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历尽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 第十八章 乌篷船上,听雨打荷

第十八章 乌篷船上,听雨打荷

    这几天江南起了兴致,突然下起了雨,绍兴也不例外。

    床头的落地窗靠着别人家的屋顶,夜里就枕着黛瓦入睡。雨是从半夜来的。恍恍惚惚中,雨点打在瓦片上吵醒了我,辗转反侧再难入睡,索性披上衣服外出走走。

    冬日的雨也应了水乡的性子,温温柔柔的,窸窸窣窣如细碎的舞步悄悄地下着。

    昏暗的街灯下,黑色的骑墙瓦楞沉迷雨雾中,奏起零碎音符,脚步碾碎一首首入魂的诗词。

    微光下飘来淡淡的禾草香味,让我很是惊讶,这时节还有稻草未收割吗?

    循着香味,竟然来到一处池塘。白日里匆匆经过,忽视了它的存在。白茫的雾气浅绘出池塘的轮廓,温柔的光线中,一池残荷孤傲的立于水中,散发着重生的气息。而禾草香味正来自于此。

    快步走上荷塘曲廊,昏黄的光线忽明忽暗,四周渐渐褪去了雾色。走的近了,池塘里也逐渐清晰起来,历经风霜的摧折,残荷正以最后的生命,勾勒这个季节里独有的景致。

    低头看去,褐色的叶柄高掣着残败的叶片,自在地随风摇摆,丝毫不畏惧生命的临终;倒伞形的枯叶中兜满了水,拼着最后一股劲的支撑着生命的厚重。

    近观一株株残荷,或以谦逊的姿态弯下腰,或悠闲地卧躺在水面上,或孤傲的昂起头颅。无论以哪种姿态出现,在寒风中摇曳的一根根叶柄,裸露出自己的坚韧。

    伸手掬起一汪池水,寒凉而薄情。枯萎的荷叶倔强的躺在水面上,并非一片、两片,而是百片、千片,任旧不肯化为淤泥。

    那些残荷,看似瘦骨伶仃,却又不屈不挠站在寒风中,就连枯瘦的莲蓬也清高孤傲,带着傲视群雄的气势破水而立。

    一聚重合的冬色,枯萎的荷啊,在雨水的侵蚀之下,反倒倔强如松、清晖高贵,令我百倍敬佩。

    我想起明朝皇族后裔朱耷,犹善残荷。与残荷仿若知己,一水鸟,一残荷安放自己孤独的灵魂。笔墨凝炼沉毅,萧索冷峻,遗世孤独,满目凄荒里,自有一种清净深远的意味。

    朱耷曾言“墨点无多泪点多,山河仍是旧山河。横流乱世杈椰树,留得文林细揣摹。”,又以“生不拜君”四字表达了对清王朝的藐视,多似残荷的不屈从。

    而我也画荷,多是泼墨。喜欢用淡墨泼洒渲染荷叶,再辅以刚劲的浓墨勾勒根茎叶脉,舒展层叠,虚实有韵,枯而不朽,朽而不悲。

    听着雨声,我默望着满塘残荷,一株连着一株,一片挨着一片,它们在凄风寒雨中,敛尽昔日的盛大,于有限的生命里,成了永恒的风景。

    残荷临着冬日的感召,枯萎了、凋零了,已撑不起昔日的绚烂花事,却又铁骨铮铮迎头赶上。季节在轮替,生命在往复,而荷只留自己的高尚、自己的风骨在人间。

    都说莲出淤泥而不染,到了冬日,我才真正读懂它。

    我默默走着。竟不自觉的回到房间,雨继续下着,残荷依旧在风雨中飘逸。

    看着那饱含不屈不挠的生命精气神,听着从唐诗宋词跑出来的丝丝雨声,心中充满万般思悟。

    世间万物,谁也难逃脱自己的宿命。唯独荷正以卑微的身躯抵御冰冷的世界,这并不是它生命的终结,反而是在蕴藏着力量,等待来年的春暖花开。

    时光荏苒,终有一天,我们也会如荷般枯萎凋谢,岁月何曾放过谁?即使老了,也无需唏嘘、悲叹,要老出生命的厚度,老楚风骨气节,老出情致雅趣。

    看过残荷,我才领会,生活中无需刻意迎奉任何人,安心做回自己;洗却内心的尘埃,优雅的活着,从容的老去。

    绚烂总会回归平淡,守着一颗简单的心,淡之若素,岁月静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