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脑使用手册 » 行为构建 情绪控制

行为构建 情绪控制

    愤怒的暴发,悲伤的眼泪。

    大量的情感和情绪,不断的积聚,在那一瞬间,随着身体实际的激烈动作发生,情绪倾泻而出。最后在神经连接之间,得到了最终的释放和快速的抑制和分解。平息过后的一切,转化为一种激烈反应后的疲惫。

    情绪的终点,是机体的动作。但如果没有确定的意识去引爆这些呢?就像是缺少一个引信,愤怒的火药桶得不到点燃,悲伤的失落得不到救赎。大脑的痛苦在增强,但没有足够的内啡肽去中和。

    内啡肽和多巴胺类似,主要的情绪调节物。多巴胺是短暂的增强,活跃稳定意识,获得快乐。内啡肽则是短暂的抑制,压制痛苦,稳定意识,获得快乐。两种情绪调节物,对应的,是快乐和痛苦两个通道下情绪的反馈构成。内啡肽和多巴胺在情绪调节中有着相互的平衡。

    多巴胺会直接的让神经链接活跃起来,伴随积极的情绪,带来延续的兴奋,对意识下产生(愉悦)作用。

    内啡肽是抑制消极情绪作用,延续和稳定意识内容,而对产生平抑痛苦的意识内容,产生(抚慰)作用。

    (愉悦和抚慰感,都会在意识和记忆上产生依赖,对于偏好到依赖,致成瘾,会有一个由量到度的积累。)

    由于多巴胺和内啡肽的作用,在自然环境中,从众多对象中能够筛选有益的一部分,无疑会对机体有着很大的益处。但现在越来越多复杂的环境,这种特性,反而容易出现漏洞。

    当依靠自身的分解,代谢,和调节的抑制,不再足够起作用时。似乎,很难再有办法去平衡这个问题。外力是一个方法,但可能是最无效的方法。毕竟时间上的积累,可不是用一个小手段就能抹平的。

    还记得行为的三个主导吗?思想,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意识,其实也有足够的力量,来对抗这些情绪,平抑行为上的依赖。但突然的需要用意志,自我的约束来应对,没有足够的神经反馈,也难以形成足够强度的意识,去应对。

    抑制情绪,控制情绪冲动,从神经反馈下控制情绪,也是一种习得性的能力。依靠及时对意识的否定,强化否定反馈的作用,改变行为的后续反馈,或者改变不断强化和依赖的意识,或者直接的控制情绪反馈的作用,都可以有效的控制情绪。

    但和控制运动系统不一样,运动系统本身就是神经系统来协调控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有丰富的神经元,去控制相应的结构。改变运动,只需要你想到一个具体的想法,然后再经过之后的平衡协调。

    情绪需要通过调节系统,经过腺体分泌的情绪调节物来具体作用。意识可没办法直接作用于调节系统。

    也正像是否定习得的条件和方法:认知的判断,强烈的意识驱动,足够的内能支持,以及对于行为偏好的引导。用在这里,也同样适用。

    说白了就是:学会保持理性判断;给自己下心理暗示,给自己较高的心理束缚,道德束缚;保证供能,控制情绪需要更多的糖分和氧分;以及平时养成的情绪控制习惯。

    但不论怎么样,情绪是有实质的调节物作用的,即使依靠意识去强压情绪,只会让意识不再促进情绪物质的分泌,以及促进情绪物的抑制。避免情绪化和行为上的暴发。但情绪仍然会在时间上,逐渐积累作用。

    所以,一定需要一个另外的点,去释放和转移这部分压力。比如倾诉,或者大量有氧运动。(也有人喜欢去暴食一顿,但可以想象,经常性的压力下,暴食带来的副作用就是会变胖)

    情绪控制,主要是针对过激的情绪化行为的抑制和避免。但人本身,应该有情绪上的活动,不能舍本逐末,为了控制自己,而强加给自己太多的束缚。人毕竟还是要面对真实的世界,先去保证自己的利益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