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迷 » 历史军事 » 三国:群雄之路,从刷任务开始 » 第27章 渊泉梦魇

第27章 渊泉梦魇

    杨泉送走贾诩之后,赶紧命人拿来笔墨,亲手给赵岐回信,向他说明事中原委,并告诉他自己已经着手退兵,让其放心。

    写完信,杨泉将笔放在桌子上,两只手撑住脑袋,有些郁闷,其实从内心来讲,他根本不想撤军。

    那玉门虽然还需强攻,但是从今天白天的情况来看,玉门是一定能够攻下的。

    但是贾诩送来了赵岐的信,这个面子无论说什么都是需要给的,毕竟上面有人好办事,今后少不了还要拜托赵岐帮忙。

    而且那贾诩提到了段煨可能带兵驰援,虽然杨泉不怎么信,不过万一真的有援军过来,只会徒增进攻难度。

    想来想去,综合再三,杨泉决定借着赵岐这个台阶,暂且下来。

    占领酒泉的事情,只能未来再找机会。

    于是杨泉随即将成公英唤入帐中,告诉他计划有变,明日不再攻打玉门,让他转而负责撤军事宜。

    与此同时,杨泉又赶紧命人快马向张利传令,要他放开西边通道,让崔勇部队回酒泉。

    不过提醒他一定要保持警戒,时刻紧盯崔勇,防止他撤回途中再生事端。

    ……

    贾诩那边一听杨泉答应撤军,心花路放,便赶紧连夜快马冲回禄福县给段煨复命。

    原来段煨根本没有领兵支援玉门,而是继续懒在太守府长吁短叹。

    见贾诩带着好消息回来之后,大为振奋,当即把贾诩好一顿夸赞,并当即擢升为太守府门下掾,总览郡府各类文书。

    同时段煨还不放心,命贾诩不用逗留,赶紧回到杨泉身边,要他务必亲手把杨泉这个瘟神送回敦煌。

    没有办法,贾诩只有借口来送杨泉,再次回到了他的身边。

    段煨在想些什么,杨泉心里怎能不知,其实就是插一个眼在自己身边监督自己,免得撤军有变。

    不过他倒是乐得如此,于是成天从早到晚一有时间就拉上贾诩聊天,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悉起来。

    【贾诩:好感50】

    【……】

    杨泉暂时没有机会拿下玉门,便一门心思扑在贾诩身上,想要趁此机会狂刷他的好感度。

    可是无论他使出何种招数,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也好,谈古论今憧憬未来也好,贾诩对他的好感度再没有增加过,一直停留在50。

    杨泉想要尽快招揽贾诩,当下却不得要领,颇有些沮丧。

    ……

    敦煌酒泉郡界。

    撤军是双方面的事情,自从作出决定之后,杨泉和崔勇也相互沟通过几次。

    几经商定,双方都认为从中斡旋的贾诩值得信任,便以他为保,相继从对手方开始撤退,此刻已在两郡边界处再次相遇。

    杨泉率领的千余骑卒,身后跟着辎重,军容齐整,排列整齐,纪律严明。

    而崔勇率领的几百部队,来的时候全部骑兵标配,如今回来之时竟有一半以上成了步兵,零零落落,狼狈不堪。

    杨泉和崔勇两人骑在马上,四目相对,从始至终一句话都没有说。

    反而是那崔勇,一副颇为不屑的样子,死死盯着杨泉,像是在笑他无所作为。

    杨泉倒是面无表情,眼神平静如水,用深邃眼神看着崔勇,让人捉摸不透。

    旋即杨泉轻轻冷哼一声,懒得再看他一眼,勒转马头面向贾诩,在马上拱手作揖,说道:“先生,我杨泉今日已完成了对你的承诺。先生请保重,来日再会!”

    贾诩见两方已经到位,只差临门一脚,也轻松了许多,便拱手回礼:“杨君言而有信乃大丈夫也,未来定当宏图大展。”

    两人语罢,皆再行一礼,之后杨泉单手一挥,带领部队进入敦煌,不再回头,往渊泉县而去。

    张利因为害怕崔勇再生事端,之前一直率部跟在他的后面,此刻正全军驻扎在远处迎接杨泉。

    杨泉部队来到之后,很快便和杨泉会合整编,跟随他一起回师渊泉。

    杨泉骑马走在最前面,张利、成公英和王渠等人紧随其后,身后则是整编好的两千余骑卒。

    第一次率军出敦煌作战,有进取也有阻碍,虽然心里抱有遗憾,但更多的还是激动。

    因为即便身逢乱世,但人心都是向往安稳的。

    如今退兵归来,可见的前方将再无战事,再无死伤,谁能不喜,谁能不盼。

    所以一想到越来越近的家人,整支队伍越走越快,丝毫没人感觉疲累,很快便接近渊泉县城,远远地已经能够看到些许城郭轮廓。

    可是与大家脸上的乐观情绪不同,渊泉县城此刻却是一片死寂。城墙上挂满了纯白色的缟带,在微风中不住飘摇。

    杨泉远远看到这样一番场景,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越是接近渊泉县城,那种扑面而来的窒息感就越发强烈。

    此时队伍中再没有多余的声音,大家都敏感地觉察出来渊泉县出了大事。

    杨泉大手一挥,示意队伍原地待命不再前进,自己和几位将领单独拍马来到渊泉城下。

    只见渊泉县令和其他几名县官全部身着素缟跪在城下,双手搭在腿上,低着头一动不动。在他们的面前,还整齐排列着几十具尸身,全部盖着白布。

    杨泉下马,眉头紧皱,径直走到县令身边,将他扶起,问道:“这是怎么回事?”

    县令见杨泉回来了,再也忍不住,哭丧着回答:“昨日晚间,崔勇放任甲士,将渊泉城里洗劫一空,但凡有反抗的,全部被他们杀了!”

    说完县令又跪在地上嚎啕大哭,指着面前摆放的尸体说道:“这里都是老弱妇孺的尸体,城里面到处都是死人,数都数不清楚,这都是我的错啊!”

    “张利!”杨泉随即大喊张利。

    “在!”

    “你可知道崔勇昨夜在这城里大肆厮杀?”

    张利扑通一下跪在地上,辩解道:“在下丝毫不知啊,太守!你让我放开西侧大道,我一直领兵在要道守他,哪里能知道这城里发生的事情?”

    杨泉无处发泄,只能责怪自己考虑不周,大骂:“我定要将崔勇这厮碎尸万段!”

    渊泉县令长期在地为官,颇有感情,此时动情太深,一下气血上头,不知道从哪里抽出一把刀来,站起来就往脖子上抹去。

    哗——

    就在下刀的一瞬间,被杨泉一把拉住。

    杨泉夺下其刀,扔在地上,满眼愤怒,骂道:“你在这里玩什么苦情把戏!难不成你死了他们就能活过来吗?”

    随后杨泉跃身上马,勒转马头,回头命令道:“命你速速安葬百姓,尽速协调粮草与我。听好了,你的命是我的,没有我的命令,不许你死!”

    然后头也不回,与张利等人拍马回到远处队伍面前。

    只见杨泉举刀大喝:“崔勇丧尽天良,屠我渊泉百姓,传我军令!全军立即调转方向,全速进军,强攻玉门,酒泉兵卒,只要抵挡,全数格杀!”

    那两千余骑卒,虽然都在远处,可看到此情此景,哪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归家之情早已消弭殆尽,取而代之的皆是满腔的复仇之火。

    如今听到太守号令,要带他们为父老报仇,每一个人都慷慨激昂,恨不得飞过去将那崔勇军碎尸万段!