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末龙图 » 第一章 汉帝国过冬了

第一章 汉帝国过冬了

    巨鹿。

    时值中平元年四月,黄巾贼肆虐天下。

    篝火燃烧,土黄色火焰随着微风摇曳。炙烤的野味,偶尔滴落油渍,在火中发出‘嗤’的一声,引得周围士卒连连侧目。天灾人祸接连不断,莫说肉味,便是草根树皮也是饱腹首选。纵然野味烧烤香气扑鼻,却没人敢过多注目停留。营中上下,巡逻的巡逻,禀报事宜的禀报事宜,没有多少人敢近篝火半步。

    约莫过去半个时辰,那野味已全然烤熟,一名士兵将其小心翼翼送进营帐。

    帐内,一名身长八尺有余,猿背蜂腰的黑衣男子背对着士兵,负手而立,同他身旁的一名男子说话。

    “军候。”

    听见声音,黑衣男子转身,露出一张与其匀称挺拔身姿略微不协调的青涩脸颊。虽说青涩,可那一张干净英气的脸,却莫名让人心生好感。

    瞧见士兵手中烤肉,男子对身旁人说道:“子龙,先吃东西吧。”

    “好。”赵云虽尚处少年时,身高却也近八尺。其容貌虽未长开,却也隐见将来锐武。

    士兵送上烤肉,悄然退下。

    军中一切从简,二人自是不必跪坐,就着矮凳,便上手撕肉吞咽。

    将肉送进嘴里,段元珩鼓着腮帮子,一边咀嚼,一边道:“军司马遣人来报,贼首张宝已据临平,下一步,想来应该是准备攻打下曲阳。早先我部先登南和,克敌趋贼,战无不胜。郭太守及巨鹿上下文武将士,有目共睹。因此,太守有令,命我部先行一步,牵制张宝兵马,以待主力北上。”

    “我闻张宝麾下兵众十万,而我们只有五百人。”赵云拿着烤肉,同样鼓着腮帮子,迟疑道:“师兄,你有把握吗?”

    段元珩咀嚼着烤肉,感受着肉味在口腔弥漫。他的一双黑瞳,直视赵云。

    “下曲阳之西,便是真定。”

    闻言,赵云先是一怔,而后狠狠撕下一块肉,小声唾骂:“黄巾贼该诛!”

    他的家在真定,那儿有他的兄长,还有他和师兄的老师。

    段元珩咽下食物,微微舒口气,叹道:“贼乱之初,我便有此忧。拉着你前来巨鹿投军,便是为此刻准备。虽说敌众我寡,但我们亦无退路。”

    真定是他的第二个家,那里有救他性命,教他枪术的童师,他同样不能退缩。

    “何时动身?”

    “我命刘崇前去巨鹿请令,想来......”

    话音未落,帐外响起一道声音。

    “军候,屯长刘崇拜见。”

    “进来。”

    “是。”

    帘帐掀开,又是一名青涩少年。相比较段元珩和赵云,这位名叫刘崇的少年明显瘦小得多。

    “师兄,我已取来太守调军文书。”

    刘崇从怀中取出绢帛,交给段元珩。

    接过绢帛,段元珩先让刘崇坐下一起吃肉,而后才看文书。书上是规规矩矩的调兵命令,时间是即刻。不待段元珩说话,刘崇却先开口道:“师兄,我去巨鹿请调兵文书时,那朝廷派来的什么北中郎将,闻听师兄年十五便为军候,斥责郭太守轻言兵事。”

    卷着绢帛,段元珩平静道:“束发之龄,率师一曲,北中郎将有此疑也属应当。”

    山上山下,一坠千年,改变的地方有很多,包括骨龄。

    刘崇又接着道:“可在郭太守提及当日师兄先登南和,步战百斩之后,那人又换成一副希冀嘴脸,着实令人不耻。那郭阳弱冠之龄还是军司马呢,他为何不说。”

    卷好绢帛,段元珩将之收好。

    “郭阳叔父是郭太守,有些事情,不说你也该懂。童师反对你过早涉世,未尝不是担忧你这直来直往的性子。依我看,北中郎将倒也没有你口中说的那样不堪。张宝在北,若是不能及时钳制,南边的张角便不好对付。而今我军主力要防备张角,难以分兵北上,若是派去牵制张宝的兵马太过不堪,谁又能放心呢。”

    顿了顿,段元珩接着道:“北中郎将此前并不知道我的事情,心疑一个十五岁的军候能不能用五百人牵制张宝,这并不奇怪。”

    刘崇咽下食物,难以置信道:“师兄,你真要用五百人去打上万黄巾贼?”

    这个问题,回答他的是赵云。

    “师弟,张宝占据临平,下一个目标必然是下曲阳。你要知道,那里已经很接近真定了。”

    闻言,刘崇顿时色变,到嘴的肉都不香了。

    “可,可我们只有五百人。”他喃喃自语,而后急道:“要不,我们直接转道去真定,接走童师吧。”

    段元珩抿抿嘴,摇摇头。

    “若是那么做,事后追究起来,我们如何向郭太守交代?”

    “这......”刘崇咬牙道:“可是,这不是让我们去送死么!”

    “放心吧,我们不会只有五百人。”段元珩点点文书,说道:“下曲阳还有两千兵马。”

    郭典和卢植不是白痴,不会蠢到以为五百人就能牵制上万黄巾贼。文书中已经说明,下曲阳的两千兵马会配合他对付张宝。

    “两千五百人,那也未必够啊。”刘崇脸色难看。

    “准确来说,我们得在下曲阳挡住黄巾贼。否则,那两千兵马必为张宝所食。”说到这里,段元珩脸上也是掠过一丝为难。上头给他两千五百人,可眼下能用的,还是他手中的五百人。想要将兵马从五百变成两千五百,他就得保住下曲阳。

    赵云吃到七分饱后,开口说道:“事不宜迟,我们要立即前往下曲阳。否则,一旦下曲阳有失,我们也会孤掌难鸣。”

    闻言,段元珩摇摇头。

    “不,我们不能和下曲阳兵马会合。”

    “为什么?”赵云不理解。

    “下曲阳非坚城,强守不智。”

    “那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的任务是牵制张宝,不是歼灭他。”

    话音落下,赵云若有所思。

    紧跟着,段元珩看向刘崇,嘱咐道:“你即刻前往真定,通知当地县令迁徙百姓。”

    刘崇眨眨眼,重重点头。

    “我明白了。”

    张宝麾下黄巾贼,对外宣称数十万。可刨除那些老弱妇孺之后,即战力当在三四万人左右。尽管如此,别说两千五百人,就是五千人也未必能守的住下曲阳。好在,段元珩接到的命令不是剿灭张宝,而是牵制他。

    牵制敌军,还有比游击战更好的办法吗?

    游军之行,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羸挠盛,结阵趋地,断绕四径。后贤审之,势无常定。

    “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牵制贼军?”赵云问。

    段元珩一笑,开口解释:

    “兵寡,须出没无常,轻而迅,敌不及格,亦不能追。宜袭不宜明,宜夜不宜日,宜奇不宜正,宜惊扰不宜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