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其他小说 » 历尽山河,仍觉人间值得 » 第二十五章 梦里水乡,烟雨迷归路

第二十五章 梦里水乡,烟雨迷归路

    烟雨如画,小桥如诗。这是绍兴给我的第一印象。

    到达鲁迅故居时,天正下着蒙蒙小雨。家家炊烟袅袅,时闻桂香阵阵,随风吹送。

    沿着穿街河走去。两岸柳丝盈盈,使得那河看上去一路烟笼雾约,像身着汉服的窈窕女子,莲步款款,身后拖着一条逶逶迤迤的绿丝绦。

    河两岸,房屋高低错落有致,参差不齐。屋顶用灰色的瓦片盖顶,屋檐下白色的骑马墙错落相间,雕着图案的木格窗镶嵌在墙上。积淀千年的黛瓦飞檐,每一幢都极富内涵,连砖缝里都散发着一股水乡的韵味。

    一间老屋子里,掏耳的老师傅手上捏着一根长长的挖耳勺,正替一老者清洗耳朵。一手轻轻按住耳朵轮廓,一手一捻一捻转着圈,如同在给老者按摩。躺椅上的老者,微闭着双眼,仿若在瞑思,又仿佛在享受这安闲自在的生活。

    几滴雨飘了进去,像荡秋千似的,抓住柳梢从沿河的窗户荡了进去,洒在老师傅的身上。老师傅的动作不紧不慢,几十年的光阴在他的手底下,似乎从未曾更改过。

    街上叫卖声彼此起伏,香味黏着人的味觉。小摊子支在街道两旁,有烙大饼的,做黄酒的,卖茴香豆的,烤红薯的,都是些平常烟火气,看着叫人怀旧又欣喜。

    走累了,看累了,倚着河岸上的长廊休息吧;任清风肆无忌惮地吹乱头发,吹散疲惫的心。低头看下去,青绿的河水,缓缓地流淌着。

    低矮的乌篷船,一只只从身边轻摇过去,穿过一座座石拱桥。划船的汉子口中唱着戏曲,不怎么入耳,有的根本就听不懂。仿佛只有这样,才可以映衬出江南水乡的风韵。可是,这些都不要紧的,你只顾听着,就像水墨画的飞白,无色却有味。

    船上的人看你笑笑,你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

    正如卞之琳说: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谁是谁的风景不打紧的,不是有句话说,活在当下么。当下,你置身于这一方烟水云雨中,心是自在的、愉悦的、享受的,这就好了。

    每个人最终只能过自己的生活,得失成败,你也是一道风景。一生辗转,莫问东西;得之坦然,失之淡然。

    绍兴最不缺的,怕就是茴香豆了;绍兴最多的,怕就是石拱桥了。

    一眼能看到尽头的河道上,桥竟多达十几座,野草攀附在桥身上,在上面开出些淡蓝色的小花,诗意盎然。河道每隔几米就有一个埠头,或是几个老头聚在上面垂钓,或是几个女子在石梯上洗衣,洗菜。

    一窗户下,几簇黄色的花枝伸到河面上来,开得还不盛,有的才绽开一个花瓣儿,有的还刚露出花苞。我忍不住去想,屋子的主人,肯定是一位玲珑的人儿。

    忽尔,一位女子撑着花雨伞,细步纤纤,款款而来。淡蓝色的素裙,一头秀发及腰。一阵微风吹来,吹散几缕发丝,她抬起纤细的手臂,莞尔一笑,将发丝勾于耳后。我想所谓的“嫣然无方”大抵就是这样子吧,

    我似乎是逢着那位结着丁香般愁怨的姑娘,行走在褐色的青石街道上,优雅大方,婉婉生情。

    不远处,一只小花猫蜷伏在屋檐下,慵懒地的望着河里摇来摇去的船只,神态孤傲,悠哉游哉。

    你看,小花猫多像一位隐士,餐不过一斛,卧不过一角;不汲汲于富贵,也不戚戚于贫贱。自然高冷于世。

    我笑了。人啊,有时候活得还没有一只猫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