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23章 我打我的

第23章 我打我的

    结束了军议,帐中众人皆各自得令下去准备。

    有了杨泉的允许,整个军营很快便进入了酒肉之欢的兴奋之中。

    打了胜仗,喝酒吃肉,谁能不爱,这也算是军营之中最畅快的时刻了吧。

    不过杨泉待在大帐之中却没有丝毫怠慢,目送众人离开之后,自己亲笔手书一封信件,让人连夜快马送回了敦煌县城。

    在这封给郭田写的信中,杨泉要求他务必快速为其招募新兵,筹措军粮,并尽速送到前线。

    之前杨泉的注意力本来还放在如何将那崔勇赶跑,后来转念一想,发现这崔勇赖在渊泉县反而给了他空当。

    所谓你赖你的,我打我的,杨泉决定利用崔勇这个空当,直接挥师向东去,先把那崔勇老巢给他端了再说。

    一来玉门主力皆被崔勇带了出来,此刻城防定当空虚。

    二来他崔勇占着敦煌县城算怎么回事,自己以彼之道还治其身,恰恰名正言顺。

    只是这一着并非必胜之机,毕竟玉门县的背后不是只有崔勇一人,还站着酒泉郡守段煨,甚至还有凉州刺史左昌。

    一旦此二人有一方给与玉门强力支援,他杨泉此次搞到最后,恐怕都会镜花水月一场空。

    不过,在他看来,此番主动出击酒泉郡,即便最后捞不到好处,也值得一搏。

    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以后的事情就交给以后再说吧!

    ……

    翌日上午,杨泉大营全军整备,依照计划拔营启程。

    张利率领其下所部千人前往渊泉县驻扎,守住几处要道,将崔勇围困起来。

    按照杨泉要求,除了粮食等生活必要补给,不许通过。

    而杨泉与成公英等人,则率领剩余骑卒,大约一千五百上下,直接顺路东进,朝着沙头县进军。

    此一路大军,军容齐整,士气正盛,所过之处并未遇到任何抵抗。

    那边崔勇即便是早前有心安插哨所防备,此刻也早已得到消息四散而逃了。

    于是没过多久,杨泉人马便已接近两郡交界之处。

    杨泉示意全军驻足,自己望着前方的酒泉郡地界,内心起伏波澜。

    他自从穿越来了三国乱世,就一直困在这敦煌边郡,难以施展抱负。

    如今跨出这一步,他杨泉也算是正式在这群雄之路上闯荡起来。

    于是心里涌起一阵豪情,举起手中长刀,指向酒泉方向。

    “全军前进!”

    上千骑兵,全副武装,斗志昂扬,向沙头县而去。

    ……

    沙头县是酒泉郡的一个边县,与敦煌郡接壤,在玉门县西北方向,距离玉门大约四五十里路程。

    杨泉率军进入酒泉界后,很快就发现,这酒泉郡的地理条件和敦煌郡差别很大。

    敦煌郡没有那么多平地可供屯田使用,而酒泉郡的地势相对更为平坦,又有大河经过,水源充沛,是屯田种粮的好地方。

    这一印象更加强了杨泉心中渴望,一定要把酒泉搞到手中!

    敦煌是贸易要道,他已经通过卫所和傅衡稳定获得金流,如果能够在酒泉郡顺利推行屯田,就能进一步解决粮食的问题。

    通过不断来回的斥候回报,杨泉很快摸清楚了基本方位,在沙头县西边一处要道上,选择了一块开阔地带准备安营扎寨。

    这么大的阵仗,他沙头县令如何不知。

    加上早前崔勇兵败的战报早就飞了回来,此刻酒泉如临大敌,就像当日敦煌一般。

    而这沙头县令不比杨泉手下,是个贪生怕死的,见杨泉兵锋将至,脚底抹油早就开溜了。

    留下一座空城,城门洞开,百姓想走想留,任意来去。

    杨泉这边接到情报,并没有第一时间直捣黄龙,而是按照原定计划驻扎下来,再派了几队游骑前往沙头县城探查实情。

    经过几番来回之后,杨泉才确定了这沙头县真的门户洞开,全无防守。

    不止看不见半个驻军的影子,甚至常居于此的老百姓也跑得七七八八。

    于是杨泉也不再犹豫,号令全军,直接进城,不费吹灰之力便接收了沙头县城。

    但是沙头县只能算是开胃菜,根本不是杨泉的核心目标所在,他真正的目标在东南方向五十里处的玉门县,也就是崔勇的老巢。

    玉门县如今的驻防情况,杨泉派出去了众多斥候,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完全探查清楚。

    但是种种迹象表明,目前并未有重兵协防玉门。

    这很好理解,那玉门县何德何能可以凑够两千往上的兵马进攻敦煌郡,说白了还不是郡里拨给他的兵马。

    那崔勇被左昌打了鸡血,又被全保方面看戏带回去的假情报迷惑,才敢携酒泉主力来挑战杨泉。

    如今被杨泉伏击之后,死伤过半,全被困在渊泉县。

    那酒泉郡太守段煨即便是有心来援助他,恐怕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变不出来更多的大头兵了。

    所以杨泉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当下笃定玉门县仅有为数不多的驻军看守,不足为惧。

    在沙头县稍作休整之后便一鼓作气向玉门挺进。

    五十里的路程不算什么,杨泉率领的全是骑兵,对于马儿来说,也就一日路程。

    很快杨泉兵锋便已抵近玉门,在城外扎下营寨,等待时机,并未着急攻城。

    与此同时,崔勇方面也已经得知了杨泉越过他而直捣玉门的消息,时下在渊泉县里急得上下跳脚。

    硬着头皮连续组织了多次突围,想从张利手上打开一个口子,回援酒泉。

    张利自然早就做好了准备,重点防守西路,拦截崔勇突围,弹指一挥间尽数将其突围一一化解。

    崔军手下士兵绝大多数都是来自酒泉郡,本来待在这渊泉县就不得劲儿,此刻又得知家都要被人偷了,更是人心惶惶,战斗力急速下滑,根本不是张利围军的对手。

    突又突不出去,待又待不安稳,崔勇成天魂不守舍,心急如焚,只能给段煨和左昌不住地写信求援,希望上峰能在此危急时刻拉他一把。

    而那段煨身为酒泉太守,但实际是个一心追求安稳的人物。

    当初左昌要收拾杨泉他就并不认同,只是碍于上下级关系不好反驳,便答应将酒泉郡的兵马拨一部分给崔勇,喊他自己前去讨伐。

    如今那狗屁崔勇彩头一个没捞着,还拉一屁股的屎回来,他段煨如何肯去给他擦。

    本来想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过去了,反正量他杨泉也不敢多做什么。

    可没想到这敦煌郡的杨太守不走寻常路,竟然起兵往酒泉郡而来,想一口吃掉玉门。

    那么吃掉玉门之后呢?还不得直接奔着禄福而来,那他酒泉太守还做不做了?

    段煨满脸愁容,毫无办法,便喊来身边脑子最为活泛的贾诩贾文和,问计于他。

    “文和,依你看我现在应该怎样做才能平安度过这一劫?”

    贾诩此时已经三十有多,在段煨治下担任主簿,才华并未得到赏识,但依然忠心耿耿效忠于他。

    他未经多久思考便已有答案,为段煨献计:“太守应该写一封书信给那杨泉,晓以利害关系,劝他退兵。”

    段煨听完摇了摇头,说道:“我何曾没想过这一着,只是这着定然没用。那杨泉本来就是软硬不吃的主,和我又没有交情,怎可能听我一言。”

    “罢了罢了!”说完段煨长叹一声,像坨烂泥一样歪在榻上。

    “诶!段太守切勿丧气。那杨泉气恼之事莫过于崔勇占了他的渊泉县。您只需要命人传令与他,要他投降撤回,那杨泉定要卖您几分面子。”

    见段煨依然无动于衷,贾诩接着又说。

    “太守还记得那杨泉如何做得敦煌郡守的吗?”

    段煨听到贾诩这一问,一下子睁开眼睛,坐了起来:“我听说是朝中郎官赵岐赵邠卿保举的他!”

    贾诩眯起眼睛,点了点头,说道:“正是如此。既然杨泉有这层利害关系,不如疏通疏通去求那赵岐,只要他肯开个金口给那杨泉,酒泉必能转危为安。”

    贾诩语罢,段煨眼珠子转了好几圈,一拍桌子,满脸兴奋:“不愧是贾文和啊,你这脑袋瓜子就是灵光!”

    “来人啊!笔墨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