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汉风长存 » 第七十六章:加冠

第七十六章:加冠

    “什么要为我行冠礼”

    小胖墩一脸疑问的看着父王。

    “正是”

    “可是我才十五岁啊,按礼二十才行冠礼啊”

    “十五又如何,按古礼十五岁也可以行冠礼了,而且你从小的成就非凡,早日行冠礼,也好早日成熟啊”

    刘利也是慢慢的说着。

    “此事我已与你母妃,何师商议过了,时间就定在下月十日,到时候我会在王府内为你行冠礼”

    “可是,父王……”

    “没什么可是的,时间已经定下,诸事已经备齐,到时候你只需要上台就行,自会有人教你如何行事”

    小胖墩看了看父王,没在说什么。

    原来父王所说的重要的事就是行冠礼啊。

    就相当于宣誓我成年了。

    ……

    ……

    ……

    据经书记载,冠礼最早实行于周代。《仪礼·士冠礼》贾公彦疏:诸侯十二而冠也。若天子,亦与诸侯同,十二而冠,《大戴礼》云:文王十三生伯邑考,《左传》云:冠而生子,礼也。又《仪礼·士冠礼》始加(冠)祝曰: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再加曰: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三加曰: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老无疆,受天之庆。

    按周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然天子诸侯为早日执掌国政,多提早行礼。传说周文王十二岁而冠,成王十五岁而冠。古代冠礼在宗庙内举行,日期为二月,冠前十天内,受冠者要先卜筮吉日,十日内无吉日,则筮选下一旬的吉日。然后将吉日告知亲友。及冠礼前三日,又用筮法选择主持冠礼的大宾,并选一位“赞冠”者协助冠礼仪式。行礼时,主人、大宾及受冠者都穿礼服。先加缁布冠,次授以皮弁,最后授以爵弁。每次加冠毕,皆由大宾对受冠者读祝辞。祝辞大意谓:在这美好吉祥的日子,给你加上成年人的服饰;请放弃你少年儿童的志超,造就成年人的情操;保持威仪,培养美德;祝你万寿无疆,大福大禄。然后,受礼者拜见其母。再由大宾为他取字,周代通常取字称为伯、仲、叔、季,视排行而定。然后主人送大宾至庙门外,敬酒,同时以束帛俪皮,帛五匹、鹿皮两张作报酬,另外再馈赠牲肉。受冠者则改服礼帽礼服去拜见君,又执礼贽如野雉等拜见乡大夫等。若父亲已殁,受冠者则需向父亲神主祭祀,表示在父亲前完成冠礼。祭后拜见伯、叔,然后飨食。

    虽然不知道父王为什么十五岁便给自己加冠礼,但是小胖墩也并没有说什么,这些在古代那都是长辈之事,做小辈的也只有顺从。

    ……

    ……

    ……

    很快一条消息再次震惊了大汉上下,那位不世出的天才要行冠礼了。

    于是小胖墩的一众旧友也是一脸荣光,与有荣焉。

    在徐州张昭张纮决定北上河间,在颍川钟繇,荀攸,荀彧准备北上河间,而且他们还带去了三位不速之客。

    在洛阳就连蔡邕也打算北上河间,而陛下也同意的。

    至于卢植,本来已经致仕,所以也打算来河间看看。

    而陛下也派出了常侍张让亲自跑去了河间祝贺。

    一瞬间,小胖墩的冠礼成为了整个大汉最热闹的喜事。

    而数日之内连收书信,也是让小胖墩激动不已,能再次见到一众好友和两位恩师。

    而且卢师已经致仕,正打算回乡,要不将他请到王府农场的学校里去教书,反正学校还缺位教习。

    教习就是后来所说的校长。

    小胖墩也是自己打算着。

    ……

    ……

    ……

    很快二月十日便到了,而在这之前的几天,小胖墩也亲自到到城门口迎接自己的一众好友和两位恩师。

    让小胖墩感到高兴的是,泰山羊家的羊续也带着自己三个儿子前来拜贺,也是让小胖墩一脸开心。

    而最让小胖墩感到高兴的确是小胖墩见到了三位在后世鼎鼎大名的人物,是由钟繇三人带来的。

    “刘兄,好久不见,恭喜啊”

    见到小胖墩在城门口迎接自己,三人也是非常感激。

    “元常兄,公达兄,荀兄,好久不见,一向可好啊”

    “托刘兄的福,在下现在已有表字,字文若”

    荀彧也是拱手拜道。

    “哈哈,文若兄也已行冠礼了,恭喜恭喜啊”

    “暂时还没有,不过只是先取而已”

    荀彧也是一脸开心的给小胖墩说。

    小胖墩也算是自己的知己好友了,自数年一别也是非常想念,所以经常和小胖墩通书信。

    “对了,光顾着说话了,忘了给刘兄介绍了,这三位就是我等给刘兄说的不速之客”

    荀攸也是笑着指了指后面三位年轻人,小胖墩看过去,只见有两个少年一个成年人正在给自己行礼。

    两个少年大楷在十五岁左右,而一个穿着普通,另一个穿着华贵,而另外一位年轻人应该才二十左右,而且穿着也是很普通。

    “这三位都是我等荀府学院所结识的好友,陈群陈长文,戏忠戏志才,杜袭杜子绪”

    荀攸介绍完,三人也是一起向小胖墩行礼。

    “颍川陈群(戏忠)(杜袭)拜见世子”

    “三位先生快来请起”

    小胖墩立刻扶起了三人,开玩笑这三人都是后来的猛人啊。

    “能结识三位先生是陔之幸也”

    “世子客气了”

    三人再次给小胖墩施礼,而小胖墩也再次扶起了三位。

    “三位先生能来祝贺,是陔之幸也,而且三位与我年龄相仿,又是元常兄等人的好友,不如就以兄弟相称如何”

    “多谢刘兄抬爱,我等愧不敢当”

    于是三位也迅速成为了小胖墩的好友,无话不谈起来。

    而小胖墩也是一脸开心。

    杜袭,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曹魏官员。

    杜袭投奔曹操之后历任西鄂县令、议郎、丞相府军祭酒、侍中、丞相府长史、驸马都尉。魏文帝时期出任督军粮御史、尚书,累封关内侯、武平亭侯。魏明帝时期,出任曹真和司马懿的军师、太中大夫,晋封平阳乡侯。杜袭去世后,获赠少府,谥号定侯。

    陈群,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和曹魏律法《魏律》的主要创始人。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陈群出身名门,早年被刘备辟为豫州别驾。曹操入主徐州时,被辟为司空西曹掾属,后转任参丞相军事。曹操封魏公时,任魏国的御史中丞。后拜吏部尚书,封昌武亭侯。曹魏建立后,历任尚书令、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曹丕驾崩后,陈群受诏辅政。曹叡即位,任司空、录尚书事,累封颍阴侯。青龙四年十二月病逝,谥号“靖”。正始四年,配享曹操庙庭。

    陈群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代,以其突出的治世之才,竭忠尽职,为曹魏政权的礼制及其政治制度的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陈群撰有文集五卷,今已佚失。

    而戏志才嘛,因为早亡,所以并没有留下什么事迹,但是从曹操非常器重,将其引为心腹,加上戏志才死后,荀彧才像曹操引荐了郭嘉,由此可见戏志才之能绝对不会比郭嘉差。

    能够结识这三位颍川俊杰,小胖墩也是非常开心,特别是戏志才,经过交谈后也是对其才能大加赞赏,于是小胖墩与其彻夜长谈,无话不说。

    没过几日,便到了二月十日,小胖墩的冠礼也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