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科幻灵异 » 误入迷途的羔羊 » 19、鞋印(一)

19、鞋印(一)

    彭万里的一番猜测说得马爱国毛骨悚然,他在初秋阴郁的午后竟沁出了一身冷汗。

    然而,彭万里的猜测并未就此终止。他还在继续着:“你之前上门走访时,高明声称他遭到讨债者上门追债,被迫逃跑在外。还说,那些讨债者为了逼他还债,掳走高杨当作交换筹码。我之前就一直在怀疑是否真的存在讨债者。现在看来,这番说辞难道不是他为实施自己的逃跑计划编造的最好的借口吗?”

    “若真像你分析的这般,他失手打死了高杨并将其藏匿了起来,那么之后他大可以直接一走了之,又何必在周五晚间冒险现身呢?他冒然出现在派出所,不是反而增加了暴露自身的危险,还耽误了逃跑时间吗?”

    “应该还是为了拖延高杨尸体被发现的时间,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逃跑时间。试想,如果我们在第一时间发现他与高杨同时失踪。我们会怎么做?一定是在高家进行大范围的搜索,寻找能指明他们去处的线索。倘若高杨的尸体就这样被我们发现的话,高明立即成了怀疑对象,可供他逃跑的时间并不会很充裕。而现在,由于他的出现,凭空冒出来两条干扰因素,一条是讨债者,另一条是书包。现在仅一条与书包相关的线索就已经花去了我们一整天的时间,若是我们再分散精力去追查他口中的那些讨债者,又会浪费多少宝贵的时间呢?待我们把这两项干扰因素都排查清楚了,他怕是早已销声匿迹了吧!”

    “你觉得高明会将高杨藏匿在何处呢?按照你的分析,她应该不可能被藏在十分隐秘的地方。”

    “的确。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报来看,可供他藏匿物品的场所并不多。何况高杨是个人而非物品。光天化日之下,要想找到一处能藏匿十岁小女孩而又不会轻易被外人发现的场所,确实需要大费周章一番。除非……”

    “除非那地方就是他自己的家。”马爱国接口道,“无论你的这番推测是否准确,我们都有必要再去高家走访一趟,结论就待验证过后再来见分晓吧!”

    彭万里当机立断,准备动身前往高家。只是现场的打捞作业尚未结束,彭万里不得不对现场值守的民警做一番具体的人事部署,明确各人的职责分工,包括指定现场负责人和联络人。

    “我和老马现在去高家。这儿若有了进展,及时打手机通知我。”

    彭万里撂下这句话后,径直向警车走去。

    因担心高家无人,马爱国在征得了杨慧娟的同意后,将她一起捎上。同行的还有马月芳。出于职业习惯,马爱国在处理涉及女性当事人的案事件时,总希望能有同性陪伴在其身边。本来这项任务应该交由他所在值班组的女民警来完成的。偏巧,那人值完班后已经回家了,而当日值班组里的女民警被留在派出所负责值守。因此,马月芳成了当下最合适的人选。

    马爱国驾驶警车载着一行人向高家进发。

    高家地处打捞现场的南端,步行不消十分钟便能抵达。它与马家宅中心小学一南一北同处在一条交通链上,而这条交通链的中点便是目下如火如荼的打捞现场。马爱国等人只需顺着他们脚下的这条乡村公路一路向南,然后右拐上一座桥,在跨过马家浜后,便可抵达高家所在的商业街区。商业街区以一家大型集贸市场为中心——这家集贸市场位于两条交通要道的十字交叉口——沿着周边道路呈放射状辐散开去。高家的小店铺在集贸市场的东北方位,属于商业街区的边缘地带。

    警车开出去不到两分钟,马爱国便将车子停靠在路旁一处突出于河道上的平整土墩上。这处土墩本是一座石板桥的桥墩。石板桥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从桥墩到桥身都是由水泥构建而成,桥面铺设的则是一块块的水泥预制板。经过六十多个年头的风吹雨打,水泥板之间出现了一道道的裂隙,并伴有撬动的迹象,行人行走其间,稍不留意便会一脚踏空,加之桥身没有护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五年前,随着商业街区的不断扩宽,在离石板桥不远处重新架设了一座钢筋水泥桥。大桥与交通要道相连,桥面为双向单车道,同时在机动车道的两侧预留了可供非机动车和行人通行的道路。在新桥落成不久后,乡政府便下令拆除了石板桥。由于桥墩牢牢地扎根在河道内,拆除起来颇费周折,施工人员为了图省事,在完成了桥面和桥身的拆除作业后便草草收工,因此造就出了这么一个大土墩来。

    “我们得下车步行去高家。”马爱国一边熄火,一边向同行的三人解释,“高家周边没有停车的地方。为了不妨碍交通,我只能把车停在这里。”

    马爱国率先下车,其余三人紧随其后。

    就在一行人逐渐接近高家铺子时,眼尖的马爱国立时注意到了位于交通要道一侧的卷帘门正处于半开放的状态。他紧赶几步,快速走上前去,俯下身子,从卷帘门下方向铺子内张望。

    “怎么回事?”彭万里站在马爱国身侧,气息不稳地询问道。

    “你瞧地面。”

    彭万里顺着马爱国所指看去,地面上一片混乱。尘封已久的灰尘被蹭掉了一大片,一小块不明性状的殷红混杂在扬起复又落下的尘埃中,另外还有一连串的干涸泥点零星散布在卷帘门附近……

    “先别进去。”

    马爱国察觉到身侧有人欲从卷帘门下钻入铺子内,立即伸展双臂做出拦截状。

    杨慧娟不明所以地问道:“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现在无法确定。”马爱国神情严峻地回答道,“我们绕到后门去看看。”

    在马爱国的带领下,众人向着高家的后门所在处走去。在绕过东侧最后一间铺子后,马爱国等人遇到了一处不大不小的障碍。横梗在他们与高家后门之间的是一片潮湿的泥地。

    马爱国停下脚步,皱着眉头举目北望,目力所及竟是大片大片的农田。这片农田东面与马家浜相邻,南面与高家所在的商业街区相接,西面与北面则一眼望不到头,预估占地面积不下上千平方米。

    这里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原是村集体的联产承包责任田,用于种植大面积的水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由于产业结构调整,村委会在给马家宅的每一户村民按需分配完自留地后,原先种植水稻的联产承包责任田复又收归村集体所有。在经济转型期间,村委会将这片农田转租给了个体承包户。沉寂多年的农田再度热闹起来。它一改以往的乡土气息,华丽变身成了一片种植园。在这片种植园中,先后种植过葡萄、西瓜、草莓等经济作物。然而,丰硕的经济作物并没有换来丰厚的经济回报。不过数年之后,这片农田再度面临转型。这一次它将恢复朴素的本质,成为一座蔬菜基地。当农田恢复成菜园子的本貌后,反倒获益匪浅。蔬菜大棚里,扁豆、辣椒、番茄、黄瓜、萝卜、青菜……四季轮番,一刻不得闲。这方唱罢,那方登场,姹紫嫣红煞是热闹。种植户们全年无休,忙得不亦乐乎,脸上简直乐开了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