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晚明海枭 » 第41章~第50章注释

第41章~第50章注释

    基隆港东北方向的三座岛屿分别名为社寮岛、桶盘屿、中山仔岛,后世经填海连成一片,即为如今的和平岛。

    1、“蟒甲长三十余尺,中广约八尺,深半之,只一大木而剖其中,毫无增益,古制也,舟之始也。”——出自曹士桂《宦海日记》,作者在道光年间曾于北台湾任职。“蟒甲”即巴赛语独木舟之意,今之地名“艋舺”亦为此词音译。

    2、“衣名‘几辘’,长至腰,毗布及达戈纹为之。下体围布二幅,亦名‘遮阴’,间有衣鹿皮者。”——出自《续修台湾府志》

    3、“又男番喜穿耳,纳竹圈于中,渐易大者。久之,将垂及肩,乃实以圆木或嵌螺钱,各县社番多有之。”——出自《清职贡选图》

    4、“发在周围者悉除之,中留圆顶,剪而下垂,状如头陀。”——出自《诸罗县志》。这种发型在北台湾原住民中很普遍,西部平原上也有束发或包头的。

    5、“若夫平地近番,女择其所爱者,乃与挽手,挽手者以明私许之意也。明日,女告其父母,召挽手少年至,凿上颚门牙旁二齿授女,女亦盘二齿付男,期某日就妇室婚。”——出自郁永河《裨海纪游》。

    6、关于基隆港的金包里社和大鸡笼社这两个贸易村社,西班牙史料里有记载。现在的新北市有一条金包里老街,这是清代金包里社的社址,应该是西班牙人侵占基隆后迁徙至此。据西班牙人记载,金包里社和大鸡笼社给他们留下了一千多座空屋子。

    “淡水地潮湿,番人作室,结草构成,为梯以入,铺木板于地,亦用木板为屋,如覆舟。”——出自《番俗六考》

    基隆金包里社源出于淡水沙巴里社来自西班牙人的记载,后收录于《淡水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