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玄幻奇幻 » 大脑使用手册 » 给意识开后门 构架 四

给意识开后门 构架 四

    这里,不得不再在这里,提出“我”概念的存在。

    心理,认知,本身的产生,是和大脑的意识功能,高度相互依赖的。

    但意识,在综合了大脑的各个功能时,每个含有概念记忆的细胞团,在神经网络间,得以相互衔接。

    意识,原本是一种对记忆体的再现功能。就是,来自于感知的记忆碎片,在意识的组织和联系下,得以有序的组成一个含有空间,时间,事物内容的记忆展现。记忆,在神经元上刻写在记忆蛋白下的内容,通过通道传达,又在这里,重新表达出,形成模拟的感知信息,并形成新的记忆内容。

    记忆的内容,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提升,复杂度也有所提高,进一步的,让意识,得以加工更为概念和记忆的内容。

    而这里,意识,在大脑的网络组织下,出现了一个逻辑循环:基础信息-意识再现-新记忆(更抽象)-利用抽象记忆组织新的信息-意识再现-新的抽象记忆

    抽象记忆,就是概念认知的前身。

    抽象记忆,将记忆体简化为标志性的记忆,但仍然可以连带出对应的神经团的记忆功能。

    这样,原是感知信息,到抽象记忆,到概念记忆,再进一步,便成为了新的记忆体-概念认知下的新记忆。

    这大概,就是毕加索,花毕生心血,将公牛的形象抽象到一个符号的工作。

    当然,现在大脑的意识,已经精于此道。并且基于这样的逻辑,又从概念,形成了符号文字,语言,语义,经验知识,到组成知识体系,以及社会化后形成了文化文明。

    当然,这并不是在这里想说的。

    这里,得意于意识,能够概念化记忆,形成认知。

    信息在大脑的逻辑循环,肯定不可能突破认知的维度。

    是什么让认知,进一步的发展,有了维度的跃迁?就是“我”意识的存在。

    这里,既然能够认识到第一人称的我,在认知的逻辑循环下,其实很容易就可以到达第三人称的角度。从人的个体,和自身,外界,和另一个人,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认知。

    这里,认知,才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当然,我的认知,到“我”第三人称角度的提升,也都需要,意识在认知和概念上,完成一次抽象化的逻辑循环。

    而在第三人称下,许多的概念,才会被赋予意义。或者说,脱离我的角度,许多的抽象概念,才能有相对客观而准确的定义。

    认知,在这里提升。但,别落下另一个,心理。

    心理,心理的发展,是受限的。本身,情绪的发生,没有提供足够的逻辑思考时间。而心理的内在,情绪驱动,又是内源性的,一来本能,缺少记忆的构成。这样,心理的发展,会成为一个受限的发展过程。

    相当多的人,即使在年老时,仍然摆脱不了在年幼时,就形成的心理构建。

    而在这里,心理,需要再一次,和我们的认知结合。意识,心理,认知,三者共鸣,就成为了一次角度的提升。

    在重新的自我心理认识下,会逐渐的挖掘到自己行为模式的起源,并在源头这里,做到行为模式的修改,甚至是改变。

    当然,这个过程,就像是发现自我,到认知自我,到控制自我的进程。

    不过,虽然看着,一个个过程很简单。但,从认识,到认知,到掌控,其实却要历经和跨越一个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