懂得隐忍。一个没有母系力量支持的皇子,表现的太过惊艳,最后绝对不会有好下场。看来包括大将军在内,都小看了这位皇子。说不定辽东真能守住,不过这同我们已经没有多大关系。

    副将毕竟跟了赵普好几年,对于这位将军的意思,也能猜到一二。这是想用其他方面补偿,让那右屯卫将士满意。同时在赵家子弟兵撤离的时候,也会把大部分物资留给辽东王。

    不过昨天晚上副将可是看到,辽东王的杀伐果断。至少赵普将军,绝对比不上人家。现在想法很美好,就是不知道对方是否接招。

    赵家人可以离开,难道自己也跟着过去关内,继续做一个家奴。学得文武艺,卖给帝王家。赵普在赵家地位很低,甚至都比不上被俘的赵光。自己同他回去,又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留在沈州,追随辽东王,说不动能够建立一番功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