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戏说秦史 » 第7章王官之战报血恨,穆公秦誓传古今

第7章王官之战报血恨,穆公秦誓传古今

    从“晋文公卒”开始引出了“柩有声如牛”,并且郭偃(晋国大夫)言之凿凿说出是西方来的军队,这就很值得玩味了,神鬼之说放到现在是不会有人信的,但在教育落后的过去,是被普遍相信的,有心人就可以利用这些神鬼之说来实现自己的目的,比如说因为不敬鬼神被雷劈死的商王武乙,被幽魂所杀的周宣王。

    以及通过牛叫预言出西方会来军队侵犯,并且还预言了虽然被袭击但他们必然大捷。大家都不是傻子,自然就会怀疑通过牛叫而预言的真实性,比如晋代史学家杜预就说“卜偃闻秦密谋,故因柩声以正众心”。卜偃事先通过某种渠道得知了秦国的谋略,因此借灵柩牛声来统一大夫们的思想。

    “且人卖郑,庸知我国人不有以我情告郑者乎?”国家之间的对决,不仅仅只停留在武力层面上,还有谋略层面。在普通百姓所不知道的地方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早已经打响,双方早已你来我往的交手。

    每一个国家都有英雄,自然也会有出卖国家利益的败类。虽然我不知道晋国收买的谁,但从先轸能说出“秦违蹇叔”的话语,我们可以通过推测得知,秦国内部有晋国所埋的钉子,不然从哪里能得知蹇叔对发起这场战争的立场呢?

    所以秦国从一开始就输了,就好像打牌,虽然你的牌不错,但是我让人站在你后面偷看你的牌,那么你有什么牌我都知道,对于你而已,你根本不知道我手里有什么牌,而你对于我来说是明牌。你压根不知道我出老千,还傻乐拿了一手好牌(得到杞子偷袭郑国的建议)。

    你站在第二层以为我站在第一层,实际上我在第三层上看着你如小丑一般的姿态。

    晋文公的夫人文嬴是秦国宗室之女,她向晋襄公请求把秦国的三个将帅放回去,说:“他们的确是离间了我们秦晋两国国君的关系。秦穆公如果得到这三个人,就是吃了他们的肉都不解恨,何劳您去惩罚他们呢?让他们回到秦国去受刑,以满足秦穆公的心愿,怎么样?”晋襄公答应了她。

    先轸朝见襄公,问起秦国的囚徒哪里去了。襄公说:“母亲为这事情请求我,我把他们放了。”先轸愤怒地说:“战士们花了很大的力气,才把他们从战场上抓回来,一个女人霎那间就把他们从国内赦免了,毁了自己的战果而助长了敌人的气焰,亡国没有几天了!”不回头就吐了口唾沫。晋襄公派阳处父去追孟明等人,追到河边,已登舟离岸了。阳处父(晋国大夫)解下车左边的骖马,以晋襄公的名义赠给孟明。孟明叩头说:“贵国国君宽宏大量,不把我们这些俘虏的血涂抹战鼓,让我们回到秦国去受死刑,如果国君把我们杀死,死了也不会忘记这次的失败。如果尊从晋君的好意赦免了我们,三年之内必定会卷土重来以报今天的耻辱!”

    晋襄公以为办事不利的三位秦军将领一定会被处罚,所以选择为母亲做个顺水人情,这三位将军也是这样想的,但是没想到的是,他们回国看见秦穆公穿着丧服,亲自到城外来迎接他们,哭着对三人说:“当时百里奚和蹇叔劝我不要东征,是我没有听二老的话,才会有这样的大败,才害得你们受这样的侮辱。这是我的错,你们哪有什么错?拜托你们帮我尽心洗雪这个耻辱,千万不要懈怠。”

    秦穆公是一国之君,之前因为国力的强盛而自负认为郑国手到擒来,无视了蹇叔、百里奚的劝告,现在崤之战打破了他的幻想,他又恢复了理智,三位败将能当将军固然离不开父辈的帮忙,但自身也必然是有能力的,而秦国缺的就是有能力的人才,秦穆公怎么会舍得把人才因为自己的错误判断而葬送了呢?

    “遂复三人官秩如故,愈益厚之”

    所以秦穆公不但没有怪罪三人,还恢复了他们原有的官爵和俸禄。注意“愈益厚之”这四个字,不是“厚之”,不是“益厚之”,而是“愈益厚之”。对他们越来越好,不因为部下的失利而惩罚他们,反而反省自己的问题,并且提升了他们的待遇问题。是你,安敢不效死力?

    有一句话叫“士为知己者死”有一句诗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三位将军本来就自责难堪,秦穆公又如此对待他们,他们自然会努力的去一雪前耻。

    秦穆公三十四年(前626年)或三十五年(前625年)春季,秦穆公派孟明视等率兵攻打晋国,以报崤之战之仇,晋襄公率军迎战。

    二月七日,两军在彭衙(今陕西白水东北)交战。两军遇于秦西部的彭衙。双方列阵后,被先轸罢免的车右将军狼曋率部下二百余人首先冲入敌阵,杀的秦军阵脚大乱。晋军主力随之发起攻击。秦军大败,孟明视等退兵返回国。晋国人把秦军称为“前来拜谢恩德的部队。”但秦穆公还是任用了孟明视,孟明视更加努力于修明政事,给百姓以更大的好处。冬季,晋国的先且居、宋国的公子成、陈国的辕选、郑国的公子归生攻打秦国,夺取了汪地(今陕西澄城西),到达彭衙后撤军,报了彭衙之战的仇。

    戎王派由余出使秦国。由余,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他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所以派由余去观察秦国。秦缪公向他炫示了宫室和积蓄的财宝。

    由余说:“这些宫室积蓄,如果让鬼神营造,那么就使鬼神劳累了;如果让百姓营造,那么也使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还不时地出现祸乱呢,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岂不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根源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并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依仗着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民众,民众感到疲惫了,就怨恨君上,要求实行仁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满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将是对立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借以改变他的心志。并且为由余向戎王请求延期返戎,以此来疏远他们君臣之间的关系;同时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以此来延误他回国的日期。戎王会感到奇怪,一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就一定没有心思处理国事了。”缪公说:“好”。

    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伎。戎王接受,并且非常喜爱迷恋,整整一年不曾改变。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秘密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对他非常尊敬,向他询问应该在什么样的形势下进攻戎族。

    “三十六年,缪公复益厚孟明等,使将兵伐晋,渡河焚船,大败晋人,取王官及鄗,以报肴之役。”

    秦穆公三十六年(公元前624年),秦穆公再次重用孟明视等人,派他们领兵攻打晋国。秦军渡过黄河后就焚烧渡船,焚烧渡船什么意思?就是破釜沉舟,他们压根没打算活着回去,置之死地而后生!秦军这一次把晋军打得大败,攻取了王官(今山西闻喜南)和鄗地(今山西闻喜西),报了崤之战的仇。晋国人都守着城池,不敢出战。秦国这次大仇得报了,但是秦穆公并没有因此感到喜悦,也没有去举办宴会而是从茅津渡过黄河,筑坟埋葬从前在崤山战死的秦军士兵,为他们追悼发丧,痛哭了三天。秦穆公面对全军发誓说:“将士们!听着,不要喧哗,我向你们发誓。古代的人向老年人请教,就没有办错的事。为了反思我不采纳蹇叔、百里奚的劝谏而犯下的过错,所以作了这篇誓词,让后代记住我的过失。”那些正人君子们听了缪公这样的罚咒,都流着泪道:“唉!秦缪公待人这样周到,所以最终得到孟明视为他报复了殽之辱的成功。”

    而这一篇誓言就是鼎鼎大名的《尚书•秦誓》,也是后来《尚书》的最后一篇。

    原文如下:

    公曰:“嗟,我士,听,无哗。予誓告汝群言之首。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云然,尚犹询之黄发,则罔所愆。番番良士,旅力既愆,我尚有之。仡仡勇夫,射御不违,我尚不欲。惟截截善谝言,俾君子易辞,我皇多有之,昧昧我思之。如有一介臣,断断猗,无他技,其心休休焉,其如有容。人之有技,若己有之;人之彦圣,其心好之。弗啻若自其口出,是能容之。以保我子孙黎民,亦职有利哉。人之有技,冒嫉以恶之;人之彦圣,而违之,俾不达,是不能容。以不能保我子孙黎民,亦曰殆哉。邦之杌陧,曰由一人。邦之荣怀,亦尚—人之庆。”

    翻译一下就是,秦穆公说:啊!我的官员们,你们都听着,不要喧闹!我将要告诉你们许多话中最基本的方面。

    古人有句名言说:“假如有人认为他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自以为是的心一天天发展起来,将做出许多邪僻的事。”责备别人,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但被人责备却能够像流水般听从人家的话,这就非常困难了啊!我内心忧虑重重,经常感到光阴逝去,好像时机一错过它就不会再来(尽管我想改正错误,恐怕时间也不允许了)。

    对于昔日的谋臣,我认为他们不能顺从我的心意,就憎恶他们;而对于今日的谋臣,由于他们曲意服从我的心意,我就一时糊涂,把他们视为亲信。虽然过去曾经这样,但是现在我要改弦易辙,打算就那些军国大计征询年高资深的老臣的意见,因为这样才能不犯错误。

    那些白发苍苍的良臣,体力已经衰竭,我还是能亲近他们。那些壮健英武的勇士,虽然箭不虚发,驾车娴熟,我并不怎么喜欢他,认为他们有勇而无谋。那些浅薄无知,善于花言巧语,使君子轻忽怠惰的人,我还能更加亲近这种人吗!

    我心中暗暗思忖,如果有一名官员虽然对政务精诚专一,却没有别的本事,不过他心胸宽广,能够容人容物,别人有某种本领,好像是自己所有而不嫉妒;别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他对别人所讲的话比出于自己口中的话还要信任,这就是他能容纳众善。这样宽厚有容的人,任命他保障我的子孙永享王业,黎民百姓也跟着享福!

    而别人有本领,他就嫉妒,而且厌恶;别人才能出众,品德高尚,他就竭力阻挠,不让君王知道。这样的人心胸狭窄,不能容人,任命他保障我的子孙永享王业,黎民百姓也跟着遭殃!

    国家的动乱不安,是君王一人的过错所致;国家的繁荣安宁,也是君王一人的善行铸就的。

    《史记》中只引用了此篇的大意,意思是古人曾有言,遇事有必要先问问多历世事的老人,这样才不会有过错。为什么穆公要说这段话?因为他深深追悔当年没有听百里奚和蹇叔的话,才会铸成大错。

    所以《尚书•秦誓》的目的,不是要向将士们宣传秦军多么厉害,不是要炫耀穆公多么伟大,而是要在所有人面前,再一次沉痛地认错。穆公不但要当众认错,还要特地作一篇誓言,让后来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记得他曾经犯下了什么样的大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