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月春秋 » 第二十一章 各家事,各家愁

第二十一章 各家事,各家愁

    大行皇帝停灵紫宸殿。

    灵前宣读遗诏,按大行皇帝遗诏,皇位传于大皇子陈黎,葬礼一切从简,停灵七日,即可下葬,葬礼不下京都,不出皇宫,在外皇亲不回,遥祭七日,民间百姓守制二十七日,即恢复往常。

    由于仅有七日,皇帝驾崩突然,礼部官员忙的不可开交,议定大行皇帝谥号,制定葬礼流程,准备葬礼一切用度,打开和陵,景元皇帝与已故陆皇后合葬,各州各县下发文书,昭告天下!

    各部官员调用配合,倒也忙中无错,然而,眼下摆在礼部尚书面前的头疼事倒不是大行皇帝的葬礼,皇帝葬礼有祖制可依,加上遗诏一切从简,这二皇子三皇子两位皇子迟迟不不出现,找不找都是错,找吧,大行皇帝丧期,皇子却不在,传扬出去,有失皇家颜面,不找吧,自己这礼部尚书也就不用干了,脱了官服回家吧。都于礼不合,真是好事难为!

    这礼部官员都着急的团团转,能派出去的人手都派出去了,此时只能暗地里寻找,还得是可靠人手,京城不大,可人手不足,也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走一步看一步,实在找不到。就只能去请罪了。各部都在装死,到时候安排不到人,黑锅就得礼部背。

    “大人,快,圣旨到了,”一礼部小吏慌里慌张的跑进来。

    “慌什么,像什么样子,礼部的官员更要注重礼仪,把《大礼仪》抄十遍,大皇子尚未登基,圣旨由我礼部代拟,哪来的圣旨?”大齐祖制,大行皇帝丧期内,圣旨由礼部官员于大行皇帝灵前拟定,朝中所有需要明发的文书最后经过礼部审核通过方可下发,以合乎礼制。

    不管怎么说,这圣旨是到了。先去看看!

    礼部官员到了前厅,陈总管双手捧着圣旨,正在跟接待的礼部小吏交谈!

    “牛大人,知道您忙,咱们就不客套了,接旨吧!”

    “一,遗诏交由礼部封存!”

    礼部尚书双手接过遗诏。

    “二,先皇遗旨,殿下丞相,及其他各部官员都已在宫中过目。您忙着,我也不打搅了,”陈总管说完,转身欲走。又转过身,“对了,还有一件事,殿下说了,礼部各位辛苦了,两位皇子找不到就算了,人手收回来吧。”

    “臣等谢恩!”

    “殿下发了话,就撤回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诸位同心协力,都散了,办好自己的事!”

    礼部尚书双手捧着圣旨,一个人走了。

    青州城,四处大戏台,请了青州最著名的四大戏班子,唱了三天三夜没停口气,王府内也设了一处,只是没有登台!

    今日老王爷寿辰,王府内外喜气洋洋,一排排的红灯笼,红绸缎,宾客一波接着一波,门口迎客的李家子弟都换了好几波,笑的脸都收不回来!

    也是王府够大,近些年扩建了连着几处园子,不然这么多宾客还真是安排不下。

    天已近黑,王府内人影憧憧,这还是有些人没身份留在王府,留下礼物就走了,此时,李崇山兄弟两个都出来迎客,接下来来的都是身份极高的人物!

    王府里寿宴已经开场了,李青辰留在溧阳县照顾妻子,李青乐,李青桐北去芦岭关,李青城在剑门关,李青云在南亭关,竟是仅有一个李青秋在,不过老王却显得很开心,子孙事业有成,不在家陪着自己也是一样的,什么时候都没见!

    李清秋之后,李家第四代孩童挨个磕头给老王爷贺寿,拿了红包,一个个开心的跑回父母身边。偷偷看红包数目,只有年节才有的红包。

    李崇山兄弟俩在门口等了好一会不见一个人。

    “这不会都提前进去了吧,前厅位置都留下来了,就没个影子过来?”李崇明等的有点不耐烦,空着肚子饿一天了,大半夜就起来了,都没空停下吃两口,虽说多年不在青州,可宾客来了也不能干晾着不是。

    “再等等,眼下没一个在青州的,只能我们两个老家伙撑门脸了,唉,来了来了。”说曹操曹操到,终是等来了一个!这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是有分量的人物,缩在后面,唯恐丢了颜面,前厅就那么点大,能跟老王爷同桌,必须得够身份地位!

    来的是两队仪仗,各下来一人,陈珺,岐阳两公主联袂而来,怪不得等半天不来人,岐阳公主就住在附近,她的仪仗停在停在外间不动,就没人敢进来,谁敢和皇室争,而岐阳公主等陈珺大公主一起,就造成了这一时半刻没人过来。

    “臣见过两位公主!”

    两人回礼。

    “两位叔叔客气了,我跟岐阳和青城自幼相识,您二位就是我们长辈,以后称呼我们名字就可以!”

    “那我就厚着脸皮称一句贤侄女了,哈哈,外间风大,两位侄女进府叙话。三弟,你在此稍候,我带两位贤侄女儿进去,里面请!”李崇山头也不回的走了,就连说话都没有回头。

    李崇明略感奇怪,不过客套话说多了,转眼就忘了这茬。

    李崇山与陈珺一路上谈及李青城小时候的事,陈珺说,两人听着,“他那时候功课很好,先生教的他一学就会,我们几个到处玩耍,都是惹祸精,三天两头打架,他打架也厉害,打赢了还跑到父皇那里去炫耀,父皇倒不处罚他,反倒处罚我们几个,有一年过年的时候,他说帮父皇分红包,还给父皇留了一个,我都看到父皇偷偷的哭了,嘿嘿,我唯一一次见到父皇哭,不过他跟我大皇兄处不到一起,两人见面不是吵架就打架,经常翻院子跟皇兄打架……”

    “前面就是了,我还要去迎迎其他人,就不送你们了,”李崇山走了,怕自己在听下去控制不住自己,其他孩子在那个年纪打架惹祸如此寻常,可自己听不下去了。

    死士带不去宫里,打不赢可能就再也起不来了。

    陈珺在想小时候的事,说的略加改动了一点,没在意李崇山的反常,岐阳公主倒是注意了一些,但想到可能是听到儿子的事有些伤感,到也没去多在意!

    “大公主,岐阳公主到!”

    随着唱礼,两人回过神来,带着婢女向正厅走去!两人一先一后。青州王李向平端坐主位,与四方宾客谈笑风生!随着唱礼,众人起身,随着李向平迎到门口。

    “陈珺代父皇母后,祝王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这是父皇母后的一点心意。”陈珺一挥手,祺儿書儿双手捧着盒子,李府的下人接过。

    青州王遥谢京都,“老臣谢皇上,皇后。问陛下皇后身体安康”

    “岐阳代父王母后,祝王爷日月昌明,松鹤长春,”紫玉捧着一方锦盒奉上!

    “本王多谢楚王惦记,当年见面还是个毛头小子,现在女儿都出落的亭亭玉立了,当真是老了啊,哈哈”

    “王爷您长寿百岁,我也常听父王说起您!”三人在厅前打着哈哈。也没人敢催促。

    接下来来的是孙家,孙若谦孙若虚二兄弟,王家年轻一辈兄弟三人,来的都是各个家族的佼佼者。

    两位公主坐席,安排了后宅家眷作陪,正厅五席,主客闲谈甚欢,寿宴已近尾声。

    李青城已回到剑门关,亲眼目睹,便知时间不等人,白狼关只怕更糟,大战一触即发!

    武关四围一片荒凉,破败,白狼关只怕已是山穷水尽。

    “将军,青州军来了。”

    “嗯?青州军?何人带兵?”李青城略感疑惑,青州军跑剑门关来干嘛,好好的芦岭关不去,去武关都好过剑门!

    “青州兵马一万,五千轻骑,五千步兵,不知何人带兵,说等您回来再说!”

    “传军令,马蹄关所有守兵撤到九环关,粮草器械留下,青州军前去驻防!”马蹄关,九环关在剑门后方二十里,成掎角之势拱卫剑门!

    “剑门四门不破,不得出关一步,违令斩!”

    “各营将领,将军府议事!”

    “是,将军!”

    这个时候,青州军横插一脚,本就混水一潭,现在又给搅动两下,李青城头疼不已,青州军所来为何已来不及做多处理,静观其变吧,帮忙也好,捣乱也罢,直接不见人,先关起来看看!

    来不及思考这些琐事,为今之计,如何破敌才是第一要事。

    “将军!”见李青城皱眉,传令兵营将校尉王大刀心里直打鼓,多少恶战都没见过李青城皱眉,王大刀人长得孔武有力,人如其名,可心思比常人细腻,爱琢磨事,不然也不能干好这传达军令的差事,一军大大小小的事,全靠他安排传达。

    “青州来了一行商,给,不是,送,对,送过来一仆人打扫挺院,说是投靠亲戚,姓吴,这事影姑娘知道,属下告退!”王大刀心思百转,急中生智,话说一半,说完一溜烟跑了。

    看着跑远的王大刀,凡事先搁一搁,议事要紧。闷着心思想破敌之法,向议政厅走去。

    将军府,议政厅,中间一个大桌,仅有一幅地图!

    各营守将等高级将领齐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