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武侠仙侠 » 我到梁山立庙堂 » 第23章 点明

第23章 点明

    24,点明

    “那要我要等多久才能开始习武?”

    “可能一年半载,也可能五六年。这要取决你身体恢复的速度。”

    五六年?那时自己至少也有二十了,好像过了练武的最佳年龄。

    黄花菜都凉了!

    “不过,你要是肯跟着我学习经文,应该用不了一那么长时间。诵读经文有消除业障,心地清净,觉而不迷,净而不染。”

    绕了一大圈,原来是在这儿等着自己。想让自己出家当墙内弟子的贼心不死啊!

    师傅有点不老实!

    西门卿看着师傅说话。

    谭正芳被看破了心思,也没有不好意思,坦然道:“南无阿弥陀佛,你莫要急着说不,先听我说,然后好好想一想,再决定学不学,如何?”

    左右无事,且听他能说出什么。据说佛法高深的人讲经时,会发生天花乱坠的现象,不知道师傅有没有这本领?

    西门卿无聊地点点头。

    “达摩祖师,原是印度人,于南梁朝年间来到中国。

    梁武帝尊佛,武帝在金陵接见了达摩,问他:‘朕继位以来,营造佛寺,译写经书,度人出家不知多少,有什么功德?’

    达摩说:‘并没有功德。’

    武帝问:‘为什么没有功德?’

    达摩说:‘这些只是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然有,却不是实有。’

    武帝说:‘怎样才是真功德呢?’

    达摩说:‘清净、睿智、圆妙,体自空寂。这样的功德,不是在尘世上追求的。’

    武帝又问:‘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说:‘空寂无圣。’

    武帝又问:‘回答朕的问话的人是谁?’

    达摩说:‘不知道。’

    武帝没有领悟。达摩知道二人的心思没有契合,随后,便离开金陵,一苇渡江北上……后来,开创中原禅宗,称为禅宗祖师。”

    为了让教门发扬光大,对一些人物事件进行精心的加工包装宣传,用故事引人注意,然后同化征服,是世间屡试不爽的不二法门。

    达摩祖师的故事,有趣味性、传奇性,任谁听了都会产生好感,心向往之。

    偏偏西门卿是个例外。

    前世他已经看过电影,也看过电视剧。那剧情声光音效特技各种烘托,比干巴巴的讲述不知好了多少倍。

    只听了个开头,西门卿便走了神。

    谭正芳讲完了达摩祖师的传说,正要问一问西门卿有何感想,却发现西门卿正盯着地面一队搬运食物的蚂蚁看得入神。不禁有些气馁。

    “小子果然率真自然。”

    “啊?师傅你说什么?”

    谭正芳又重复了一边。然后问道:“小子,你莫非觉得蚂蚁比人有意思?”

    “差不多吧,达摩祖师的故事又不是没看过,翻来覆去,就那么几个,一苇渡江、面壁入石,断臂立雪、只履西归、都老掉牙了。还真不如蚂蚁有趣。”

    谭正芳恍然道:“原来你已经看过话本了。”

    “什么话本?没看过!我看的是电影、电视剧……”

    说到此处,西门卿连忙住了口:最近这段时间,精神状态好了点,人就开始飘了,连最基本的戒心都米有了,说话不经大脑,嘴上不把门了。

    “电影、电视剧是何物?”

    “是……我说了你也不懂!”

    “你先说说看。”

    ……

    不是不能说,关键是这事解释不清楚。

    西门卿只好转移话题道:“师傅,你还是继续讲佛家故事。这次我一定认真听。”

    谭正芳意味深长地看了西门卿一眼:“玄奘有个弟子叫尉迟洪道,出家后不断世欲,人称三车法师,因为他出行时三车相随:前车装载经书,自乘中车,后车载有家姬、女仆、美食。除了住着弘福寺和大慈恩寺之外,与俗世人没有任何的区别。”

    谭正芳说到这里,看了西门卿一眼,见他这次真的在听,才继续说下去:“出家人分为出世和入世两种。三车法师就属于入世典范,也算是俗家子弟。因此可以说出家人不一定要断绝尘世的一切。先入世,后出世,先出世,后入世,都是自由的。”

    “既然如此,那你为何非让我学习经文?学不学都一样嘛。”

    “那可不一样!青原大师说过:参禅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禅有悟时,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禅中彻悟,看山仍然山,看水仍然是水。学了之后,认知会更清晰。不会迷失”

    “人生三重境界,初看看到表象,再看看到局部,最后看到实质。”

    只能说看山不是山在后世太有名了,只要读过书很难避开这个故事。

    不管自己能不能达到那种境界,拿出来,装一下逼,唬唬人,还是可以的。

    谭正芳果然被唬住了。

    看着西门卿看了好长时间才道:“果然钟灵毓秀,学究天人。南无阿弥陀佛,既然如此,那我就直说了。佛门一直有三世佛一说,就是指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的一切佛。对于未来佛,也叫弥勒佛。只是这个一直都有争议,有很多种说法。其中密宗中最隐秘的一种说法,就是未来佛来自未来。

    三千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来自未来者不知凡几。只因来自未来者违逆天道,时道,人道,空间道。与过去、现在、未来中穿梭,非常耗费精神,三魂七魄消耗殆尽者也茫茫多,最终能成功穿梭者稀若晨露,万难存一。

    这些肩负使命的天选之人,初一落地,譬如朝露,晶莹剔透,却脆弱不堪,一遇骄阳,若无金刚护法,便功亏一篑,不消时日,便烟消云散。

    有句揭语: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意思是,未来佛化身凡人,没有人知道他是来自未来。同时因为穿梭过程中,意念过度消耗,他也不知道自己就是佛!

    金刚,就是武僧,是护法者。肩负着护法重任。金刚,能预见未来佛,可识别未来佛。

    你来自未来,肩负着救世大慈悲,你就是未来佛!

    我是金刚,我是来为你护法的!

    如果没有我护法,你太脆弱了,最多活不过三五年!”

    本来漫不经心的西门卿越听越严肃,听到最后,脑子轰的一下,同五雷轰顶,一片空白,须臾,眼前全是飞舞的小星星。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眼前的金星才消散,西门卿呆呆地看着面前的老和尚,久久说不出话来。至于老和尚后面又说了些什么,一句也没有听进去。

    ******

    最近西门庸相当郁闷,自从府里来了个老秃驴之后,西门卿的身体是越来越好了。

    特别是最近几天,消瘦的脸上居然长肉不说,一直苍白的脸色也恢复得和正常人没什么两样,隐隐还透着红光。

    再这么继续下去,可真不是好兆头。

    西门庸心里最拿不准的其实还是这个莫名其妙冒出来的老和尚。

    这老秃驴一直都是不哼不哈的,跟寻常沉默寡言的老头没啥两样。越是如此,西门庸越是觉得这老秃驴可能会坏了自己的好事——不是可能,而是已经在破坏了。

    西门庸不愿意去西门卿的小院:见到一天好过一天的西门卿糟心,看到老秃驴则会有种随时被人揭穿阴谋的胆颤心惊感。

    原本一有空就去展示一下兄长情深的西门庸不得不找借口逐渐减少去看西门卿的次数。

    次数减少,不等于不去。

    已经三四天没去了,再不去,会不会让人生疑?

    一向胸有成竹行事果断的西门庸也变得优柔寡断起来。在西门卿的小院附近徘徊了一会儿,才鼓起勇气。

    “卿哥儿,我来看你了,猜猜我给你带了什么好东西?”西门庸脸上堆满了笑容,手里拿着挖空心思找来的提线木偶,大声嚷嚷着三步并作两步走进小院。

    嗯?

    院子怎么没见卿哥儿人,也不见他回应?会不会……?

    西门庸心里咯噔一下,有种不好的感觉,不敢往下深想,只觉着这五月的阳光也没有那么暖和了,心里凉飕飕的。可他已经走到院子中央了,总又不能再扭头退出去当自己没来过吧。

    稍一犹豫,西门庸硬着头皮往里走。

    然后就看见房间里的两个人。老和尚正绕着半人高的哈哈翁一边慢慢踱步一边喋喋不休地讲着什么,而西门卿则坐在椅子上一副专心致志聆听的样子。

    自己吓了自己一跳。

    西门庸快跳到嗓子眼的心踏踏实实落了下去,悄悄擦了一下并无汗水的额头——他以为自己出汗了。

    房间里一老一少,一个讲的郑重,一个听的认真。似乎都没有发现西门庸的到来。

    “……尊佛入世,自然乐园。一年四季,风雨调顺,百花开放,万类和宜,产物丰收,果实甘美;人心皆为大善,没有贪、嗔、痴、慢、疑······,更无杀、盗、淫、······等一切不良的思想言行。

    人人皆知修习身、口、意,人心平等,不起分别,无有争执,相见欢悦,多以善言互相勉励,人行万善,无诸恶业,饮食无忧。

    开创一个清平世界。

    世界虽有若干小国,而只有一个统一大国,有宽广四百万万里,四大海水,人民众多,龙神鬼类,都为人类工作,但绝对不须祭拜,那时世间已无迷信祭拜之事。

    天时地利,人民和顺,极其自由,平等安乐……”

    西门庸心里有鬼,对老和尚有些憷,不敢打扰,只好陪站在一旁,又听不懂和尚讲些什么,只好左看看,右看看,耐心的等候着。

    良久,西门庸的视线不经意扫过西门卿的脸上,似乎有些不对,又仔细看了一下,只见西门卿目光混混噩噩,表情呆滞,半歪斜的嘴居然有一丝涎水垂下来,一副丢魂失魄的痴呆样。

    卿哥儿这是怎么了?

    有点像枣树巷那个傻瓜!

    莫不是傻了?

    西门庸又看了一眼,没错。就是一副痴呆傻瓜样!

    哈哈……

    西门庸高兴得差点要欢呼起来。心情灿烂,顿时整个屋子都亮堂了许多。

    不屑撇一眼犹自絮絮叨叨的老和尚,西门庸心里得意地冷笑一声,不动声色退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